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插曲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章 插曲2

 

第二天清晨,各宫管事被王承恩召集到司礼监值房。老太监端坐在太师椅上,目光如刀般扫过众人:"皇爷的恩典,谁要是敢从中作梗..."话未说完,手中的茶盏"啪"地砸在地上,碎瓷西溅。

坤宁宫的井台边,几个宫女正在浆洗衣物。冬日的井水刺骨,但今日她们的动作却格外轻快。

"听说了吗?"一个小宫女压低声音,"王公公今早亲自盯着发月例呢!"

年长的宫女正要答话,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只见平日最稳重的彩云提着裙角飞奔而来,发髻都跑散了半边。

"姐妹们!"她喘着气,脸颊因激动而通红,"大管事...大管事方才另外给了我三两银子的路费!"她从怀中掏出一个青布小包,颤抖着打开,"你们看,是足色的官银!王公公说...说我们都能回家探亲了!"

井台边顿时一片寂静。突然"扑通"一声,年纪最小的宫女失手将木盆打翻在水井里。可她顾不上捞,只是死死抓住彩云的手腕:"真的?真的能回家了?"话音未落,眼泪己经成串地砸在两人交握的手上。

“是真的,皇帝陛下下发的圣旨!不仅能回家,每个月还有五天的休沐可以出宫玩呢!”

远处传来钟鼓司的乐声,在晨光中格外清越。不知是谁先笑出了声,紧接着,欢快的啜泣声便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那方小小的井台,此刻竟成了紫禁城里最温暖的地方。

最令人动容的是在神武门外,一个年近五十的老太监跪在尘埃里,对着宫门重重磕了三个响头。他手中紧紧攥着那五两银子,老泪纵横:"三十年了...终于能回去给老娘上柱香了..."

夕阳西沉,一天时间很快过去,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洒满了金色的余晖。林宇站在乾清宫前的汉白玉台阶上,望着远处神武门的方向出神。微风拂过,带来一阵若有若无的欢笑声。

王承恩捧着拂尘,轻手轻脚地走到身后:"皇爷,晚风凉了..."

"承恩啊,"林宇没有回头,声音里带着难得的轻松,"你听,这宫里多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老太监顺着望去,只见各处宫道上,三三两两的宫人们正兴高采烈地讨论着等休沐了去哪里玩。有个小宫女甚至蹦跳着转了个圈,裙摆像朵盛开的花。

"回皇爷,自打老奴进宫以来..."王承恩话到一半突然哽住,忙用袖子擦了擦眼角。

林宇轻笑一声,转身往殿内走去:"明日早朝,怕是要被那些言官们念叨了。"

"皇爷..."

"无妨。"林宇摆摆手,烛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让他们说去吧。这深宫里的笑声,比什么圣贤道理都金贵。"

殿门缓缓关闭,将最后一缕暮光隔绝在外。而在宫墙的各个角落,点点灯火次第亮起,像是回应着帝王的心意。这一夜,紫禁城的梦境格外香甜。

第二日清晨,林宇日常五点起床,准备上朝,路过神武门外就发现己经排起了长队,第一批休沐或是回家探亲的宫人们穿着崭新的常服,手里攥着盖了印信的路引,个个眼里都闪着光。

御马监的几个小太监正围着一个老太监张德全起哄:"张爷爷,您这身新衣裳可真精神!"原来老张头特意换了件绛色首裰,连白发都梳得一丝不苟。

"去去去!"老张头作势要打,嘴角却止不住地上扬,"老头子我这是要去..."话到一半突然哽住,混浊的眼里泛起泪花,"去给我娘扫墓..."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突然一个小太监蹦起来:"张爷爷快看!宫门口有卖糖葫芦的!"这拙劣的岔开话题的方式,却让所有人都笑出了声。

不待众人察觉,林宇悄悄走到近前,说了句:“此番回家要注意安全啊!”

老张头闻声浑身一震,手中的包袱"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他颤巍巍地转过身,待看清来人面容后,顿时老泪纵横,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皇...皇爷!"

周围的宫人们这才惊觉圣驾亲临,呼啦啦跪倒一片。

林宇负手而立,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

"此番回乡探亲,朕最挂心的便是诸位的安危。如今陕西、河南等地流寇肆虐,若家乡在那些地方的..."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不妨暂缓行程。待朕先平定辽东建奴之患,必当亲率大军荡平这些祸乱民生的流寇。"

晨风吹动他的袍角,林宇的声音在朝阳下格外清晰:"到那时,朕要你们都能平平安安地回乡,不必担心路上遇到贼寇。"

老张头攥紧了手中的包袱,颤声问道:"皇爷,那...那老奴..."

林宇看向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监,温声道:"张伴伴的家乡在顺天府,你可放心归去。”

"谢皇爷隆恩!”老张头额头重重磕在地上,“皇爷圣明,定能扫平建奴流寇,保我大明太平。”周围宫人们也纷纷高呼谢恩,声音响彻神武门。林宇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期许,“都起来吧,莫要耽误了行程。”众人这才起身,眼中满是感激与振奋。

林宇摆摆手,转身走向銮驾,最后留下一句:"记住,朕要的是你们都能全须全尾地回来。这紫禁城...终究算是你们的家了。"

此时乾清宫等候的各位官员们也听说了皇上给宫人们休假还给路费的事情,开始三三两两的议论起来。

“王大人,咱们堂堂正正的朝堂三品大员,每月休沐不过区区三日,可如今这群宫女太监竟然能休五日之久?这成何体统!”

王大人闻言,赶忙比了个噤声的手势,压低声音道:“此举乃陛下亲下旨意,张大人万不可胡言乱语!”

......

早朝之上,几位言官出列,纷纷进谏。一位老臣痛心疾首道:“陛下,此举虽显仁德,但耗费钱财,且宫闱重地,随意放宫人离宫,恐生事端,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林宇微微一笑,扫视众人,“朕知诸位担忧,然宫人们侍奉朕等多年,也该让他们与家人团聚。至于钱财,不过是朕节省些用度便能弥补。且朕己安排妥当,不会有什么事端。”

这时,李侍问站出来道:“陛下,此举深得民心,宫人们感恩陛下,必更尽心侍奉,长远来看,益处颇多。”

其他官员也纷纷议论,有支持的,也有仍存疑虑的。

林宇双手抬起,示意众人安静,“此事朕心意己决,诸位莫要再劝。朕会让天下百姓都知,朕是仁德之君,亦会让我大明的子民都能安居乐业。”朝堂之上,一时安静下来。

朕深知诸位爱卿日夜操劳,为国事殚精竭虑。待他日平定建奴、剿灭流寇之后,朕不仅要让宫中内侍休沐五日,更要让文武百官、锦衣卫及禁军将士皆享休沐之制——或五日,或八日,必使天下臣工皆得喘息之机。

林宇负手立于丹墀之上,目光扫过殿中众臣。在他明黄色的龙袍上投下斑驳光影。

"然如今..."他的声音陡然一沉,如金石掷地,"建奴铁骑叩关,流寇肆虐中原,正是我君臣卧薪尝胆之时。朕与诸卿,当以天下苍生为念。"

"朕今日在此立誓。"林宇忽然提高声调,惊起殿外栖鸟,"待西海升平之日,必让诸卿享沐休之乐。届时..."他的嘴角微微上扬,"朕要看到诸位爱卿带着妻儿逛庙会、赏花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个个熬得两眼通红。"

百官们见皇帝这样说也只得作罢,况且皇帝每天不还是坚持来上早朝嘛?那自己还有什么好说的,便纷纷迎合陛下圣明。


    (http://www.xwcsw.com/book/EIIEJ0-1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