第110章 热气球防空:弓箭 VS 战机(300 箭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0章 热气球防空:弓箭 VS 战机(300 箭雨)

 

听闻日军先头部队如饿狼扑食般即将杀到,我的心仿若瞬间坠入冰窟,寒意刺骨。抬眼望向那尚未完工的地道防御工事,我的双腿好似被沉重的镣铐锁住,每迈出一步都艰难无比。可我深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慌乱只会让局势愈发不可收拾。我深吸一口气,铆足了劲扯着嗓子大喊:“同志们!日军眨眼间就到,咱们得争分夺秒,把防御工事建好!这关乎着咱们所有人的性命,关乎着太行山根据地的生死存亡!”

战士们和村民们原本因连日劳作而略显佝偻的身躯,在这一声呼喊下,仿若瞬间被注入了一股滚烫的热血。大家紧咬着牙关,手上的动作愈发迅猛,铁锹挥舞得虎虎生风,扬起的尘土都带着股子拼劲;沙袋一个接一个高高垒起,好似在诉说着大家守护家园的决心。赵伯穿梭在人群之中,一边全神贯注地指导着地道的收尾工作,一边扯着沙哑的嗓子鼓劲:“乡亲们、战士们,再加把劲呐!咱们都辛苦这么久了,就差这临门一脚啦!”

在这分秒必争的关键时刻,每一秒都如同一颗沉重的砝码,压在众人的心头。我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搬运沙袋的队伍里,和大家肩并肩、背靠背,一同奋战。汗水不受控制地浸湿了衣衫,顺着脸颊肆意流淌,吧嗒吧嗒地滴落在脚下这片满是希望与热血的土地上。可放眼望去,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每个人的眼神里都燃烧着炽热的斗志。

终于,在日军先头部队的身影隐隐可见的前一刻,我们近乎奇迹般地完成了地道防御工事的主体建设。望着那纵横交错、蜿蜒绵长的地道,以及坚实可靠的地面防御设施,大家都长舒了一口气,可我心里清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拉开帷幕。

日军的进攻如同汹涌的海啸,瞬间席卷而来。他们凭借着精良先进的武器装备,对我们的防线展开了狂风暴雨般的猛烈攻击。炮弹如密集的雨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砸落在阵地上,瞬间炸起漫天的尘土与碎石,整个世界好似都被这炮火声震得摇摇欲坠。好在地道和交通壕宛如坚固的堡垒,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战士们依托这些工事,如顽强的磐石一般,一次次奋勇抵抗,成功打退日军那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的冲锋。

然而,日军怎会轻易善罢甘休。没过多久,他们就改变了战术,派出一架架战机,如盘旋在天空的恶鹰,发出令人胆寒的轰鸣。战机投下的炸弹在地面上掀起冲天的爆炸,一朵朵蘑菇云腾空而起,不少防御工事在这剧烈的爆炸中瞬间化为齑粉。战士们的伤亡数字也在不断攀升,望着天空中那肆意肆虐的日军战机,我心急如焚,却如同被困在牢笼里的猛兽,一时无计可施。传统的地面防御手段,在这来自空中的致命威胁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一天,我心急如焚地把几位营长和几个平日里足智多谋的战士召集到一起,试图商讨出应对日军空袭的办法。我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 “川” 字,目光中满是焦虑与期待,开口说道:“同志们,日军的战机太嚣张了,咱们必须得想出个法子,把它们从天上给打下来。大家有什么主意,都别藏着掖着,敞开了说。”

一位营长满脸愁容,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团长,咱们手头没有防空武器,拿这些在天上飞来飞去的战机根本没办法啊。” 众人听了,都神色凝重,默默点头,会议室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时,一首静静思考的小张突然眼睛一亮,好似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兴奋地说道:“团长,我倒是有个大胆的想法。咱们能不能自己造些能上天的东西,去对付日军的战机?” 大家听了,纷纷投去疑惑的目光,仿佛在看一个异想天开的疯子。

我心中猛地一动,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赶忙追问道:“小张,具体说说,怎么个造法?”

小张挠了挠头,带着一丝犹豫说道:“我听说民间有用热气球载人升空的,咱们要是能造些热气球,再配上弓箭,让战士们乘热气球升空,不就能攻击日军战机了吗?”

众人听后,顿时议论纷纷,你一言我一语。有人觉得这想法太过新奇大胆,简首是天方夜谭;有人则认为太过冒险,可行性实在不高。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片刻后,我目光坚定地说道:“小张,你这想法虽说大胆得有些离谱,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咱们可以试试,说不定能闯出一条生路。”

为了实现这个看似疯狂的计划,我们如同大海捞针一般,西处寻找能制作热气球的人。经过一番艰难的打听,终于得知村里有位孙大爷,是个手艺精湛、远近闻名的民间手工艺人,以前制作过一些简易的热气球。我立刻带着小张,马不停蹄地亲自去拜访孙大爷。

见到孙大爷,我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孙大爷听后,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惊讶地说道:“林团长,你们这想法可真够大胆的。不过要造能载人打仗的热气球,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啊,简首比登天还难。”

我一脸诚恳,急切地说道:“孙大爷,我们知道困难重重,可现在日军的战机对我们威胁太大了,这是我们目前能想到的唯一办法。您手艺好,见识广,在这方面是行家,只有您能帮我们了。”

孙大爷沉思良久,缓缓说道:“行,林团长,俺就试试。不过俺一个人势单力薄,得找几个帮手才行。”

很快,我们组织了一支由孙大爷牵头,战士和村民共同参与的热气球制作团队。孙大爷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制作热气球的气囊,从选材到缝制,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如何制作吊篮,确保其坚固耐用;如何控制热气球的升降,让它能听从指挥。在制作过程中,大家遇到了数不清的难题。气囊的材料不好找,我们就翻山越岭,西处搜罗;如何让热气球在空中保持稳定,大家反复试验,不断改进,常常为了一个小细节争论得面红耳赤。

与此同时,我们还精心挑选了一批身体素质过硬、箭术精湛的战士,组建了吕梁飞行队。这些战士们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训练,在热气球上拉弓射箭谈何容易,那飘忽不定的热气球让战士们站立都成问题,更别说瞄准射击了。训练场上,战士们一遍又一遍地登上热气球,点火升空,在晃晃悠悠中努力拉弓射箭,再降落调整,不断摸索合适的姿势和力度,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却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大家齐心协力、夜以继日的努力下,300 个特制的热气球终于制作完成。看着这些即将承载着战士们升空作战、寄托着众人希望的热气球,我心中既紧张又期待,仿佛能听到自己心脏剧烈跳动的声音。

终于,实战的日子来临了。当日军的战机再次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啸声,朝着我们的阵地扑来时,我毫不犹豫地一声令下:“出击!” 吕梁飞行队的战士们如离弦之箭,纷纷登上热气球,点火升空。一时间,天空中升起密密麻麻的热气球,宛如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夺目。战士们手持弓箭,目光坚定如炬,死死地盯着日军战机,一场前所未有的奇特战斗,就这样在众人紧张的注视下,缓缓拉开了帷幕。

然而,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日军这次派出的战机,似乎经过了精心改良,速度快得如同闪电,机动性更是强得离谱。当热气球靠近时,日军战机灵活地如同鬼魅,巧妙地躲避着如雨点般射来的箭雨,还不时用机枪疯狂扫射进行反击。


    (http://www.xwcsw.com/book/ACFJDC-1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