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一般在夏天是不举行婚礼的。因为夏天温度高。做的东西特别容易坏,吃了容易拉肚子。
令人无奈的是,青玲和子军之间的关系己经发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就像那己经煮熟的米饭一样,无法再变回生米。青玲时不时地会强行挽留子军过夜,这让狗剩非常担心。
狗剩一首担心子军会突然反悔,更害怕青玲会未婚先孕,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意外情况。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狗剩决定在农历二十八这一天,为青玲和子军举行一场盛大的婚礼。
狗剩将这个决定告诉了琼英,并表示离婚的事情需要暂时搁置一下,等青玲和子军的婚礼结束之后再去办理。他解释说,如果不离婚,那么琼英仍然可以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但一旦离婚,性质就完全不同了,琼英恐怕就不好意思再回来了。
琼英对狗剩的话感到有些困惑,她不明白狗剩心里到底在打什么算盘。不过仔细一想,狗剩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关于青玲和子军的婚礼,琼英本来是压根儿不想去参加的。然而,琼英的母亲却多次劝说她,毕竟女儿的婚礼,作为母亲怎么能缺席呢?
可是,琼英心里却始终有个疙瘩。自己的女儿嫁给翠莲儿的儿子,而且还是以一种不太光彩的方式促成了这桩婚事,每每想到这里,琼英就觉得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
按照当地的习俗,婚礼前要有一系列的规章仪式。
男女双方在彼此看对眼并确定关系之后,接下来就到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正式拜见双方家长。这是一段感情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意味着双方家庭的融合和未来的共同生活。
女方到男方家里看家是一个传统习俗,这不仅是女方了解男方家庭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机会,也是双方家长互相认识和交流的时刻。在这个过程中,女方可以观察男方家庭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从而更好地了解男方的成长背景和家庭文化。
而订婚则是双方家庭进一步确定关系的仪式,在当地俗称“咂酒”。男方需要准备两瓶酒和订婚戒指,前往女方家中。这个仪式象征着男方对女方的承诺和诚意,同时也代表着双方家庭对这段婚姻的认可和祝福。
在“咂酒”仪式中,男方会将酒喝完,然后将女方家的麦种子装入空酒瓶中。这一举动寓意着女方将在男方的家庭中扎根、发芽,象征着婚姻的稳定和长久。此外,还有求婚、抬礼(给彩礼)等环节,这些都是传统婚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子军的婚礼中,由于钱是狗剩出的,而且是这种特殊的不光彩的关系,所以彩礼、订婚、求婚和抬礼等环节都被省略了。
尽管如此,狗剩还是为自己买了一身新衣服,以迎接这个特殊的日子。同时,他也让子军给琼英买一身新衣服。
可是,琼英不想穿从翠莲儿家拿来的衣服,她气哼哼地告诉子军和狗剩,把原本给她买衣服的钱换成给狗剩爸妈买衣服,自己不需要。
子军只是领着青玲到县城买了几套衣服,买了一条很细很细的金项链。
买完之后,子军说还有事要去打工的地方看看。
青玲就到幼儿园去找琼英。
青玲坐在床沿上,琼英紧紧的握着青玲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青玲,现在反悔还来得及,你和子军是两情相悦吧。“
青玲满面春风的看着琼英道:“我们都睡到一起了,你胡说什么呀?”
琼英苦口婆心的说道:“离了婚的人都可以再找你,不要强求自己。”
青玲告诉琼英:“这辈子非子军不嫁。”
琼英看着青玲满脸的幸福。要把子军和他女朋友的事告诉她,但最终还是忍了。
青玲毫不犹豫地从钱包里掏出二百块钱,塞到琼英的手中。琼英见状,连忙推辞,她觉得这钱自己不能收。然而,青玲却坚持让琼英收下,说是让她去给自己买一套漂亮的衣服,自己的婚礼,琼英一定要来。
琼英紧紧地握着那二百块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这可是她的亲生女儿啊,是她心头掉下的一块肉!就这么几句话,便轻易地将她原本犹豫不决的心给彻底瓦解了。
母女俩闲聊了一会儿,子军办完事情后过来找青玲回家。青玲满脸笑容地迎上去,自然地挽起子军的胳膊,然后向琼英挥了挥手,说道:“妈,那我们先走啦,再见!”
琼英微笑着回应,目送着他们离去。然而,就在这一刹那,她突然注意到子军的眼角似乎有一丝泪痕。琼英心头一紧,想要叫住子军,嘱咐他几句。可是,子军的目光却明显在躲闪着她,似乎并不想与她多做交流。
琼英心中有些失落,但她很快调整了情绪。既然女儿要结婚了,那就希望她能和子军好好过日子吧。或许,以后还有机会再跟子军聊聊呢。
下了班之后,刘方阳顺道来看琼英,他给琼英拿来了单位发的福利——十斤清油。
说自己在单位的食堂吃,油也没用,就给琼英送来了。
琼英叹了口气,把青玲和子军要结婚的事情告诉了刘方阳。
刘方阳看着琼英一脸忧虑的样子,连忙安慰道:“孩子们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吧。他们都己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能力,我们做父母的就不要过多地干涉他们的生活了。毕竟,幸福与否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如果我们强行插手,万一将来他们过得不幸福,可能会怪罪于你呢。”
琼英听了刘方阳的话,心里不禁一动。她想起了自己的婚姻,当年母亲做主替她定下了这门亲事,可如今她对母亲却有许多怨言。或许,刘方阳说得对,孩子们的事情还是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决定。
第二天,刘方阳突然来到琼英家,手里还捧着一个精美的盒子。他笑着对琼英说:“这是我给青玲准备的贺礼,希望她能喜欢。”说着,他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对做工精巧的银镯子,闪烁着淡淡的银光。
琼英见状,连忙推辞道:“这怎么好意思呢,太贵重了,我不能收。”然而,刘方阳却坚持要把银镯子送给青玲,他说:“这是我给青玲的一点心意,与你无关。而且,这对银镯子也代表着我对她的祝福,希望她以后的生活幸福美满。”
琼英见刘方阳如此坚持,心中虽然有些过意不去,但也不好再拒绝。最后,她只得无奈地收下了这对银镯子,并表示会转交给青玲。
(http://www.xwcsw.com/book/EFH0GE-8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