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章 寒夜勘察:弹道里的冰裂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三章 寒夜勘察:弹道里的冰裂纹

 

在北纬 45 度的寒夜,尖锐的警笛声划破夜空,仿佛是被激怒的远古凶兽发出的嘶吼。这声音震耳欲聋,声波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将簌簌飘落的雪粒撞得粉碎,然后在积满冰棱的屋檐间来回激荡,久久不散。

李援朝紧握着方向盘,他的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白。他的拇指无意识地着皮质方向盘上那道月牙形凹痕,这道凹痕是三年前某个暴雨夜留下的印记。那一夜,穷凶极恶的毒贩用钢管砸碎了车窗,金属碰撞的声音至今仍在他的耳畔回响,那余温仿佛还残留在他的掌心。

此刻,这道伤疤随着他的动作微微起伏,就像一条蛰伏的毒蛇,虽然看似平静,但却在无声地诉说着警徽下每寸血肉里浸着的危险。李援朝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他知道,这次任务同样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是一名警察,守护正义是他的职责。

车载电台突然爆出刺啦的电流声,李援朝条件反射般挺首脊背。调度员带着颤音的播报混着背景音里此起彼伏的尖叫:“重复,东河街派出所遭遇武装袭击!嫌犯持有军用制式武器,现场发现疑似硝化甘油容器……”冰冷的金属名词像淬了毒的箭矢,精准射穿他的耳膜。仪表盘幽蓝的冷光下,他看见自己映在挡风玻璃上的倒影,瞳孔因紧张剧烈收缩,额角的冷汗顺着鬓角滑进衣领,瞬间被零下二十多度的空气冻成细小的冰碴。

“各组注意,封锁第三大道交叉口!”他的低吼震得喉结发痛,右手飞速转动电台旋钮切换频道。后视镜里,警灯在雪幕中拉出猩红的光带,宛如撕裂夜空的伤口。三年前那场枪战的画面突然闪回——潮湿的巷子里,毒贩手枪喷出的火舌,还有队友腹部汩汩涌出的温热血液。此刻电台里“硝化甘油”的字眼让他胃部痉挛,那种能将整栋建筑炸成齑粉的烈性炸药,绝不能在居民区引爆。

轮胎碾过结冰的路面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李援朝猛地将档位挂到最高,发动机轰鸣着喷出白雾。ABS防抱死系统在极寒中发出机械性的咯咯轻响,仿佛垂死者的磨牙声。仪表盘上的室外温度显示跳至 -25℃,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早己被冰雪冻结,细密的雪花扑簌簌堆积,将视线切割成无数模糊的碎片。他腾出左手狠狠砸向除霜按钮,热风裹着陈年烟草味扑面而来,却驱不散骨子里渗出的寒意。

车窗外的世界在风雪中扭曲变形,街边的路灯成了朦胧的光晕,积雪覆盖的车顶不断传来冰棱坠落的脆响。李援朝的余光扫过车载GPS,距离案发地还有3.7公里。他伸手扯开领口的警服纽扣,让刺骨的冷风灌进胸腔保持清醒,后腰枪套里的配枪随着车身颠簸轻轻撞击,金属的凉意透过布料渗进皮肤。电台里突然传来急促的喘息:“支援!歹徒使用破门炸药……”话音未落,电流声中炸响闷雷般的轰鸣,李援朝的太阳穴突突首跳,掌心的汗将方向盘握出几道湿痕。

仪表盘的警示灯突然疯狂闪烁,提醒着轮胎在冰面的抓地力己达极限。李援朝却将油门踩得更深,警笛在风雪中愈发凄厉。他想起抽屉里女儿画的圣诞贺卡,想起妻子总抱怨他夜班后留在枕头上的烟味,此刻这些细碎的温暖画面被恐惧揉碎,化作脑海中不断循环的倒计时。3.2公里、2.8公里……车载电台里的呼救声渐渐微弱,而他知道,每接近一米,就离生死一线更近一步。

李援朝的手掌刚触到值班室斑驳的木门,刺骨的寒意便顺着掌心的纹路渗进骨髓。随着“吱呀”一声,腐腥味裹挟着浓烈的铁锈味如潮水般涌出,像是有人将浸泡着腐肉的血池骤然掀开。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中,冻僵的鼻粘膜被这股恶臭猛地刺痛,仿佛千万根冰针同时扎入鼻腔,他下意识地捂住口鼻,喉间泛起一阵恶心的抽搐。

屋内的老式吊扇在空转着,它的叶片边缘结着一层薄薄的冰霜,每转动一圈都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就像是一个垂死之人发出的呻吟。浑浊的灯光在屋内摇曳,使得整个房间都显得有些阴森。

吊扇卷起的气流掠过地面,那滩凝固的血迹在气流的吹拂下,边缘如同被无形的獠牙啃噬过一般,参差不齐地翻卷着。暗红色的血痂在冷风中泛着诡异的乌光,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惨烈一幕。

张成的遗体侧卧在血泊中央,他的身体扭曲成了一个不自然的弧度。他的右肩高高耸起,膝盖蜷缩着抵在胸口,右手像鹰爪一样死死地蜷曲着,指缝间还嵌着几缕断裂的黑色纤维。从这扭曲的姿势可以想象出,他在临终前一定经历了一场与死神的激烈搏斗,他拼命地想要抓住最后一线生机,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脱死亡的魔爪。

法医戴着厚实的防冻手套,正用解冻喷雾轻轻喷洒张成僵硬的指节。白雾在极寒中瞬间凝成细小的冰晶,簌簌落在证物袋上。金属镊子夹起一枚弹壳时,冷冽的光泽刺破昏暗,弹壳表面镌刻的编号“54 - 1998 - 07 - 03”在灯光下泛着幽蓝,这组数字像把生锈的钩子,猛地勾住李援朝的心脏——那是1998年市局特批的军用制式子弹,本该锁在装备库深处,此刻却成了夺走战友生命的凶器。

“李队,您看弹道轨迹。”技术员小陈的声音裹着浓重的鼻音,呼出的白雾在护目镜上凝成霜花,每说几个字就要摘下镜片擦拭。他蹲下身,手电筒的光束扫过地面散落的弹壳,“七枚弹壳呈120度扇形分布,弹孔间距不超过二十厘米,是典型的近距离压制射击。”光束突然停在暖气片下方,那里斜插着一枚布满锈迹的弹壳,“但这枚不同,入射角度偏上45度,墙面弹痕显示凶手是在转身撤离时扣动扳机,补枪意图非常明显。”

李援朝的目光顺着弹道延伸,值班日志摊开在血泊边缘,凝固的血珠在纸面凸起成暗红色的颗粒。张成工整的字迹被鲜血浸染,最后的签名“张成”两字,“成”字的最后一笔被拖出长长的血线,笔尖在纸张上划出的破洞,像一只指向墙角的猩红箭头。那里倒着一个搪瓷缸,缸身的红漆历经岁月剥落,原本“为人民服务”的标语被血渍覆盖,唯有“务”字的右上角还倔强地显露着,在冰冷的灯光下泛着黯淡的光泽,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主人二十年来坚守岗位的誓言。

他蹲下身,指尖抚过张成衣角凝结的血痂,布料下似乎藏着某种硬物。小心翼翼地掀开衣角,一枚变形的纽扣滚落在掌心——那是张成最珍爱的老式警服上的铜扣,边缘还刻着“东河街派出所”的字样。此刻铜扣表面布满裂痕,像极了张成最后时刻破碎的生命。吊扇仍在不知疲倦地转动,卷起的气流拂过墙角的日历,12月24日的日期被喷溅的血迹染红,仿佛在提醒着这场悲剧发生的时刻,也为这个本该温馨的平安夜,永远烙上了血色的印记。

枪柜上的破拆痕迹十分明显,就像一道新鲜而又狰狞的伤口。铰链处的金属碎屑呈60度角飞溅开来,显示出歹徒使用了杠杆原理强行撬开了枪柜。痕检员老周手持激光测距仪,仔细地扫过那道裂痕,严肃地说道:“切口深度3.2毫米,符合MULTI - TOOL的6号撬棒规格。”说着,他小心翼翼地捻起柜底的一小团黑色纤维,对着手电光仔细端详。“考杜拉面料,用于制作美军防寒服,这玩意儿在国内可是很难搞到的。”李援朝的手指轻轻停在第三层隔板边缘,那里有一道新鲜的刮痕,形状与张成钥匙串上的军刀刀柄完全吻合,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还是其中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注意:本章故事情节纯属虚构,与现实世界绝无雷同。)


    (http://www.xwcsw.com/book/EHJAF0-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