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穿越七十年代,我如何虐渣开启致富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2章 《穿越七十年代,我如何虐渣开启致富路!》

 

一、魂穿年代

姜昭只觉一阵天旋地转,紧接着脑袋剧痛,意识回笼时,发现自己身处一个破旧昏暗的土坯房。

屋内弥漫着潮湿发霉的气味,身下的木板床硬邦邦的,身上盖着的被子满是补丁,原主张蕊芝的记忆如汹涌潮水般涌入她的脑海。

张蕊芝生活在七十年代,家庭成分不好,父母早亡,留下她与年幼的弟弟张宝柱相依为命,张蕊芝长相清秀,为人勤劳善良,即便生活艰难,也始终将弟弟照顾得很好。

赵强呢,是同村一个游手好闲、自私自利的人,他家中兄弟众多,父母又偏袒其他兄弟,给他分的家产少之又少。

赵强一首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却又不愿付出努力,当他看到张蕊芝父母去世后留下了一些虽然不多但还算实用的物件,便心生觊觎。

当时张蕊芝为了给弟弟凑学费,愁得整日唉声叹气,赵强趁机接近,假意关心,表示不在意她家成分问题,还承诺会帮她一起供弟弟读书,张蕊芝单纯善良,被赵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再加上实在走投无路,便答应了赵强的求婚。

可婚后,赵强的丑恶嘴脸原形毕露,他不仅对张蕊芝拳脚相加,还处心积虑地想要将张蕊芝父母留下的东西据为己有。

此时,张蕊芝刚因给弟弟偷偷留个窝窝头,被赵强发现后遭一顿毒打,虚弱地躺在床上,满心绝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姜昭穿越而来。姜昭感受着张蕊芝的痛苦与不甘,心中涌起怒火,暗暗发誓要帮她摆脱困境,让赵强付出代价。

二、初露锋芒

姜昭强忍着张蕊芝身体上的伤痛,缓缓从床上坐起,她深知,改变现状的关键是解决温饱,原主记忆中,村后有片荒地无人开垦,姜昭决定去碰碰运气。

她拖着虚弱身躯来到荒地,仔细查看后发现,虽土地贫瘠,但改良后种耐旱作物或许可行,回到家,她翻出原主父亲留下的农具,便在荒地上劳作起来。

同村人见张蕊芝在荒地忙活,都像看笑话一般,纷纷嘲笑她是痴人说梦,断言这片地如不毛之地,种不出任何东西。

赵强得知后,更是如泼妇骂街一般,让她别再做无用功,赶紧回去伺候他。

然而,姜昭却对这些冷嘲热讽充耳不闻,每日早出晚归,如呵护自己的孩子一般精心打理着荒地。

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姜昭将那片荒地整理得井井有条,她从集市上精心挑选来红薯种子,小心翼翼地种下。

接着,她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现代种植知识,给红薯藤搭起架子,让它们能够更好地舒展身姿,改善通风采光,就像为它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阳光和空气的大门。

三、收获转机

时光流转,姜昭种的红薯迎来丰收,一个个硕大的红薯挖出,令同村人瞠目结舌,姜昭不仅解决自家温饱,还将多余红薯拿到集市售卖。

为了能卖个好价钱,姜昭对红薯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分类,将那些品相上佳的红薯单独摆放。

不仅如此,她还在集市现场烤制红薯,那的香气犹如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住了众多路人的鼻子,让他们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来,很快,红薯就被抢购一空,姜昭也因此收获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有了钱,姜昭先给弟弟买新书包和文具,让弟弟安心上学,接着,她修缮土坯房,购置家禽饲养,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赵强见姜昭竟在荒地种出红薯还赚了钱,心中既嫉妒又贪婪,开始盘算夺取姜昭的劳动成果。

西、渣夫算计

赵强一改往日态度,不再打骂姜昭,甚至假意帮她干活,姜昭洞悉他的算计,不动声色准备将计就计。

赵强提出陪姜昭去集市卖红薯,称可帮忙搬运、照顾她,姜昭佯装感激答应。

到集市后,赵强趁姜昭不注意,偷偷低价把部分红薯卖给狐朋狗友,将钱揣进自己口袋。

五、集市风波

姜昭很快就发现红薯少了,她心中怒火中烧,但很快冷静下来,思索应对之策。

在当时的环境下,男人被视为一家之主,女人往往没有太多话语权,丈夫处置家中财物旁人也多认为理所当然,但姜昭不信这个邪,她决定为自己争取权益。

姜昭先是稳住情绪,走到人群相对密集的地方,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诉说:

“大家快来评评理啊,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红薯,就这么被人给贱卖了,这让我们孤儿寡母可怎么活啊!” 周围的人听到哭声,纷纷围拢过来。

赵强见势不妙,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换上一副凶狠的表情,想要拉姜昭离开,嘴里还嘟囔着:“你发什么疯,这是我家的东西,我想咋卖就咋卖,老子娶了你,你就得听我的,少在这儿丢人现眼。”

姜昭一把甩开赵强的手,哭得更加伤心:“各位叔伯婶子,大哥大姐们,我父母走得早,就留下我和弟弟相依为命,为了能让弟弟读书,我没日没夜地干活,好不容易种出这些红薯,指望换点钱给弟弟交学费,他却一声不吭就低价卖了,我和弟弟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啊!我这一天天的,在家里被他打骂,现在连辛苦种的红薯都保不住。”

人群中开始有人交头接耳,对赵强的行为表示不满。但也有人说:“这两口子的事儿,不好管,男人当家,卖个红薯也不算啥大事儿。”

姜昭一听,声音立刻提高了八度,如同洪钟一般说道:“各位乡亲,我知道大家可能觉得这是家务事,可大家想想,要是今天放任他能这么对我,哪天说不定你家的姐姐妹妹也会遭受同样的待遇,到时候旁观者也会像今天这样无动于衷吗?

听到姜昭这番话,人群中不少人开始动摇。

姜昭趁热打铁:“我还打算以后在村里办个小作坊,就用这红薯做些好吃的,到时候大家都能来帮忙,一起赚钱,可他这么捣乱,这事儿还怎么成?”

这时,一位婶子站出来说:“姑娘说得有道理,不能让他这么胡来,咱们附近村里本来就穷,要是有赚钱的法子,可不能被他给毁了。”

随着越来越多人指责赵强,他开始有些慌了,但仍嘴硬地说:“她家庭成分不好,要不是我好心娶了她,她和她弟早饿死了,我卖点东西咋了,她就是不知足,还在这儿装可怜。”

姜昭抓住时机反驳:“家庭成分不好怎么了?我一没偷二没抢,靠自己双手种地养活自己和弟弟,怎么就低人一等了?我能带着大家赚钱,他呢,好吃懒做,平日里对我非打即骂,现在还偷卖东西,这样的人就该被大家唾弃,我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他却这么对我,我今天非得讨个说法不可。”

在姜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众人对赵强的指责声越来越大,赵强的名声在集市上彻底臭了。

六、艰难求离

此事之后,姜昭深知不能再与赵强继续生活下去,必须离婚。

然而,当姜昭向赵强提出离婚时,赵强瞬间暴跳如雷,他双眼通红,像一头发怒的公牛,指着姜昭的鼻子骂道:“离婚?你个不知好歹的玩意儿,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货色?就凭你这成分不好的,离了我谁要你?别以为种出点红薯、赚了点钱就能翻天,你是我花钱娶回来的,就得老老实实给我当牛做马,给我洗衣做饭,伺候我到老。”

姜昭毫不畏惧地首视赵强,冷静说道:“赵强,你看看你做的那些事,打骂妻子、偷卖东西,你还有什么脸不让我走?你口口声声说娶了我是好心,可你婚后是怎么对我的?我受够了你的折磨,这婚必须离。”

赵强却嗤笑一声,满脸不屑:“农村哪个男人不打老婆?这都是家常便饭,再说了,你家庭成分不好,在村里本就抬不起头,离了婚,你和你那拖油瓶弟弟怎么活?别做白日梦了,你要是敢提离婚,我让你在村里待不下去,你弟弟也别想好好读书。”

姜昭明白,在这个年代,农村观念守旧,她家庭成分又不好,离婚绝非易事,但她没有退缩,开始积极寻找让赵强同意离婚的办法。

姜昭首先想到的是收集更多赵强恶行的证据,她偷偷来到镇里找医生,让医生为她身上的伤痕开具证明,详细记录受伤的时间、部位和程度。

同时,她又找到那些在集市上目睹赵强偷卖红薯的人,恳请他们写下证人证言,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

收集好证据后,姜昭带着这些材料去找村里有威望的长辈,她先去了刘大爷家,刘大爷是村里最年长且德高望重的人,姜昭声泪俱下地向刘大爷诉说自己的遭遇,展示身上的伤痕和各种证据,刘大爷看后,眉头紧皱,虽觉得赵强的行为过分,但仍有些犹豫,毕竟传统观念在他心中根深蒂固。

姜昭见状,进一步说道:“刘大爷,您看,赵强不仅对我拳脚相加,还破坏了能让村子致富的机会,我种红薯成功了,本想着教大家一起种,以后再办个作坊,让村里的日子都好过起来。

可他这样捣乱,以后谁还敢有新想法?要是我继续和他在一起,不仅我和弟弟会一首受苦,村子可能也会错失发展的好时机啊。”

刘大爷听后,沉思良久,说道:“芝芝丫头,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可离婚毕竟不是小事,在咱们村里,还没出过这种事儿呢。”

姜昭没有放弃,她又去找了其他几位长辈,把同样的话和证据展示给他们看,有些长辈被姜昭的遭遇打动,但也担心赵强不同意,事情闹大了不好收场。

姜昭意识到,仅靠自己去说服长辈还不够,她需要发动更多村民的力量。

于是,姜昭在村里召集了一些平日里关系较好且愿意支持她的村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希望大家能一起去说服长辈们,让他们出面调解离婚的事。

这些村民本就对赵强的行为不满,又看到了姜昭为村子考虑的决心,纷纷表示愿意帮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支持姜昭离婚,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

终于,在姜昭的不懈努力和村民们的支持下,长辈们决定出面调解,他们把赵强和姜昭叫到一起,严肃地对赵强说:“赵强,你看看你做的这些事,太不像话了。打人本就不对,还破坏村子致富的机会,芝芝这丫头一心为大家好,你却不知珍惜,现在大家都觉得这婚该离,你自己好好想想。”

赵强却依旧固执己见,坚决不同意离婚,还威胁姜昭:“你们别想让我同意,除非我死,她要是敢离,我就把她父母留下的东西全砸了,让她弟弟也没好日子过。”

面对赵强的威胁,姜昭没有退缩,她坚定地说:“赵强,你以为这样就能吓住我?我不会再任你欺负,这个婚离也得离,不离也得离。”

长辈们见赵强如此顽固,也有些生气了,但一时之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就在大家僵持不下的时候,姜昭突然想到了赵强一首想巴结生产队长谋求轻松活计的事。

七、绝地反击

姜昭知道,这或许是打破僵局的关键,她立刻找到生产队长,将赵强偷卖红薯、打骂妻子等事一五一十说了出来,并表明自己离婚的决心。

她还向队长描绘了村子未来靠种植经济作物和办作坊致富的蓝图,强调赵强的行为会阻碍村子发展。

生产队长本就对赵强平时的行为有所不满,听了姜昭的诉说后,决定出面警告赵强。

生产队长找到赵强,脸色阴沉地说:“赵强,你小子最近太不像话了,打骂老婆、偷卖东西,你还想不想在村里好好待了?人家姑娘跟了你,没享过一天福,你还这么欺负她。

现在她要离婚,你要是再不同意,队里的活儿你就别想再挑轻松的干了,村里的评先评优也没你的份儿。

你自己掂量掂量,别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而且,你要是继续这么捣乱,村子的发展都得被你耽误。”

赵强这下慌了神,他明白生产队长的话意味着什么,但他仍心有不甘,还想做最后的挣扎:“队长,这是我们两口子的事儿,您就别插手了,她家庭成分不好,我娶了她是她的福气,她现在想离婚,这不是让我丢人吗?”

生产队长严肃地说:“家庭成分不好怎么了?人家姑娘勤劳本分,还想着带大家致富,你要是还不醒悟,就别怪我不客气。”

姜昭趁热打铁,再次找到村里更多长辈,恳请他们帮忙施压。

同时,她还组织了一些村民一起向赵强施压,表明他的行为不得人心,在众人的强大压力下,赵强终于松口,极不情愿地答应了离婚。

姜昭终于摆脱了这段痛苦的婚姻,带着弟弟开始了新的生活。

离婚后,弟弟张宝柱自然是和姜昭一起生活,姜昭用卖红薯的钱租下村里几亩地,扩大种植规模。

不仅继续种红薯,还尝试种植棉花、药材等经济作物,同时,她利用自己的手艺,将红薯制成各种美味小吃在集市售卖,生意愈发红火。

八、原主回归

随着姜昭事业蒸蒸日上,她帮助村里更多人通过种植经济作物致富,村子的生活越来越好,赵强则在离婚后愈发落魄。

就在姜昭将赵强彻底踩在脚下,村子发展日新月异时,张蕊芝的意识逐渐苏醒。

姜昭能感受到张蕊芝意识的回归,她温和地对张蕊芝说:“张蕊芝,你的生活己重回正轨,接下来的路,你可以自信地走下去,我相信你有能力继续经营好这一切,照顾好自己。”张蕊芝心中满是感激与不舍,但她也渴望亲自书写自己的人生。

姜昭的意识慢慢消散,张蕊芝重新掌控身体。

她看着焕然一新的家,懂事努力的弟弟,以及充满希望的种植地,眼中满是坚定,张蕊芝深知,这一切都多亏了姜昭。

张蕊芝继续经营种植事业,她不仅扩大了种植品种,还与县城的商家建立了更稳定的合作关系。

她组织村里的妇女一起制作红薯小吃,成立了简单的手工作坊,让大家都能增加收入。

同时,张蕊芝还特别关注弟弟的学业,鼓励他努力读书,走出村子。

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被张蕊芝的善良、智慧和为大家着想的品质所折服,愈发敬重她。

而赵强看到张蕊芝的成功,心中懊悔不己,他试图再次接近张蕊芝,想要分一杯羹,却被张蕊芝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张蕊芝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弟弟一起迈向幸福的生活。

最后,求[点赞/收藏/反馈]支持,你们的鼓励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http://www.xwcsw.com/book/EAFGGJ-8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