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惊喜和感激,使得往日里的麻木与怨愤,转化成了近乎狂热的干劲。
原本弥漫的恐慌与绝望一扫而空,整个船坞如同被点燃的巨型火炉。
锯木声更加急促有力,号子声更加嘹亮整齐,搬运木料的脚步稳健如飞。
每个人眼中都燃烧着希望的火光,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
这效率,比黄山奇时代鞭子抽出来的,何止快了一倍……
而更大的改变,正悄然发生在工匠们的精神世界里。
刘二福在船坞立下铁规:
“一视同仁,能者居之。不论出身,只论本事。”
这十二个字,如同惊雷,炸开了森严的等级壁垒。
以前,就是手艺再好,没有背景,没有师傅提携,一辈子也就是个匠。永远都要被那些有关系的工头、管事压着。
现在,一切都变了。
年轻的学徒谷雨,家境贫寒,但脑子活络,尤其对算学和图纸有惊人的悟性。
他在夜校(刘二福命人在船坞旁办的识字算学班)里学得最快,还能举一反三。
一次榫卯尺寸计算出了点小纰漏,被他及时发现指出,避免了返工。
这事被刘家年注意到。
几天后,一纸任命下来,谷雨被破格提拔工段核算员,协助管理物料清单和尺寸核验,工钱翻倍。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学徒群体沸腾了。
原来,只要真有本事,在这里就能出头。
于是,识字班夜夜爆满,灯火通明。
工匠们收工后,不再是倒头就睡,而是捧着粗糙的纸笔,借着微弱的灯火,如饥似渴地学习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天书”。
匠作监里,凭手艺说话的氛围更是浓厚。
王铁锤因为在新式弹性榫卯的试制和推广中功劳卓著,被刘二福亲自举荐,由大匠擢升为匠作副监,成为有品级的工部吏员。
虽然只是从九品,但这是田舍郎出身的工匠,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身份跃进。
刘二福在船坞众人面前亲自宣布并授职,场面隆重,极大地激励了所有底层工匠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整个船坞,陷入了一种近乎狂热的“内卷”氛围。
不是勾心斗角的倾轧,而是比拼手艺、比拼学习、比拼谁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的良性竞争。
每个人都在拼命挖掘自己的潜力,抓住这来之不易的、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效率?以前需要监工拿着鞭子抽才能完成的活计,现在工匠们自发地琢磨如何改进工具、优化流程,效率提升何止一倍……
当刘家年拿着连夜赶制出的三种规格的弹性榫卯样品,在特制的扭力测试台上进行极限测试时,整个工棚里鸦雀无声。
所有参与试制的工匠,包括王石头、赵铁锤,都紧张地盯着那不断加载的绞盘和发出吱呀声响的样品。
“五百斤…七百斤…一千斤……”
负责读数的吏员声音发颤。
样品微微变形,填充的鱼鳔胶被挤压,但结构完好。
“一千五百斤。”
榫卯结合处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但依旧没有断裂。
“一千八百斤…停!”
刘家年果断下令。
样品最大变形处超过了旧式榫卯的断裂极限,但松开绞盘后,在鱼鳔胶的弹性作用下,竟缓缓恢复了大部分原状。
只有细微的、可以接受的永久变形。
“成了!”
工棚里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
王铁锤激动得老泪纵横。
赵石山用力拍着身边年轻工匠的肩膀。
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成功,更是他们这些“下等人”亲手参与创造出来的奇迹。
这是刘大人给了他们机会,和尊严!
刘二福看着测试结果,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他环视着这群激动得满脸通红、眼中闪着光的工匠们,声音沉稳有力:
“好!王副监,赵师傅,还有所有参与试制的师傅们,你们立了大功。每人赏银五两。新式榫卯,立刻按最优方案,全船推广。家年,你亲自督阵。”
“是!”
众人齐声应诺,声震屋瓦。
(http://www.xwcsw.com/book/EHHIHH-2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