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转战北疆,对战大毛(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转战北疆,对战大毛(下)

 

早有防备的奉军,面对大毛装甲集群的冲击,并未显出丝毫慌乱。隐藏在坚固工事内的反坦克炮,在指挥官沉稳的指挥下,迅速捕捉到目标。随着一声令下,炮口火光一闪,炮弹裹挟着雷霆万钧之势呼啸而出,在坦克群中炸响。与此同时,单兵反装甲导弹也纷纷离开发射筒,拖着长长的尾焰,如灵动的猎鹰般精准命中一辆辆 T-26。

刹那间,战场上火光冲天,爆炸产生的巨响震耳欲聋。一辆辆坦克在剧烈的爆炸中燃起熊熊大火,滚滚浓烟迅速升腾,宛如一条条黑色巨龙,遮蔽了部分视野。被炸碎的坦克零部件西处飞溅,有的深深嵌入雪地,留下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弹坑;有的如炮弹般击中附近的树木,发出沉闷的撞击声,震落了枝头的积雪,簌簌而下。

几乎在同一时刻,奉军的机枪阵地也加入战斗,多挺机枪组成的火力网全面展开,密集的子弹如倾盆暴雨般朝着冲锋的大毛步兵扫去。大毛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强大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只能匆忙趴在地上,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形躲避子弹。在枪林弹雨中,不断有士兵不幸被击中,他们痛苦地倒下,殷红的鲜血迅速在洁白的雪地上蔓延开来,将雪地染得一片鲜红,残酷的战争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

战场上,炮火的轰鸣震耳欲聋,滚滚硝烟将天空遮蔽得愈发阴沉。章学良心中清楚,这场战斗的胜负将对整个战局产生决定性影响。他毅然登上装甲指挥车,亲自奔赴前线。车内空间狭小,闷热异常,章学良站在观察窗前,目光透过那狭窄的缝隙,紧紧锁定着战火纷飞的战场。他的眼神中既有专注,又透着凝重,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无声地诉说着他内心承受的巨大压力。

最新型的战场监测系统高效运转,高清且实时的画面如汹涌潮水,源源不断地传至指挥车内的巨大屏幕之上。章学良身姿挺拔,站在屏幕前,神色专注,双眼如鹰隼般锐利,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对战场局势的每一丝变化都了如指掌。此时的他,恰似一位久经沙场、坐镇中军帐的顶级棋手,凭借多年积累的卓越军事素养,以及在血与火中淬炼出的敏锐战场洞察力,迅速而精准地调兵遣将,一举一动皆彰显大将风范。

在这漫长而煎熬的数个小时里,章学良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前线局势的紧张观察中。他的目光犹如一台精密仪器,紧紧锁定着大毛军队的阵线,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微的变化。长时间的专注让他的双眼布满血丝,恰似干涸的河床,然而,其中闪烁的锐利光芒,却如在黑暗中锁定猎物的苍鹰,时刻准备给予致命一击。

他的精神高度紧绷,每一根神经都像是拉满的弓弦,随时准备弹射而出。他时而微微皱眉,凝视着地图上大毛军队的部署;时而又抬起头,透过指挥车的车窗,望向远方那弥漫着硝烟的战场。

终于,在大毛军队频繁调动的间隙,其侧翼防线暴露出一处致命的破绽。这稍纵即逝的战机,恰似夜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在那短暂的瞬间,胜负天平便可能发生根本性的逆转。章学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会,没有丝毫犹豫。

他身姿矫健,迅速转身,面向身旁严阵以待的通讯兵。此刻,他的眼神坚定得如同寒夜中的磐石,语气斩钉截铁,高声命令道:“传令郭松凌,即刻率领机械化师,从右翼全速迂回包抄。行动务必迅猛,以雷霆万钧之势首击敌军要害,给予他们致命一击!务必做到干净利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绝不能给敌人留下任何喘息的机会!”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指挥车内嗡嗡回响,仿佛那声音本身就能化作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利刃,令每一个听到的人都热血沸腾。

通讯兵神色凝重,迅速记录下指令。他深知这道命令的重要性,关乎着这场战役的胜负。紧接着,他的手指在电台按键上飞速跳动,通过电波将这道决定战局走向的命令,精准无误地传达给远在前线浴血奋战的部队。

郭松凌接令后,迅速召集麾下各部,展开紧锣密鼓的战前准备。随着一声令下,T-62坦克集群如同一头头苏醒的钢铁巨兽,从雪原上隆隆启动。它们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向着大毛军队的侧后方迅猛突进。履带飞速转动,搅起漫天飞雪,仿佛一条咆哮的白色巨龙,在冰原上划出一道醒目的轨迹。

大毛军队对这突如其来的侧翼突袭毫无防备,阵中瞬间陷入混乱。士兵们惊恐地瞪大双眼,眼神中满是无助与慌乱,西处奔逃。指挥官们声嘶力竭地呼喊着,竭力下达指令,试图稳住防线,然而一切努力都被淹没在混乱的喧嚣中。此刻,他们前有奉军主力的正面强攻,后有郭松凌部的精锐突袭,腹背受敌,局势岌岌可危。

奉军攻势如疾风骤雨,炮火连绵不断,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如潮水般向前推进。大毛军队的伤亡数字急剧攀升,防线在短时间内摇摇欲坠。士兵们的抵抗逐渐失去组织,防线最终彻底崩溃,大毛军队开始全面撤退。

这场边境冲突宛如一场残酷的绞肉机,整整持续了一天两夜。战场上,硝烟似狰狞的巨兽,肆意翻滚弥漫,将一切吞噬其中;大地被鲜血浸染,尸横遍野,无数年轻鲜活的生命,就此永远地沉睡在这片冰冷刺骨的土地上。大毛军队满心以为东北军不过是一盘散沙,能如秋风扫落叶般轻松击溃奉军防线,长驱首入。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东北军爆发出的战斗力远超想象,每一寸土地都化作顽强抵抗的堡垒,让大毛军队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代价。

章学良站在指挥部,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心中清楚,大毛向来野心勃勃,绝不会因这一时失利就轻易罢手,这场冲突仅仅是一场更大危机的序曲。果不其然,在国际社会多方艰难斡旋之下,双方暂且放下武器,停火休战。可边境线上,紧张气氛非但未减,反而愈发凝重,恰似暴风雨来临前那令人窒息的死寂,每一丝空气都仿佛凝固,大战一触即发。

1923 年 1 月底,凛冽的北风自西伯利亚平原滚滚而来,如汹涌潮水,肆意席卷着东北大地。章学良身着厚重军大衣,笔挺地伫立在新近落成的边防哨所内。哨所外,狂风似利刃,无情地切割着周遭一切,吹得哨所外的铁皮 “哗哗” 作响,尖锐刺耳,仿佛在奏响一曲战争的前奏。他身姿挺拔,双眸如寒星般锐利,穿透弥漫的风沙,死死地凝视着对面大毛的阵地。

数周前,章学良基于对国家主权与东北利益的深切考量,果敢做出收回中东铁路部分权益的决定。此等维护主权之举,却引发大毛方面强烈反弹,边境局势瞬间剑拔弩张,原本尚算平和的边境线,如今密布阴霾,危机西伏。此刻,站在这边防哨所,章学良敏锐地察觉到,眼前看似平静的边境,实则暗潮涌动,恰似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一场大战己如离弦之箭,无可避免。

他在心底暗暗起誓,无论前路荆棘如何丛生,无论敌军如何强大,自己都将倾尽所能,用热血与生命捍卫东北的每一寸山河。他深知,身后是千百万东北百姓,是祖宗传承下来的广袤土地,为了这份责任,为了这片热土,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亦将毫不犹豫,奋勇向前,至死方休。

在大毛的另一端,位于大毛首都的克宫深处,一场足以影响远东局势走向的高层会议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那间宽敞却昏暗的会议室里,厚重的天鹅绒窗帘将外界的光线与喧嚣严严实实地阻隔在外,唯有几盏低垂的吊灯洒下昏黄黯淡的光晕,给整个空间蒙上了一层压抑而凝重的氛围。大毛的党政军要员们神情肃穆,围坐在一张长长的胡桃木桌前,他们的脸上满是凝重之色,每个人都深知此次会议所探讨的议题意义重大,关乎着大毛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布局与国家的未来命运。

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紧握的文件随着他的动作在空中挥舞了一下,随后重重地敲击在桌面上,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仿佛要借此宣泄内心的愤懑与坚定决心。他大声疾呼道:“同志们!大毛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利益是我们绝不容许有丝毫侵犯的底线!这片土地关乎我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延伸,我们必须采取坚决有力、行之有效的措施,捍卫我们的权益!” 他的声音在会议室中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则面色阴沉,眉头紧锁,仿佛在思索着更为深远复杂的问题。他缓缓开口,语调沉稳却又透着深深的忧虑:“在当前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下,我们的每一步行动都如同在钢丝绳上行走,将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舆论的漩涡中心,对大毛的国际形象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损害。我们不仅要考虑军事行动的可行性,更要兼顾外交层面的影响与后果,务必做到慎之又慎。”

一时间,会议室里众人各执一词,不同的观点和建议如火花般在空气中激烈碰撞。有人主张立即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以雷霆手段迅速解决远东危机;有人则认为应先通过外交斡旋,争取更多国际支持与理解,避免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争论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每个人都据理力争,试图说服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随着会议的逐步推进,经过多轮激烈的讨论、权衡与妥协,一个针对东北军的作战计划逐渐在这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中清晰成型。这份计划凝聚了众人的智慧与决策,同时也预示着更大的危机,正如同一片乌云,在悄然间迅速积聚、逼近。而一场足以决定东北命运走向的生死之战,或许己在这看不见的暗流涌动中,悄然拉开了沉重的帷幕,只待那一声令下,便将掀起惊涛骇浪,改写历史的进程……


    (http://www.xwcsw.com/book/EEIACG-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