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钱庄出来,刘二福又去原来的摊子,买了两个糖人。
看着兜里仅剩不到五十文的私房钱,想想每月二两银子的活计,突然就有了买买买的勇气。
刘二福先去猪肉店花三十文买了一斤半猪肉,又在杂货店买了半斤桂花糕。
走走停停,路过一个手工艺摊,还给小娃娃们买了两个带机关的小木雕。
看到卖糖葫芦的,也给年年来了一串。
还有柿饼也想买,可奈何兜里己然空空--没钱了,刘二福只能遗憾打道回府。
走出城门没多远,就看到隔壁邻居六叔,驾着牛车等在路边。
刘二福赶忙上前打招呼:“六叔。”
“年年,叫六爷爷好。”
“六爷爷好。”年年带着小奶音问好。
“哎,哎,年年乖,你们要不要等我们的牛车一起回。。。“六叔话还没说完,就看到六婶带着王小生过来了。
六叔姓王,跟六婶是三十年前从别的地方逃难过来的。一家人也没多少钱买地,就靠着打临工、蔑竹篓把孩子拉扯大。
三年前,老两口唯一的一个儿子去码头做苦力,因失足掉进水里,憋太长时间了,人没救回来。儿媳也在两年前改嫁他人。
现老两口膝下只得一个孙子王小生,现年十岁,因小时候发烧,没有及时救治变成了聋人(听障人士)。
六叔六婶很愧疚,同时很疼爱这唯一的孙子。
小生也很乖巧听话。
可聋人即使在现代也举步维艰,更何况在愚昧封闭的古代。
小生不可能一辈子都活在爷奶的关照下,总有自己要走的路,而这条路注定比普通人艰难太多。
刘二福刚坐上车没一会,年年就睡着了,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串只啃了一个的糖葫芦,真是好笑又可爱。
没了闹腾的小娃娃活跃气氛,六叔一家又都不是多话的,一时间车上就显得有些安静。
察觉有道视线看向自己,刘二福知道那是小生。
从包里掏出两块桂花糕笑着递过去,小生腼腆地躲过并把手背在身后,就连六婶也帮着一块拒绝。
最后推辞来推辞去,六婶只拿走了一块桂花糕,小生笑着张了张嘴,大概是在说谢谢。
刘二福上辈子其实有接触过很多聋哑人,在刘二福还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带着他在时间充裕的时候做义工,还让刘二福学会了官方手语。
刘二福参加工作后,亲手带出了一个有着非常优秀工作能力的听障青年苏志,前些年苏志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生意做得蒸蒸日上。
刘二福非常清楚聋人的闭环圈:沟通不便、信息闭塞,没有判断、分辨能力。一旦走出村子被坏人盯上是没有任何自救能力的,甚至连求救都不会。
而六叔六婶年纪大了,顾不了小生一辈子,小生得自己学会成长。
而这个成长,需要用特殊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这个引导,在这个时代,只有刘二福能做到。
可就目前这状况,刘二福连自己的小家尚且没顾好。何谈帮助他人?
还是先帮助自己吧,等自己有能力了,再谈帮助他人。况且,如果不是切实有用的帮助,跟施舍又有何分别?
很快,刘二福一行就回到六叔家门口了。
刚谢过六叔准备往自家院里走,就听陈氏的声音传来:“他六叔六嫂,谢了啊,刘二福给你们添麻烦了。”
刘二福抬头一看,就见陈氏出了院门,边说边朝他们走了过来。
“哎呦,可不敢这么客气,邻里邻居的,再说就是顺路而己,哪就麻烦了?”六婶连忙摆摆手。
“那好,我就不跟你们客气了,有事招呼啊。”陈氏呵呵笑道。
“好好。”
“二福,累了吧?你们出门水都没带,肯定都渴了吧?年年给我吧。”陈氏轻声说着,伸手准备接过年年。
“娘,累倒是不累,渴是真渴。”轻手将年年递给陈氏,耳边听着陈氏关心的询问,刘二福只觉无比暖心。
“那赶紧的吧,你包里装的啥?”
“买了点吃的。”刘二福呵呵尬笑道。剁手是爽了,竹笋炒肉不知道是不是在来的路上。
看小儿子这熊样,陈氏知道他这肯定又是犯错误了。
真不知道这孩子像谁,每次都虚心接受,就是屡教不改。
“他叔回来啦,我给你倒水去。”在院里洗衣服的小陈氏,看小叔子回来了赶忙回屋去倒水。
“谢嫂子,下次我自己来就行。”
“买了些啥,我看看。”陈氏将年年安置好,赶紧过来翻看小儿子的丰功伟绩。
小陈氏也跟着好奇地蹲下。
“家里有鱼你还买肉干啥?你是有钱烧的啊?”陈氏拿手重重拍了刘二福一巴掌,一脸肉疼道。
至于零食玩具,陈氏反倒什么都没说。
家里孩子们一年到头都难得甜甜嘴,年年安安这么大也没有个自己的玩具,这钱花了就花了。
(http://www.xwcsw.com/book/EHHIHH-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