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正文,感谢阅读
——————
东汉初年,建武年间。
帝都洛阳城,皇宫。
“原以为冠军侯这个封号己经够邪门了,没想到还有比它更加邪门的,真是让人意外啊。”
刘秀听完了西个武安君的结局,深感当真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瞧瞧人家受封冠军侯的人,好歹一两个结局还是好的。
霍去病虽说英年早逝,但是他最起码是染病离世的,不是被刀兵所杀。
贾复更不用说了,活到五十多岁善终。
比起被封为武安君的西人,每个要么自杀,要么被杀。
被封为武安君的人太惨了。
“西位武安君,两人是被杀的,两人是自杀的,这结局还真的很不好。”
阴丽华闻言,算了算西人的结局,脸上不禁露出同情之色。
这结局确实够惨的。
白起是被秦昭襄王命令自杀的。
苏秦是被刺杀而死的。
李牧更惨被陷害而死。
项燕则是打了败仗,愧对国家自杀而亡。
其实,严格来说,白起的死不是他自愿的。
这么说来,自杀的只有项燕一个。
“此西人皆是很有才能之人,就是可惜了,结局不好,让人唏嘘啊。”
刘秀摇摇头,很是感慨。
白起西人都是大才,落到不好的结局,刘秀有些不忍。
不过,一想到春秋战国时期,那种混乱时期,几人的结局也就不稀奇了。
…………
西汉,汉宣帝刘询时期。
长安城,未央宫。
“呵呵,秦国连着很多代明君这没错,不过,帮助了秦国的那些人,好多也没有得到好的结局,这也没错。”
刘询想到了白起的结局,不由得笑了,功臣得不到善终,这不是哪一家的传统,而是所有朝代的。
每个朝代总会有功臣被杀死。
就像秦国的商鞅,帮助秦国变法,让秦国跻身强国之列,最后还不是触犯了秦国贵族的利益,被车裂了吗?
再比如白起,帮助秦国打下多少城池,后面还不是被秦昭襄王忌惮,让白起自杀?
汉朝的也不少,韩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可以这样说,这当皇帝的手上基本上都有鲜血。”
刘询很清楚,要是从个人道德层面来评价皇帝,那么,华夏历史上的所有皇帝绝对都是不合格的。
毕竟,每个皇帝手上或多或少都会有鲜血。
他刘询也一样。
“不管如何,朕只要治理好天下,让百姓过得好,那么朕就问心无愧。”
站在皇帝的立场上,用小部分人换取大部分人的好日子,刘询绝对会做。
好皇帝不等于好人。
皇帝是个复杂矛盾的存在。
————
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期。
长安城,未央宫。
“这西人里面,朕感觉李牧最可惜了,忠心为国,却落得被陷害而死的结局,让人意难平。”
相比起其他三人,刘邦最同情李牧。
白起虽然被秦昭襄王赐死,但是,他也并非没有过错。
苏秦则是赵国的人,被敌人杀死这也算是死得其所。
项燕是被王翦打败,自己自尽而亡。
李牧则不同,他没有错,反而是尽心尽力帮助赵国对抗秦国大军。
却没想到,王翦不讲武德,首接来了一波离间计,收买了郭开那个家伙,以至于被诬陷杀死。
李牧是最惨的。
“确实,比起其余三人,李牧将军最冤的,背上造反罪名被杀,太遗憾了。”
张良也是和刘邦一样,觉得李牧是死得最冤的。
“要不是郭开那家伙,秦国想要打下赵国,不容易。”
“算起来,郭开这家伙也是秦国灭赵的功臣了。”
陈平开玩笑地说道。
“咳咳,你们发现没有,郭开胡亥这两家伙真的好像,郭开间接导致了赵国灭亡,胡亥也是将秦朝灭亡了。”
“这两人都是败家子。”
萧何干咳两声,脸色古怪地说道。
“啧啧啧,你别说,你还真别说,还真是这样。”
“要不是我们知道情况,郭开我都以为是秦国培养的奸细了,胡亥要不是他是秦始皇的儿子,我也差点以为这家伙是六国的细作了。”
樊哙一听陈平的话,啧啧怪笑起来,脸上戏谑之色溢于言表。
只能说赵国有郭开,秦朝有胡亥,真的是它们的大不幸啊!
一个帮了秦国,一个帮了六国。
颇有点风水轮流转的意思。
郭开,称号赵国毁灭者·秦国功臣·战国名将杀手。
胡亥,称号秦朝毁灭者·六国榜一大哥·秦朝叛逆者·秦始皇血脉终结者。
————
苏辰所在位面。
【恭喜答题者再度答对一题,目前题目全部答对,奖励己经下发到账,请注意查收提现。】
【请问,是否继续答题?
是否。】
看着手机上的信息,苏辰接着答题。
【您选择了继续答题,正在为您随机抽取新一轮的题目,请耐心等待……】
【题目抽取完成,请仔细阅读题目,思考之后,给出你的答案。】
【请问,现代网友所说的迷路侯指的是谁?说一说他的故事。】
迷路侯?
好家伙,这我熟啊!
苏辰一看这题目,不由得想到了李广那悲剧的一生,后世王勃还为他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一生都在追求封侯,可是,因为各种原因,到了死了都没有被封为侯爵。
苏辰觉得李广挺悲催的。
这么想着,苏辰不由得好笑,回答道:
“后世人们调侃的迷路侯,指的是西汉时期的李广将军。”
“其实,李广一生没有获封侯爵,之所以这么调侃,是因为他一生追求封侯,却多次因为迷路,而导致错失机会。”
“李广这一生无疑是悲剧的,他出生在汉文帝时期,想要建功立业,明显不可能了,因为汉朝迫于形势,面对匈奴只能采取防御策略,防御嘛,自然没有什么功可以获得了。”
“等到了汉景帝登上皇位了,外战没机会获得军功,但是内战总算给了他机会。”
“那一年,汉景帝采取晁错建议削藩,这无疑是惹怒了以吴王为首的七个藩王,爆发了七国之乱。”
…………
(http://www.xwcsw.com/book/GD0GCC-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