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被人挑唆,郭茂宸提前发动兵变(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章 被人挑唆,郭茂宸提前发动兵变(上)

 

如今,章学良接过了大权,这本应是奉军迎来革新的契机。郭松凌满心期待,原以为这位留洋归来、思想较为开明的少帅,能够一扫旧弊,按照他心中设想的方向大刀阔斧地改革。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章学良依旧未能完全摆脱父亲章作林的阴影,军政事务的推进依旧遵循着旧有的轨迹,并未如他所期望的那般发展,这让郭松凌内心的忧虑与愤懑愈发浓烈 。

郭松凌的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军中种种积弊,以及东北百姓困苦的生活,心中那团为了理想和变革而燃烧的火焰,愈发旺盛,几乎要冲破理智的牢笼。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却浑然不觉疼痛。

郭松凌眉头紧锁,满脸无奈地对身旁的妻子韩淑秀叹道:“汉卿还是太年轻了,完全被老帅那套陈旧观念束缚住了手脚。咱们耗费心血、日夜操持训练出来的新军,本应肩负起保卫东北、抵御外敌入侵的重任,让白山黑水间的百姓免受战火涂炭。可如今呢,竟被卷入毫无意义的军阀混战之中,为了争夺那几寸地盘,与其他军阀拼得你死我活,实在是本末倒置,令人痛心呐。”

韩淑秀微微颔首,目光中满是对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可眉头却不自觉地轻皱,眼中隐隐透露出一丝担忧:“我明白你的苦心,只是此事事关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奉军内乱,到那时,东北大地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你可要三思而后行啊。”

韩淑秀微微蹙起眉头,轻叹了一口气,语气里满是劝慰:“松龄啊,汉卿这才刚刚接过权柄,局面错综复杂,想必他心里有诸多考量,行事也有自己的谋划。你为大帅鞍前马后这么多年,一腔忠心日月可鉴,可这事儿急不得,还是再耐着性子等等看吧,说不定往后形势就明朗了。

郭松凌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内心的纠结与挣扎尽显于他紧锁的眉头与急促的步伐之中。他对东北的未来满怀憧憬,满心期待能让这片土地摆脱旧有模式的束缚,可章学良未能如他所愿推进改革,这令他心急如焚。时间不等人,百姓在受苦,东北局势危急,在这重重压力下,他感到自己己被逼至绝境,必须做出抉择。

郭松凌踱步于房中,眉头紧锁,屋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妻子坐在一旁,静静看着他,眼中满是担忧。许久,郭松凌长叹一声,坐到妻子对面,双手抱头,声音带着疲惫与挣扎:“我一首视汉卿如亲子,他的能力与抱负,我都看在眼里。可如今奉军内部,腐败丛生,军官们中饱私囊,士兵毫无斗志。东北百姓在战火与苛税下,苦不堪言。”

他抬起头,目光中透着痛苦与决绝:“我曾无数次幻想,能与汉卿携手,革新奉军,保境安民。可如今,局势紧迫,每拖一日,百姓便多受一日苦。我若再等,便是罪人。”

妻子握住他的手,轻声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郭松凌站起身,望向窗外,语气坚定:“我决定起兵。这一步,我本不想走,可如今为了东北,为了百姓,己没有退路。只是,汉卿那边……” 他的声音低了下去,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起兵,意味着与章学良站在了对立面,这是他最不愿面对的事。但在民族大义与个人情感之间,他必须做出抉择。此刻,屋内一片寂静,只有窗外的风声,似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哀鸣。

他深知,一旦起兵,便是与昔日敬重的少帅为敌,与整个奉军为敌。可若不起兵,东北的未来又在何方?百姓的苦难何时才能终结?这艰难的抉择,如同一把沉重的枷锁,死死地套在他的脖颈上,令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但最终,那为了东北百姓的一腔热血,还是战胜了内心的挣扎与犹豫,他握紧了拳头,仿佛在向自己,也向这片土地上的万千百姓宣誓,决心己定,绝不回头。

与此同时,大帅府作战室内气氛凝重,章学良与亲信们围聚在巨大的军事地图前,商议着关乎东北局势的下一步计划。地图上,代表日军动向的红色标记如点点星火,不断蔓延。章学良眉头紧锁,神色严峻,指着地图上关东军在边境兵力集结的位置,声音低沉却坚定:“倭国人狼子野心,断不会善罢甘休。如今,关东军在边境的兵力如潮水般持续增加,他们的野心昭然若揭。” 他目光扫过众人,接着说道:“当下,我们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即刻加强边境防备,增派精锐部队,修筑防御工事;另一方面,要全力加快兵工厂的生产进度,引入先进技术与设备,提升武器装备的整体水平,唯有如此,方能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占据主动。”

就在章学良积极谋划应对日军威胁之时,大帅府外却渐渐泛起了一层看不见的涟漪,一些不寻常的气息在奉军内部悄然蔓延开来,只是此刻全身心投入抵御外敌的章学良,还未察觉到这股即将掀起惊涛骇浪的暗流。

赵海微微颔首,脸上闪过一丝忧虑,低声说道:“少帅所言极是。只是近来军中暗流涌动,有传言称郭松凌将军对您的诸多决策持有异议。听闻他在私下场合,常向亲信表露不满,言辞间多有牢骚,似对当下局势的发展走向与您存在分歧。”

章学良听闻密报,顿时眉头紧蹙,一股不安的情绪在心底悄然翻涌。郭松凌,这位在他心中地位举足轻重的将领,不仅是他平素极为敬重之人,更是往昔最为信赖的臂膀。忆起往昔,二人在推进奉军军事改革的征程中,并肩携手,诸多理念不谋而合,每一次彻夜长谈,每一个改革构想的碰撞,都似在为奉军的未来精心擘画蓝图。如今,听闻军中暗流涌动,涉及郭松凌,章学良的眼神闪过一丝复杂,稍作思忖后,缓缓开口道:“我寻个空闲,去与茂宸(郭松凌字)见上一面,好好听听他心中所思所想。咱们都是一心为了奉军的长远发展,纵有分歧,摊开来讲,总能寻得妥善之法。”

章学良一心改革,却未料到,自己的这一举措竟被心怀叵测之人盯上。彼时,倭国特务机关长期潜伏在中国东北,时刻窥伺着奉系内部的动向。当他们听闻郭松凌对章学良的诸多改革措施心存不满后,便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遂立刻精心谋划起一场挑拨离间的阴谋。他们暗中伪造了一批信件,在信中煞有介事地编造了章学良与首系、皖系等其他军阀秘密勾结的内容,企图借此引发郭松凌对章学良的猜忌与怨恨。随后,这些伪造信件通过精心设计的渠道,故意落入郭松凌手中。

郭松凌坐在书房之中,手中紧握着那封刚刚收到的信件。他的目光在信纸上缓缓移动,越往下看,脸色越是阴沉,渐渐地变得铁青一片。“汉卿呐,” 他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愤怒,“我原以为你与那些只知争权夺利的军阀不同,可如今看来,我还是错了!” 说罢,他猛地将手中的信件狠狠摔在面前的桌上,信纸被震得西散开来。“既然你这般不仁,那就休怪我郭松凌不义!” 他的眼神中满是决绝,仿佛下了某种重大的决心。

韩淑秀俯身捡起那封信件,展开后,她的目光逐字逐句地扫过,眉头不自觉地微微蹙起。片刻后,她抬起头,眼中满是疑惑,轻声说道:“松龄,这信件来得蹊跷,莫不是有诈?汉卿我是了解的,以他的为人和一贯作风,断不会写出这般言辞的信件。”

“这岂会有假?” 郭松凌脸色一沉,冷哼了一声,眼神中满是愤懑与不平,抬手将手中的信件重重拍在桌上,“你仔细瞧瞧,这信笺之上的印章,印泥殷红,纹路清晰,乃是汉卿亲印无疑。再看这信件内容,字里行间,皆是对我们这些全力支持他改革的老臣的冷落与漠视。汉卿自掌权以来,行事愈发独断专行,根本未曾将我们这些为东北改革呕心沥血的人放在眼里。长此以往,东北军政必生祸乱,东北大地怎能再由他如此肆意妄为下去!”

彼时,在倭国特务狡黠且隐蔽的暗中下,郭松凌敏锐捕捉到局势变化带来的契机,悄然展开了一系列秘密行动。他深知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撼动奉系根基,遂将目光投向冯玉祥等颇具实力的地方势力,开始频繁派遣亲信穿梭联络,试图编织起一张紧密的反奉大网。在精心筹备与谋划后,郭松凌以 “清君侧” 这一颇具正义之名作为出师口号,振臂一呼,迅速集结起麾下七万精锐大军。这七万大军军容严整,士气高昂,一路浩浩荡荡,如汹涌潮水般朝着奉天城迅猛进发,一时间,关外大地战云密布,局势陡然间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http://www.xwcsw.com/book/EEIACG-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