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允祯缓步穿过硝烟弥漫的庭院,脸上悲壮的神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阴冷的算计。
他故意将脚步放得沉重,让身后那些愚忠的家丁能看清他"舍生取义"的背影。
"罪臣徐允祯..."他刚走到中门,突然扑通跪地,声音颤抖得恰到好处,"愿伏阙请死!"
然而预想中的镣铐声并未响起。庭院里静得可怕,只有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在夜色中格外刺耳。
徐允祯悄悄抬眼——
三十步外,三排火铳手如铁塔般巍然不动。黑洞洞的铳管在月光下泛着死亡的冷光
"放!"
这声断喝炸响的瞬间,徐允祯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他猛地抬头,正对上李若涟那双毫无温度的眼睛。
"我是定国...!"
"砰砰砰——!"
徐允祯话音未落,便被打成了筛子。
徐允祯倒在血泊中时,残存的意识里最后闪过的竟是一丝荒谬——这位素来优柔寡断的崇祯皇帝,何时变得如此杀伐决断?
血沫从他被铅弹撕裂的肺叶里涌出,在青石板上洇开一片暗红。
里院内的众人听见火铳齐色的声音都不禁流出了冷汗。
这时只听前院有人喊道:“匪首徐允祯己经伏诛,内院降者不杀,你们只有半炷香的考虑时间!”
"当啷——"
不知是谁的腰刀率先落地。这声脆响像打开了闸门,接二连三的兵器砸在青砖上。
曹黑虎的身子晃了晃,九环大刀的刀柄在掌心里打滑。失血过多的眩晕感一阵阵袭来,他低头看着自己甲缝里不断渗出的鲜血——那些血水在青砖上蜿蜒成溪,倒映着跳动的火光,像极了蓟镇雪夜里燃烧的烽燧。
"降?呵..."他咧开干裂的嘴唇,露出被血染红的牙齿,"当初建奴想要老子这条命,老子没给,如今皇帝也想要老子同样不会给!..."
握刀的手剧烈颤抖着,却突然爆发出最后的气力。刀锋划过脖颈的瞬间,这个曾经的边军逃兵仿佛又看见了那片雪原——那年他本该和弟兄们一起战死在喜峰口,却因贪生当了逃兵...
"噗嗤——"
热血喷溅在徐九霄的脸上。曹黑虎轰然倒地时,那把伴随他半生的大刀当啷落地,刀柄被血泊浸没。
里院众人见状纷纷放下了手中的刀。而外面的锦衣卫们也冲了进来....
————
天光放亮
晨光微熹,林宇搂着周皇后刚睡醒,穿戴整齐踏出寝殿,便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动。王承恩小跑着近前,袍角还沾着夜露,脸上却掩不住喜色:
"皇爷!大捷啊!"老太监压低的声音里带着颤抖,"李大人连夜把事办妥了——成国公朱纯臣的轿子刚过棋盘街,就被埋伏的缇骑按在了巷子里!"
他递上一卷染血的密折:"成国公府兵不血刃就拿了,倒是在定国公府负隅顽抗,徐有祯在突围程中被当成打死。"话到此处突然一顿
林宇会意沉声道:"咱们死了多少人?"
"折了二十七个弟兄..."王承恩凑近耳语,"但抄出好东西了——成国公定国公府衙里有大量的白银和粮食,李大人还在清点呢,预计有数百万两!"
林宇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数百万两白银和粮食,可解当下朝廷燃眉之急。
这时,王承恩轻声道:“皇爷,抄没了这两家,朝中恐有波澜。”
林宇神色一肃,沉声道:“朕心里有数。这成国公与定国公,勾结叛匪,私藏钱粮,本就是罪大恶极。朕此举,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王承恩在一旁小心道:“皇爷,接下来如何处置这两家?”林宇思索片刻,道:“徐允祯与朱纯臣按律当斩,府内下人无罪者发放少量钱粮释放,与府内贪腐有干系者,严重的杀,轻微的充军,体弱充不了军的让他去京城周边种土豆。”
王承恩连忙应道:“皇爷圣明。只是那抄没的钱粮,是否要立刻调配?”林宇目光望向远方,说道:“先拿出30万两救济京城周边的流民,把这些流民组织起来,把这些日抄末的田地全部分于他们,一定要把番薯,和土豆给推广起来,稳定民心。这件事你去找李侍问,让他亲自去做。
其余的,暂存国库,以备不时之需。另外,传朕旨意,让户部官员尽快统计此次抄没的具体数目,包括前些日周延儒同党的,要做到账目清楚。”
王承恩领命,刚要退下,林宇又补充道:“此事要尽快昭告天下,让百姓知道朕整治贪腐的决心。同时,安抚好朝中大臣,莫让他们心生恐慌,告诉他们只要奉公守法,朕自然不会亏待他们。”
王承恩恭敬地回道:“皇爷放心,老奴这就去办。”说罢,便匆匆离去。林宇望着王承恩远去的背影,心中感慨,此次抄没两家,虽能解一时之困,但大明的危机远未消除,接下来还有更多的难题等着他去解决。
——接连两日无事——
施粥啦!
京城外围,一座座粥篷如雨后春笋般搭建起来。这一回,每个粥篷的大锅里,都熬着浓稠厚实的粥,其间还卧着大块的番薯。这些番薯,可是户部官员们向从福建来的一个粮商花大价钱购买的。
流亡的百姓们井然有序地排着长队,他们的眼神中,依旧残留着历经苦难后的惶恐与对未来的迷茫。然而,当看到排在前面的人领到满满一碗,粥都快要溢出来时,那黯淡的眼眸里,又悄然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李侍问正有条不紊地组织着官员们,妥善安置这些流民。
瞧着领到粥的百姓们,都纷纷蹲在地上,狼吞虎咽、大快朵颐,李侍问也盛了一碗粥,随后提高音量,高声喊道:“百姓们,都先往这边看!”
蹲在地上喝粥的百姓们,被这洪亮的喊声吸引,纷纷抬头望去。
只见一位身着红袍的大官,稳稳地站在高处,手中夹着一块红薯,大声说道:“乡亲们呐,这物件叫做番薯。放在粥里一同煮,是不是滋味绝佳,好吃得很?
这番薯的吃法可多了去了,能水煮着吃,能架在火上烤着吃,甚至洗干净了,首接生吃都没问题!它个头大,吃了特别管饱。最最关键的是,这东西产量极高,生长速度还快,约莫西个月的时间,就能迎来收获。只要用心精耕细作,一亩地的产量能高达十余石呐!”
百姓们先是一阵交头接耳,嗡嗡的议论声瞬间在人群中散开。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放下手中的粥碗,颤颤巍巍地站起身,目光紧紧盯着李侍问手中的番薯,声音略带沙哑却充满渴望:“大人,您说的这亩产十余石,可是真的?咱这穷苦百姓,就盼着能有填饱肚子的好法子啊。”
话落,周围一片附和声,众人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期待。
这时,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从队伍中挤了出来,挠了挠头,憨笑着问道:“大人,这番薯真能生吃?咋个生吃法呀?”
李侍问笑着将手中的番薯递给他,说道:“你咬上一口便知。” 小伙子犹豫了一下,随后大口咬下,脸上先是露出一丝惊讶,紧接着转为惊喜,一边嚼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嘿,还真甜,口感也脆生,这可真是稀罕物!”
周围的百姓见状,眼中流露出好奇与羡慕,不少人开始小声嘀咕着,想象着生吃番薯的滋味。
人群中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眼中闪烁着泪光,声音带着哽咽说道:“大人,若真有这等高产的作物,往后咱日子可就有盼头了,孩子们也不用再饿肚子了。” 说着,她抱紧了怀中瘦弱的孩子,孩子睁着大眼睛,懵懂地看着众人手中的番薯,嘴角还挂着未吃完的粥渍。
一时间,粥篷前热闹非凡,百姓们对番薯充满了好奇与憧憬,那原本因饥饿和苦难而显得沉闷压抑的氛围,此刻被这小小的番薯搅得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大家都在心中暗暗期待着,这神奇的番薯能真正改变他们食不果腹的艰难生活 。
李侍问觉得时候差不多了:“乡亲们,都静一静,听我说!皇帝陛下近日一举查抄了京城里一众贪官,抄出的良田多达十几万亩!
陛下心怀天下,心系咱们穷苦百姓,特意吩咐,要将这些田地全部分给大家,用来种植番薯和土豆。
只要乡亲们愿意种,一会儿就在此处排队,领取种子,划分田地。届时,会有专门的官员带领大家前往分配好的田地,手把手教大家种植方法。
陛下还体恤大家风餐露宿之苦,命我们为大伙搭建房屋,让大家暂且有个遮风挡雨的安身之所。更令人振奋的是,陛下格外开恩,承诺三年内,免除所有田税!不仅如此,只要是愿意种植番薯和土豆的人家,每户还补贴三两银子!”
刹那间,人群仿若炸开了锅,欢呼声、惊叹声交织一片。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汉,满是皱纹的脸上老泪纵横,“扑通” 一声跪地,朝着皇宫的方向叩拜,口中念念有词:“陛下圣明呐,老身一家几代人,都没过上这般好日子,如今可算是盼到了头!”
周围百姓见状,也纷纷效仿,一时间,跪地谢恩的身影此起彼伏。
年轻力壮的后生们兴奋得满脸通红,相互击掌,难掩激动。其中一人扯着嗓子喊道:“有了这田地、种子,还有银子补贴,咱定要好好干,往后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众人纷纷附和,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生活的炽热憧憬。
怀抱幼儿的妇女们,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轻声哄着怀中孩子:“儿啊,咱赶上好时候了,往后不愁吃穿,都多亏了陛下的大恩大德。” 孩子们虽懵懂,却也被周围热烈氛围感染,咯咯笑个不停。
此时,人群中挤出一位识字的秀才,他清了清嗓子,高声道:“陛下此举,实乃我等百姓之福泽,恩泽深厚,犹如春日暖阳,普照大地。我等定当铭记圣恩,用心耕种,不负陛下所望。”
话语刚落,又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百姓们对未来的新生活充满了信心与期待,那股子精气神,仿若能冲破天际 。
林宇站在城墙向下俯瞰
“如今,抄没贪官田地,分与百姓耕种,又有番薯、土豆这般高产作物推广,见百姓如此欢喜,如此感恩,可见此举大得民心。百姓乃国家之根本,他们能吃饱穿暖,有田可耕,朕这江山社稷方能稳固。”
“只是,推行新政,分发田地、种子,帮扶百姓掌握种植之法,诸多事宜,环环相扣,稍有差池,便可能前功尽弃。”
林宇的神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向一旁的李若涟说道:“你需时刻督促官员,务必将此事落实到位,不可有丝毫懈怠。”
李若涟抱拳领命,沉声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确保新政顺利推行。”
(http://www.xwcsw.com/book/EIIEJ0-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