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审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章 审问

 

踏入县衙二堂,潮湿的霉味混着陈旧的墨香扑面而来,斑驳的梁柱上悬着蛛网,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面投下细碎的光影。王功擦着额头的汗,忙不迭地将太师椅推向玉方舟,又朝门外吆喝:“来人!上茶!” 话音未落,几个杂役端着粗陶茶碗鱼贯而入,蒸腾的热气中飘着淡淡的苦茶香。

安排妥当后,王功一路小跑向后堂而去,官靴踏在石板上的声响渐渐消失在回廊深处。

小和尚迈着方步踱进堂内,先前撒泼打滚的模样荡然无存。他双手合十,袈裟下摆随着动作轻轻晃动,低垂的眉眼间透着几分超然物外的宁静,倒真有几分得道高僧的架势。

“嗤,现在装什么得道高僧!” 玉方舟斜倚在太师椅上,指尖叩着扶手,发出有节奏的 “哒哒” 声。他眯起眼睛,目光像刀子般扫过小和尚,满是不屑。

“阿弥陀佛。” 小和尚缓缓抬头,眼神清澈如水,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仿佛方才那个撒泼耍赖的不是自己,“施主执念太深,这般嗔怒,可会伤了心神。” 他唱诵佛号的声音低沉而悠远,在空旷的二堂内回荡。

玉方舟看着小和尚这幅泰然自若的模样,太阳穴又开始突突首跳。他端起茶碗猛灌一口,苦涩的茶水咽下喉,却怎么也压不住心底腾起的烦躁。这场无端卷入的闹剧,不知何时才能收场,而宝翠楼那边错过的线索,又该如何寻觅?

随着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二堂雕花木门被推开,一道颀长身影裹挟着凛冽气场踏入屋内。来人玄色官袍下摆绣着獬豸暗纹,腰间玉带扣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棱角分明的下颌紧绷,肌肉线条随着步伐起伏,每一步都似踏在人心上,尽显雷厉风行的司法威严 —— 正是狄枫城司马李晋林。

“让二位久等了。” 李晋林抱拳行礼,动作利落如出鞘的刀,既有官威又不失礼数。他先向玉方舟颔首,又朝小和尚微微欠身,而后目光转向玉方舟,眼底闪过一丝歉意,“这位少侠,下官代手下莽撞的衙役赔罪,无端将您牵涉其中,实在过意不去。” 说罢,竟郑重地行了一礼。

玉方舟起身回礼,他望着李晋林腰间的刑狱令牌,心中暗自盘算 —— 能惊动司马亲自过问,想必是大案。可他此来狄枫城只为师父所托之事,哪有闲心卷入官场纠葛?想起被小和尚死缠烂打拖来的荒唐经过,他不由得在心底叹气,指尖无意识着袖口,眼神愈发冷冽。

李晋林似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微微苦笑:“实不相瞒,城西今早发现一具无名男尸,有人目睹小师傅与死者生前有过交谈。” 他转向小和尚,目光如炬,“下官李晋林,还望小师傅如实相告,案发时究竟发生了何事?”

“阿弥陀佛。” 小和尚双手合十,袈裟下的手指微微收紧,脸上却依旧挂着悲悯的笑意,“出家人不打诳语,大人但问无妨。” 他垂眸时,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阴影,声音平静得如同深潭。

一旁的玉方舟听得这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他端起早己凉透的茶碗,轻抿一口,苦涩在舌尖蔓延。看着小和尚一本正经的模样,又想起这一路的闹剧,只觉太阳穴突突首跳。

县衙二堂内,烛火摇曳不定,将李晋林的影子拉得老长,斜斜地投射在青砖地面上。李晋林的指尖有节奏地轻叩着案几,发出 “哒哒” 的声响,仿佛是催命的鼓点。他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死死锁定着对面的净真,冷硬开口:“敢问小师傅法号?”

净真垂眸合十,宽大的袈裟下,一串古朴的檀木佛珠若隐若现。佛珠表面被得发亮,在烛火映照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小僧法号净真,来自广安寺。” 他的声音平稳淡然,宛如一汪深不见底的寒潭,听不出丝毫情绪波动。

“哦?主持可是慧行大师?” 李晋林眉峰微动,腰间象征司法权力的令牌扣随着他的动作撞出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堂内格外刺耳。这声响像是某种无声的威慑,暗含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正是家师。” 净真话音刚落,李晋林突然猛地击掌,力道之大,震得案上的茶盏剧烈晃动,残余的茶水泼洒出来,在牛皮卷宗上晕开深色的痕迹。“早就听闻慧行大师佛法造诣了得,如今看到小师傅,果然有家师风范!” 他刻意拔高的语调里,看似赞赏,实则暗藏试探,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一旁的玉方舟斜倚在太师椅上,双手抱胸,喉间溢出一声嗤笑。他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场对峙,

“施主过奖了,不知贵县发生何事?” 净真抬眼,眼底一片澄澈,仿佛真的对案件一无所知。

李晋林的手掌缓缓着案上的牛皮卷宗,粗糙的指腹与纸张摩擦发出沙沙声。他的语气陡然沉了下去,带着令人不寒而栗的肃杀:“净真大师容禀,前日猎户在山中发现一具男尸,正是城东三十里茶铺的摊主于老三。有人见大师与他相谈许久。” 说到此处,他忽然探身向前,案角的烛火将他的面容映照得忽明忽暗,狰狞的影子笼罩在净真脸上,“能否说说,你们都聊了些什么?”

净真指尖抚过佛珠,沉吟道:“聊天?可否告知大约何时?” 他的声音依旧平静,十分有韵律的转动着佛珠,檀木珠子相互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

李晋林没有回答,反而将问题抛回,指节在卷宗上敲出更加急促、规律的声响,仿佛是在敲打净真的心脏:“大师是何时来到狄枫城的?” 随着问话,他的身体前倾,几乎要贴到桌案上,目光如炬,想要从净真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破绽。

“大约七日前,五月初五。” 净真的声音依旧平静。

“经儋州城自东城门入城?” 李晋林紧接着追问,语速越来越快,声音也愈发严厉,整个二堂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不错。” 净真点头。

“东城门外三十里的茶棚,可曾歇脚?” 李晋林的语速快得如同绷紧的弓弦,随时都可能断裂,他的瞳孔微微收缩,死死盯在净真脸上每一处细微的肌肉颤动上。

净真垂首盯着佛珠,半晌,他抬起头:“记得!那老人家精通佛法,见我身着僧袍,便邀我探讨偈语。” 他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带着一种空灵的回响“后来有客商到来……小僧辞别时,他尚安好。”

“可记得客商模样?” 李晋林探身向前,官袍下的玉带扣几乎要抵住桌沿。

净真却依旧保持着平静,缓缓摇头。

玉方舟斜倚在太师椅上,冷眼旁观这场激烈的交锋。他注意到李晋林紧锁的眉头几乎要拧成麻花,脖颈上青筋暴起;而净真依旧波澜不惊。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焦灼,穿堂风掠过二堂,轻轻掀起案上尸检报告的边角,泛黄的纸张上暗红的字迹若隐若现,像是无声的控诉,又像是等待揭晓的秘密。


    (http://www.xwcsw.com/book/GCJ0IH-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