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三年过去,京城的桂花开了,带着一股馥郁幽远的香气。戚家所在的那条胡同里,今儿个却格外热闹。青石板路上停着一辆新买的黑色的马车,车夫正低头忙着检查车轮,时不时抬头看一眼紧闭的黑漆大门。
门内,戚家正厅里早己是一片忙碌景象。
主母林氏考试用的包袱再一次检查了一遍,刚收拾好又不放心地打开,“淳安啊,这考场里湿气重,夜里凉,那床薄被你记得搭在腿上,别贪凉。还有这墨锭,娘给你换了新的徽墨,写字顺溜……”
“娘,我都记下了。”淳安温声应着,十九岁他生得眉目清朗,一身青布长衫更衬得气质沉稳,只是此刻嘴角虽带着笑,眼底却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伸手轻轻拍了拍母亲的手背,“您放心,儿子省得。”
“大哥!”清脆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两个梳着双丫髻的少女一前一后跑了进来,正是十三岁的悦茗和孟昭。
悦茗手里捧着一个小小的油纸包,里头是几个刚出炉的糖糕,还带着温热的香气。“大哥,这是我让厨房给你包的,你路上饿了可以垫垫肚子。考场里的饭食听说不好,你要是吃不惯多吃几口。”
孟昭的声音细若蚊蚋带着担忧:“大哥,我……我们相信你!定会一举夺魁!”
淳安伸手分别在两个妹妹的头顶轻轻揉了揉,笑道:“不用担心,上次乡试是我自己不当心,这次一定会给你们带好消息回来。”
“好了好了,时候不早了,该出发了。”戚老爷在一旁沉声说道,脸上带着惯有的严肃,可那看向儿子的目光里,却藏着深深的期盼。
一家人簇拥着淳安出了门。胡同里的邻居们早己听闻戚家长子今日赴考,纷纷站在门口笑着打招呼,说着“戚公子加油”“等你的好消息”之类的话。淳安一一拱手致谢,脚步沉稳地登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驶离了胡同。接下来的日子,便是漫长的等待。
乡试的日子足足有九天七夜,戚夫人每日里除了操持家务,便是在佛堂里上香,祈求菩萨保佑儿子顺遂。悦茗和孟昭虽然常常凑在一起,但一向活泼的悦茗如今也变得沉默,时不时地望向门口,盼着能有报喜的人早点到来。
终于,在乡试结束后的第十五天,京城的街头巷尾开始流传放榜的消息。
那一日,天刚蒙蒙亮,戚家的大门就被“砰砰”地敲响了。
“戚老爷!戚夫人!大喜啊!大喜啊!”门外传来一个陌生的、带着兴奋的声音,“您家大公子……中了!中举了!是贡生啊!”
“轰”的一声,戚夫人只觉得脑子一片空白,随即眼泪就涌了出来。戚老爷也是浑身一震,脸上的严肃瞬间瓦解,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狂喜。
戚老爷深吸一口气,快步上前将两个穿着号衣的公差迎了进来,脸上堆着笑,手里拿着一张写有名字的黄榜。“戚老爷,恭喜啊!戚淳安公子,名列乡试第五十七名,高中贡生!”
很快,报喜的鞭炮声就在戚家门前响了起来,噼里啪啦的声音惊动了整条胡同。邻居们纷纷涌了出来,对着戚家道贺,一时间,小小的胡同里挤满了人,热闹非凡。
戚老爷忙着招待报喜的公差,打点赏钱。林氏的云娘则拉着两个女儿,手忙脚乱地想要准备茶水点心,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淳安有出息了……”
正说着,巷口传来一阵更喧闹的声音,只见淳安在几个同窗的簇拥下走了过来。他依旧穿着那身天青色的长衫,只是此刻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眉宇间的沉稳更添了几分意气风发。
“哥哥!”悦茗立刻迎了上去。孟昭则缓缓跟在后面,眼中是止不住的欣喜。
“淳安!”林氏也快步走了过去,上下打量着儿子,见他似乎清瘦了些,心疼得不行,“累坏了吧?快进屋,娘给你炖了汤……”
淳安看着家人激动的脸庞,看着门前的红榜和鞭炮碎屑,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一股巨大的喜悦涌上心头。他先对着父母深深一揖:“爹娘,儿子不负所望。”
中了贡生,对于戚家来说,是天大的喜事,也意味着戚淳安正式踏入了科举的更高台阶。按照惯例,接下来他需要准备的,便是次年春天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又称春闱。
喜悦过后,戚家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空气中多了一份紧张的期盼。淳安他深知会试的难度远在乡试之上,天下英才汇聚于此,想要脱颖而出,必须更加刻苦用功。
他将自己关在书房里,每日里与经史子集为伴,常常一读就是一整天。林氏心疼儿子,总是变着法儿地给他做些有营养的吃食,悄悄送到书房门口,又怕打扰他,只轻轻放下便离开。
悦茗也懂事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去书房找大哥玩闹。孟昭更是见不到淳安一面,心里总是担忧着他。
时间在紧张的备考中飞快流逝,转眼就到了腊月,年节一过,便是万物复苏的春天。
会试的日子越来越近,戚家的气氛也越来越凝重。这一次,淳安不再是一个人前往考场,因为春闱的考场就在京城,他只需要提前几天整理好东西,搬进贡院附近的客栈即可。
临行前,林氏又像上次一样,仔细地为他收拾着行李,只是这一次,她的动作更加轻柔,眼神也更加复杂。她知道,这一战关乎儿子的前途命运,也关乎整个戚家的未来。
“淳安……你也别太有压力,尽力就好。”林氏将一个装着护身符的锦囊塞进他手里,那是她特意去庙里求来的。
戚砚书看着两个表情严肃的妹妹笑道:“不只是为了我,为了我的两个妹妹,我也得拼个功名回来,她们渐渐大了,我若中了她们也能找个好婆家。”
孟昭听到这话猛的抬起头,西目相对片刻,又将头低了下去。
春闱的九天九夜,比乡试更加难熬。淳安在狭小的号舍里,面对着一道道难题,沉着应战。他想起了十年寒窗的苦读,想起了父母的期盼,想起了两个妹妹的笑容,笔下的墨便如有神助,挥洒自如。
放榜的那一天,京城再次沸腾。当淳安的名字出现在二甲第七名的位置上时,戚家再次被巨大的喜悦笼罩。这一次,不再是贡生,而是真正的进士及第!虽然只是二甲,但也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了。
消息传回戚家,林氏喜极而泣,戚老爷激动得手都在发抖。悦茗和孟昭更是跳了起来,互相抱着又笑又闹。
“大哥中了!大哥是进士了!”悦茗兴奋地喊道:“进士是干嘛的?”
随着年龄增长,大家己经发现悦茗似乎与正常的孩子不一样,很多简单的事情要教许多遍才能记住,稍微复杂一点的东西也不能理解,好在日常生活没有太大的问题。
不久后,淳安穿着簇新的进士公服回到了家。那一身绯红的官服,衬得他丰神俊朗,气度不凡。他不再是那个青涩的书生,而是即将踏入仕途的朝廷命官。孟昭看着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心里既然高兴又失落,她知道有些事早就注定了结局。
(http://www.xwcsw.com/book/G0DDII-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