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绝对卧床”的指令,像一道紧箍咒,套在了苏晚头上。这次惊险的“先兆流产”彻底吓坏了她,也让她不得不彻底收敛起“鹌鹑”外壳下偶尔探头的利爪,真正变成了一个需要小心翼翼、卧床静养的“瓷娃娃”。
顾铮依旧早出晚归,甚至更忙。但他留下的“物资”明显升级了:除了奶粉、红糖,偶尔还会有几两凭票供应的瘦肉、甚至一小罐麦乳精。东西都放在桌上,从不言语。李大姐每天会定时过来,帮她打水、倒便盆、热饭,有时还会陪她说会儿话。
苏晚的日子变得异常单调。大部分时间,她都只能躺在冰冷的土炕上,望着糊着旧报纸的屋顶发呆。身体被禁锢,思绪却像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地奔腾。
那张泛黄的照片,如同一个幽深的漩涡,再次将她拖入谜团的中心。照片上顾铮温和的笑容,他怀里胖乎乎的娃娃,依偎着他的温婉女人……他们是谁?现在在哪里?为什么从未听他提起?那个孩子呢?如果还在,顾铮为何对她(苏晚)肚子里的这个孩子,表现得如此……复杂?
是责任?是恻隐?还是……一种移情?
王嫂临走前那怨毒的眼神和关于“野种”的污蔑,也像阴魂不散的幽灵,在她脑海里盘旋。顾铮如此雷厉风行地处置王嫂,是因为愤怒于对他名誉的损害,还是……也有那么一丝,是为了她腹中这个孩子的“名分”?
无数个疑问在寂静的深夜里啃噬着她的神经。她试图从顾铮那少得可怜的言语和行动中寻找蛛丝马迹,却只看到一片更深的迷雾。他深夜在病房外的守候,他风尘仆仆的救援,他留下的奶粉和肉……这些举动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心思?是纯粹的责任感驱使,还是……有一丝她不敢奢望的在意?
她找不到答案。顾铮像一座沉默的冰山,拒绝任何形式的窥探和交流。每次他回来,苏晚都忍不住偷偷观察他,试图从他冷硬的侧脸、紧抿的薄唇或是疲惫的眼神里,捕捉到一丝一毫的情绪波动。但每次,都只看到一片深不见底的沉寂。
这种悬而未决的猜测和巨大的信息差,让她倍感煎熬和无力。她就像被困在蛛网中央的飞蛾,明明看到了线头(照片),却无力挣脱,只能被动地等待猎手(真相)的降临,或者被这未知的恐惧彻底吞噬。
卧床的日子格外漫长。身体在药物的支撑和小心翼翼的养护下,那可怕的坠胀感和见红终于止住了。胎心也恢复平稳,医生复查后说情况稳定了,但依旧叮嘱要小心,可以适当在屋里活动,但绝不能劳累。
这天下午,阳光透过旧报纸的缝隙,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投下几块模糊的光斑。苏晚觉得躺得浑身骨头都僵了,便小心翼翼地起身,在狭小的卧室里慢慢踱步。活动范围仅限于几步之内。
(http://www.xwcsw.com/book/GD0HJE-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