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霜降的答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章 霜降的答卷

 

霜降过后,陈家洼的空气里就弥漫开一种清冽的、混合着泥土和成熟果实特有的甜香。后山的苹果园,褪去了青涩,披上了斑斓的盛装。深红、浅红、金黄、黄绿……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在秋日澄澈的阳光下闪烁着的光泽,像无数盏点亮山野的小灯笼。风掠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吟唱着一曲丰收的赞歌。

合作社的第一次“大考”,终于来临了。

清晨,天还未亮透,薄雾如纱。果园里己经人影绰绰,灯火点点(用的是充电的LED头灯)。社员们按照事先划分的区域,挎着特制的、内衬软布的采摘篮,小心翼翼地攀上梯子,开始了紧张的采摘。没有往年的喧哗和粗放,每个人都屏息凝神,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易碎的珍宝。

“轻点!轻点!别碰伤了果柄!”

“这个颜色还不够透亮,再等一天!”

“这个有鸟啄的痕迹,放次果筐!”

“畸形果不要!虫眼果不要!”

陈有根的声音在果园里回荡,带着一丝沙哑,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权威。他穿梭在果树之间,目光锐利如鹰,严格把关着采摘的标准。这是他和小张技术员反复强调、写入合作社章程的“品质红线”——只采摘色泽均匀、果形端正、无损伤、无病虫害的优等果。

王老栓摘下一个硕大通红、但底部有个小小碰压痕的苹果,犹豫了一下,习惯性地想往主筐里放。

“栓叔!”陈有根的声音立刻响起,“碰压痕!次果筐!”

王老栓手一哆嗦,脸上闪过一丝肉痛,最终还是嘟囔着把那颗苹果放进了旁边的次果筐里。李二婶更是小心翼翼,每摘一个都要反复检查几遍才放心。就连赵小海,也收起了往日的跳脱,神情专注,动作一丝不苟。预售的订单、平台的期待、高于往年数倍的价格,像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每个人的神经,也重塑着他们对“好果子”的认知。

陈老汉也出现在了果园里。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爬上爬下采摘,只是默默地蹲在树下,负责将采摘下来的苹果进行初步分拣,剔除掉运输中可能碰伤的果子。他低着头,花白的头发在晨光中格外显眼,布满厚茧的手指在光滑冰凉的苹果表面轻轻拂过,动作缓慢而专注。他没有和陈有根说话,但父子俩之间那种剑拔弩张的冰冷气息,似乎随着果园里弥漫的果香,悄然淡去了许多。偶尔,陈有根的目光掠过父亲沉默而认真的侧影,心头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酸涩。

采摘、分拣、装箱……合作社临时租来的小卡车在果园和村部仓库之间来回奔忙。村部前的空地上,堆起了一座座小山似的苹果箱,每一个箱子上都清晰地印着“陈家洼老树苹果”的标识和“山野寻味”平台的LOGO。空气中浓郁的果香,混合着人们汗水的气息和一种紧张的期盼。

几天后,“山野寻味”平台的验收专员小林,带着专业的检测设备和团队,如约而至。随行的还有几辆印着平台标志的大型冷链运输车,阵仗颇大。整个陈家洼都轰动了,男女老少都围在村部仓库附近,伸长脖子张望。社员们更是紧张地搓着手,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王老栓不停地咽着唾沫,李二婶双手合十念念有词,连向来沉稳的周满仓,拿着账本的手指也在微微颤抖。这堆积如山的苹果,承载着他们一年的汗水、投入和沉甸甸的希望。

验收在仓库里紧张地进行。小林穿着整洁的工作服,表情严肃,一丝不苟。她随机抽取样品,用仪器检测糖度、硬度;仔细检查果形、色泽、果柄是否完好;切开观察果肉质地和是否有内部病变;更重要的是,进行严格的农残快速检测。

仓库里静得可怕,只能听到仪器运转的轻微嗡鸣和人们压抑的呼吸声。陈有根站在小林旁边,手心全是汗,感觉比开荒挖地还累。他看着小林拿起一个又一个苹果,仔细端详,记录数据,心也跟着七上八下。虽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了,但毕竟是第一次大规模合作,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小林的表情始终平静,看不出喜怒。终于,她放下最后一个检测样本,拿起记录板,环视了一圈仓库里屏息凝神的社员们,脸上露出了一个如释重负又充满赞许的笑容。

“陈理事长,各位社员,”小林的声音清脆而有力,在寂静的仓库里格外清晰,“恭喜大家!陈家洼合作社首批交付的苹果,经过我们严格抽检,各项指标均符合甚至部分超出了我们‘优选’级的标准!糖度、脆度、风味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农残检测,全部合格!完全符合生态种植的要求!品质非常好!”

“好!!!”

短暂的寂静后,仓库内外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王老栓激动地一把抱住旁边的赵小海,李二婶更是喜极而泣,不停地抹着眼泪。周满仓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每一道皱纹都舒展开来。陈建国也用力地拍着巴掌,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光彩。

陈有根只觉得一股巨大的热流瞬间冲垮了所有的紧张和疲惫,眼眶发热,喉咙发紧。他看向父亲的方向,陈老汉依旧蹲在角落里整理着空筐,但抬起头时,浑浊的眼睛里,分明闪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光芒——有惊讶,有释然,甚至有一丝……难以察觉的骄傲?他很快又低下头去,但嘴角似乎微微牵动了一下。

“小林……谢谢!谢谢平台!”陈有根的声音有些哽咽。

“是你们的辛苦和坚持换来的!”小林真诚地说,“品质就是最好的答卷!平台决定,所有合格苹果,按合同约定的最高档价格结算!冷链车马上装货!”

当第一箱印着“陈家洼老树苹果”的箱子被稳稳地抬上冷链车时,整个陈家洼都沸腾了。孩子们追逐着卡车欢呼,老人们笑着抹眼泪。那条崭新的水泥路上,第一次迎来了如此“高大上”的运输车队。卡车引擎轰鸣,带着一车车沉甸甸的收获和希望,缓缓驶离村庄,驶向广阔的市场。

装车持续了大半天。当最后一辆车驶离村口,夕阳的金辉洒满了整个陈家洼。仓库空了,但社员们的心却被巨大的喜悦和满足感填得满满的。账目很快结算出来,刨去所有成本(包括技术指导费、包装费、运输费、平台佣金和预留的合作社发展基金),剩下的纯利润,比之前预发的定金分红还要丰厚得多!

分红大会再次在村部召开。这一次,气氛截然不同。周满仓的声音洪亮而自豪,念着每一户的名字和分红金额。当厚厚的、崭新的钞票再次递到每个人手中时,不再是惊喜,而是踏实和自豪。王老栓数着钱,笑得见牙不见眼;李二婶紧紧攥着钱,嘴里念叨着要给儿子买新书包新衣裳;赵小海则兴奋地盘算着是不是该换辆新摩托了。

陈有根也拿到了属于自家和作为理事长的那份。他没有立刻数钱,而是走到一首沉默地坐在角落里的父亲陈老汉面前。

“爹,”他把属于父亲那份分红钱递过去,“这是您的。”

陈老汉抬起头,看着儿子手中那叠厚厚的钞票,又看看儿子那张被晒得更黑、却透着沉稳和坚毅的脸。他没有立刻去接,而是缓缓站起身,走到仓库门口,望着夕阳下那条被车轮碾过、仿佛镀了金的水泥路,望向远处后山那片刚刚卸下丰收重担、在晚风中轻轻摇曳的果园。

良久,他转过身,没有看钱,而是看着陈有根的眼睛。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里,没有了往日的固执和冰冷,只剩下一种沉甸甸的、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他伸出粗糙的大手,没有去接钱,而是重重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落在了陈有根的肩膀上。那力道很沉,带着泥土的厚重和岁月的温度。

“干得不孬。”陈老汉的声音依旧低沉沙哑,只有简单的三个字。

但这三个字,落在陈有根耳中,却胜过千言万语,比手中那叠钱更加沉重,更加滚烫。一股热流猛地冲上鼻腔和眼眶,他强忍着,用力点了点头。

“嗯!”

夕阳的余晖将父子俩的身影投在仓库的水泥地上,拉得很长,最终融在了一起。晚风吹过村口的老槐树,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这片土地上刚刚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送上无声的赞许。合作社的机器己经驶过了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脚下的路,在金色的霞光中,向着更远的未来,坚定地延伸开去。


    (http://www.xwcsw.com/book/GCEAIG-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