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十五章 血色档案:午夜来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四十五章 血色档案:午夜来电

 

凌晨3点40分,万籁俱寂,局长私宅沉浸在一片如水的月色之中,宛如一座被时间遗忘的孤岛,却又隐隐弥漫着神秘而凝重的气息,仿佛有一场风暴正在黑暗中悄然酝酿。老式座钟静静矗立在房间的角落,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那铜制的摆锤在月光温柔的轻抚下,有节奏地左右摆动,划出一道道冷硬而规律的弧线,恰似时间无情流逝的刻度,又仿佛正坚定不移地指向某个隐藏在未知迷雾中的命运节点。

赵建国独自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西周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他神情专注,手指在转盘电话上缓缓转动,每一次黄铜拨号盘发出清脆的咔嗒咔嗒声,都如同在寂静的夜空中敲响一记神秘的音符,在房间里悠悠回荡。这声音,宛如时光的隧道,瞬间将他带回到往昔那段神秘而又充满未知的岁月——当年在西伯利亚军事基地,他拆解NSV机枪时,零件相互碰撞发出的声响亦是如此,每一声都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深处,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窗外,高大的雪松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枝叶相互,发出沙沙的声响,宛如大自然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声音与电话线路中传来的丝丝电流杂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而诡异的和声,仿佛黑暗中隐匿着一股未知的神秘力量,正透过这独特的声音传递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赵建国微微皱起眉头,深邃的眼神中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丝忧虑,仿佛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危机。他下意识地压低声音,缓缓说道:“档案被打开了。”他的嗓音低沉而沙哑,犹如一块老旧的皮革在摩擦时发出的声音,透着一种历经沧桑的质感。与此同时,他的食指无意识地在桌面的檀木镇纸上缓缓着。这镇纸可不一般,它是1998年边境剿匪行动中缴获的战利品,承载着他曾经的英勇与荣耀,见证了他为守护正义而挥洒的热血。镇纸底部原本刻着一个“忠”字,然而,经过多年岁月的与洗礼,这个“忠”字己被磨得光亮,仿佛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而就在那光亮的痕迹之下,一个若隐若现的Σ符号悄然浮现,仿佛在暗示着他那错综复杂、不为人知的过往,以及背后隐藏着的巨大秘密。

电话那头很快传来回应,带着浓重巴伐利亚口音的德语,语气生硬而冰冷,仿佛来自遥远而寒冷的极地:“温特马克必须准时。”赵建国敏锐地捕捉到对方刻意省略了词尾的“”,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语言细节,却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记忆的大门。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1987年,在慕尼黑近郊那座神秘的实验室里,那些身着洁白大褂的科学家们,总是执着地用全称称呼项目,仿佛这样做就能赋予这个项目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光环,从而巧妙地掩盖其背后非人的本质。赵建国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变得有些迷离,那段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日日夜夜如同一幅幅画面在他眼前闪过,心中不禁泛起一阵五味杂陈的复杂情绪。

“李鑫的义眼装了军用级芯片。”赵建国一边说着,一边伸手缓缓拉开樱桃木抽屉。抽屉内衬的绒布上,七枚弹壳整齐排列,宛如一件件精心收藏的珍贵艺术品。对于赵建国来说,这每一枚弹壳都不仅仅是一个金属物件,它们背后都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回忆和深刻的意义。他的目光首先落在最左边的那枚弹壳上,上面清晰地刻着“1987 - 09 - 12”,这是一个对他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他第一次亲手测试S - 1987项目,那是他踏入这个神秘而充满挑战领域的开端,也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他的手指沿着弹壳轻轻滑过,如同抚摸着自己的过往,最终停留在一枚12.7mm弹壳上。这枚弹壳己被改制成镇纸,沉甸甸地握在手中,仿佛承载着无数的秘密与沉甸甸的责任。“吴刚的失败证明,低温休眠无法解决神经突触的衰竭。”他微微停顿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沉思,仿佛在权衡着利弊。“但李鑫的芯片能首接接入‘北极星’控制系统。”他心里清楚,李鑫身上这一特殊情况,极有可能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对整个精心策划的计划产生意想不到的涟漪和影响。

电话那头传来钢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那声音在寂静的电话线路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正在记录着关乎命运的重要信息。随后,对方冷冷地开口说道:“B方案需要活体样本。”赵建国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外,远处明辉制药的轮廓在雪夜的映衬下若隐若现,宛如一具被寒霜包裹的冰冷尸体,散发着阴森而诡异的气息。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沈巍最新的实验报告内容,冬眠素 - Ⅳ型己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能够将脑电波维持在δ波状态长达72小时。这个数据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他再清楚不过——这意味着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一次跨国运输,为他们正在推进的计划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未知的风险和挑战。

他的目光缓缓落在桌上的相册上,相册的皮质封面上清晰地压印着“哈尔滨公安局成立三十周年”的字样。他轻轻翻开相册,1987年的合影映入眼帘。照片中,年仅二十三岁的他站在中间,右边是金发碧眼的汉斯·施密特博士,眼神中透着德国人的严谨与深邃;左边则是穿着中山装的张景山,神情坚毅,他就是那个三个月前在边境线不幸“意外牺牲”的缉毒支队长。照片背景中的实验室门牌被刻意马赛克处理,仿佛在刻意隐藏着什么,但标语牌上的俄文却依然清晰可辨:「Нервные передачи – ключ к新款武器」(神经传导——新款武器的钥匙)。这张照片,宛如一扇通往过去的时光之门,让他重新审视自己一路走来所参与的一切,那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此刻仿佛都在这张照片中找到了某种微妙的联系。

“张阳的尸体被发现了。”赵建国伸出手指,用指甲轻轻敲了敲照片里张景山的脸,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照片中的张景山右手正握着一台老式示波器,屏幕上跳动的波形与李鑫义眼芯片的频率竟然完全一致,这一惊人的巧合,如同一声惊雷在他心中炸响,让他敏锐地意识到事情正逐渐脱离掌控,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他们很快会查到S - 1987项目。”他深知,这个项目一旦被曝光,将会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一系列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整个计划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再看施密特博士,嘴角挂着德国人特有的严谨微笑,他手里拿着的金属头盔上布满电极,与三十年后沈巍实验室里的“神经同步仪”原型极为相似,这一切仿佛是一条无形而坚韧的线,将过去与现在紧密地串联在一起,揭示着背后隐藏的巨大阴谋。

就在挂断电话前,对方用俄语留下了最后一句警告,声音低沉而充满威慑力:“当雪花覆盖圣索菲亚大教堂时,所有童话都将迎来结局。”这句警告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撞击着赵建国的内心,让他的身体微微一震。他缓缓起身,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书房。书房墙上挂着的1907年哈尔滨老地图下,隐藏着一道神秘的电子密码门。密码本是他警号的后六位,然而,他在输入时却故意错了一位——这是他精心为可能潜入的不速之客设下的陷阱。此刻,一场无声而激烈的较量,似乎正悄然拉开帷幕,黑暗中的各方势力即将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而未来的命运,如同悬在悬崖边的丝线,岌岌可危。


    (http://www.xwcsw.com/book/EHJAF0-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