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波折突至
我是姜昭,意识回笼之际,仿若清风拂过,原主田秀英的记忆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缓缓的在我脑海中自然呈现。
原主田秀英,今年18岁,刚高中毕业,父亲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技术骨干,母亲则在教育局工作,家庭条件优越,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弟弟叫田小阳,今年10岁。
她满怀着对建设农村的热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的踏上了下乡插队的旅程。
初到知青点,田秀英的出众气质与精致装扮,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她拖着崭新的行李箱,腕间的手表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头上的漂亮头花更添几分娇俏,脚上擦得锃亮的小皮鞋,无一不彰显着她良好的家境。
侯志军看着田秀英的眼中,除了欣赏,更多的是一种对改变命运的渴望。
他看着田秀英与旁人交谈时自信大方的模样,又想到自己在那个拥挤贫寒的家中,父母每日都为生计发愁,兄弟姐妹们更是为了一口吃食争吵的场景,心中暗暗琢磨:“她的家庭背景,或许能成为自己改变命运的契机。”
初次见面,侯志军便热情地迎了上去,主动帮忙搬运行李,满脸笑意地说道:
“同志,这箱子看着就很沉,我来帮你吧,出门在外,大家都该互相照应。”
田秀英微笑着点头致谢:“同志,那就麻烦你了,谢谢啊。”田秀英生性善良,只当侯志军是热情友善,并未多想。
侯建军身形消瘦,身上打着补丁的朴素衣衫,是个老好人的形象,然而眼神中偶尔却透露出一股别样的精明。
从那之后,侯志军总是设法接近田秀英。
出工时,他特意挨在田秀英身旁,一边略显笨拙地劳作,一边与她攀谈:“秀英,真是辛苦你了,你说你爸妈知道你现在这么累,该有多心疼呀?”
休息时,他又会从兜里掏出不知从哪寻来的小物件,递到田秀英面前:
“秀英,我今儿瞧见这个,就觉得特别适合你,你收下吧。”
还时常在闲暇时与她分享自己的“远大抱负”,田秀英单纯善良,很快便被侯志军的表象所迷惑,对他渐生好感。
刘巧珍看着侯志军对田秀英的殷勤劲儿,心中的嫉妒如野草般疯长,刘巧珍来自于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长相平平,平日里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与田秀英形成鲜明对比。
她对田秀英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普通相待,变得表面愈发热情,实则暗藏算计,背地里却开始在其他知青面前说田秀英的坏话,企图孤立她。
她只要和田秀英独处时,就会展露可怜之态。
一次,知青们各自回房休息,刘巧珍瞅准时机,悄悄来到田秀英的房间,看着田秀英在吃从家里带来的点心,眼中满是渴望,低声说道:
“秀英姐,真羡慕你爸妈对你这么好呀,不像我家里,实在太困难了,爸妈挣那点钱,一家人紧巴巴地过日子,我都不记得多久没吃过像样的东西了,对了,秀英姐,你这点心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呀?”
田秀英心地善良,见不得他人如此可怜,赶忙将点心递过去。
刘巧珍接过点心,狼吞虎咽地吃完,还佯装感动地说:
“秀英姐,你对我真好,以后我要是有什么好吃的,肯定第一个想着你。”
然而,一转脸,刘巧珍便在其他知青面前抹黑田秀英。
她趁着与几个知青闲聊的机会,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地说:“你们发现没,田秀英总在房间里吃好吃的,一看就是城里的娇小姐,干活的时候稍微累点就偷懒,这是觉得自己家境好,压根不把咱们放在眼里。”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首到有一次,在繁重的农活中,田秀英不慎扭伤了脚。
她疼得脸色煞白,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无助地看向侯志军,眼中满是求助的神色。
可就在这时,知青点的众人,听大队长通知,知青点又来了一位新女知青,听说还是县城某位领导的亲戚。
侯志军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他略作思索,旋即满脸关切地对田秀英说道:
“秀英啊,我刚刚好像瞧见队长在那边找我有事,我先过去一下,你先在这儿歇着,等我回来就送你回宿舍。”
说罢,他便装作着急的样子匆匆离去,转而满脸堆笑地朝着新女知青走去,热情地说道:
“同志,你好,我是知青点的侯志军,你这初来乍到的,对这儿还不熟悉吧?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说,我在这儿也待了一段时间,情况都很熟。”
刘巧珍见状,更是趁机在知青中大肆散布谣言:
“田秀英就是娇生惯养,干这点活就装病,咱们可别被她拖累了。”
可怜的田秀英,满心委屈,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看着这些记忆画面,心中涌起一阵怒火,暗暗发誓,既然我来了,就一定要帮田秀英看清这两人的真面目,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恰在此时,公社传来消息,要选拔一名知青去参加县里组织的农业知识竞赛,胜出者不仅能获得荣誉证书,还有机会被推荐到县城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学习新技术,这无疑是个难得的提升自己、增加回城机会的好契机。
我敏锐地察觉到,这是揭露侯志军和刘巧珍真面目的绝佳机会。在一次知青点组织的活动中,我装作不经意地与侯志军和刘巧珍聊起竞赛的事:
“这次竞赛的事儿,我都听我妈说了,上面的领导很看重这次的活动,表现好的话,说不定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比如被安排个稳定工作的事儿也不是没可能。”这话一出,两人眼中立刻闪过高兴和一丝急切。
这话没说两天, 我就注意到到,侯志军开始在生产队长面前刻意表现,不仅干活更加卖力,还时不时暗示队长他和我家关系亲密,能给队里带来好处。
同时,他西处散播我平常干活儿不积极,比较娇气,不适合参加竞赛的言论,说我对农业知识一窍不通,去了也是浪费名额。
而刘巧珍在活动筹备期间,表面上积极帮忙,背地里却计划偷偷破坏我准备竞赛的资料,想让我在竞赛中出丑。
我提前设好局,就等着她上钩了。
最终,刘巧珍在偷偷撕毁我资料时,被我当场抓住。
她先是吓得脸色苍白,随后扑通一声跪下,哭着哀求:
“秀英姐,我错了,我就是一时鬼迷心窍,真不是故意的,你也知道我家里条件不好,我这一时想差,这才做了坏事儿,你原谅我吧。”
我看着她,眼神冰冷如霜:
“刘巧珍,你的嫉妒心让你变得如此不堪,一首以来你在背后搞的那些小动作,我都看在眼里。”
刘巧珍见哀求无用,突然恶狠狠地说:
“田秀英,你不就是有个好家庭吗?有什么资格教训我!”
解决完刘巧珍,我又把目光对准了侯志军。
在他自以为计划得逞,即将代表知青点去参加竞赛时,我带着他暗中操作的证据,找到生产队长。
侯志军看到证据,双腿发软,他看向我,眼中满是痛苦与挣扎:
“秀英,我知道我错了,可我这么做都是因为我爱你啊。我太想给你一个好的未来了,我家里穷,我怕配不上你。我想着要是我能在县城有个好工作,就能给你更好的生活,所以才鬼迷心窍做出这些事,你原谅我好不好?”
姜昭严肃地说:
“侯志军,你的好都是有目的的,你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爱也不是你自私算计的借口,你的行为伤害了我,我是不会原谅你的。”处理完这一切后,我的意识开始渐渐消散,最后时刻,我在田秀英的脑海中留下了一段话:
“秀英,你要知道,你本身就拥有许多宝贵的品质,善良、热忱且充满爱心,这些闪光点无论何时何地都熠熠生辉。
这次经历虽满是波折,但它让你看清了一些人和事,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生活就像一场旅程,途中会有迷雾和陷阱,但只要保持真诚与勇敢,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希望你能带着这份坚韧,能为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利用你所学的知识,为乡亲们带来改变,让自己的芳华在年代中绽放独特光彩。”
随着我的意识离去,田秀英重新掌控身体。
她眼神变得坚毅,决心发挥所长为乡亲们做点实事。
随后田秀英发现村里的孩子们普遍不爱读书,认为读书无用,还不如早早下地干活,这让她想起了父母,对知识的重视以及自己曾经接受过的教育,她决定要从孩子们入手,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于是她主动向生产队长提议,利用知青点的闲置房屋,办起了夜校。
为了让夜校顺利开办,田秀英挨家挨户去劝说家长,让孩子们来学习。
起初,不少家长心存顾虑,觉得孩子们白天帮忙干活,晚上该休息,读书识字用处不大。
田秀英并没有急着让乡亲们表态,而是在晚上和大家拉起了家常,耐心地解释:
“大叔、大婶们,我知道大家都觉得种地才是咱们的正事,读书识字好像没什么用,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后来我发现,其实不是这么回事。”田秀英微笑着说道,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易近人。
“哦?秀英,你给说说,这读书识字还能帮咱们种地不成?”村支书饶有兴趣地问道。
“当然能啊!支书,您想想,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农业,提倡科学种田,咱们要是能多学点知识,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新政策、新技术,把地种得更好,产量更高,对不对?”田秀英开始切入正题。
“这…好像有点道理。”村支书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而且,孩子们学了知识,不仅可以帮咱们记账、算账,还能了解外面的情况,知道哪些作物好卖,哪些技术能提高产量。
“比如说,咱们村主要种玉米,但如果孩子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市场需要更多的经济作物,咱们是不是可以尝试着调整种植结构,多种点其他作物,增加收入呢?”田秀英进一步解释道。
“还有,现在国家提倡多种经营,咱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学习一些养殖技术、编织技术等等,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帮家里干活,还能利用农闲时间发展副业,增加收入来源。这不比他们整天无所事事强多了?”
田秀英继续说道。
“嗯,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点道理。那晚上学习,白天会不会没精神种地啊?”一位李大婶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大婶,您放心,我说的晚上学习,并不是要学到深夜,影响休息,而是利用农闲时间,或者晚饭后的空余时间,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
而且,学习也可以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缓解疲劳,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是不会影响白天干活的。”田秀英耐心地解释道。
“再说,孩子们现在正是学习的年纪,让他们晚上学点知识,总比他们在外面瞎玩,或者早早睡觉要好吧?多学点知识,将来也能拥有更多的选择,不一定非得困在这山里种地,对吧?”林晓月补充道。
“这…好像是这么个理儿。”李大婶点点头,似乎被说服了。
“秀英,你说得对!咱们不能光看眼前,还得为孩子们的长远着想,我支持你,晚上的学习必须办起来!”支书终于表态支持。
在田秀英的耐心解释下,乡亲们逐渐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田秀英还承诺会根据孩子们的时间合理安排课程,不耽误他们帮忙家里做事,乡亲们的顾虑也没了,他们开始积极支持田秀英的工作,晚上到知青点来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
夜校开办后,田秀英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基础,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她从最基础的识字、算术教起,为了让课程生动有趣,她结合农村的实际生活,教孩子们认识农具、计算农作物产量。
教识字时,她会把农具的名称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一边认一边写,还会讲述这些字的来历。
算术课上,她以分粮食、算工分为例子,让孩子们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除了文化课,田秀英还发挥自己能写会画的特长,教孩子们绘画和书法。
她带着孩子们在田野间写生,画村里的牛羊、庄稼,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
书法课上,她手把手教孩子们握笔、写字,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农忙时,田秀英虽然干不了重体力农活,但会帮忙烧水做饭,给在田间劳作的人们送去热水和食物。
闲暇时,她会和村里的妇女们一起纳鞋底、做针线,听她们讲述村里的家长里短,逐渐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后来,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田秀英便鼓励知青点的同伴们一起备考,她将自己的学习资料无偿与大家分享,还组织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她自己更是日夜苦读,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上大学期间,田秀英利用假期回到村里,为孩子们带来外面世界的新消息,还募集了一些图书和文具送给村里的学校。
毕业后,她凭借自身努力进入教育部门工作,她利用自己的资源,为村里的学校联系到了支教老师,改善了教学条件。
同时,她还帮助村里引进一些适合本地种植的经济作物,联系农业专家来村里指导种植技术,帮助乡亲们增加收入,让这个乡村逐渐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即便工作繁忙,田秀英也从未忘记这片土地,始终关注着村里的发展,用自己的力量持续为乡村的建设添砖加瓦。
(http://www.xwcsw.com/book/EAFGGJ-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