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地磁之眼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章 地磁之眼

 

极北地磁极点的冰层深处,独角鲸群的长牙突然集体转向,如磁针般指向海底城郭。林则徐握着发烫的星陨剑,剑身上的独角鲸纹路与城郭外墙的磁导结晶产生共振,剑刃竟在冰水中映出城郭的全息投影 —— 那是由六边形磁导结晶堆砌的蜂巢结构,每道缝隙都流动着地磁力线。

"约翰先生," 他望着声呐屏上逐渐清晰的城郭轮廓,"这些结晶的排列方式,和《周易》的六十西卦完全吻合。"

约翰技师将鲸牙钢罗盘贴近舷窗,罗盘中心的玄铁星砂合金突然悬浮而起:"《禹贡》记载的 ' 地脉之心 ' 原来在此!" 他的镜片映着结晶墙的微光,"每块磁导结晶都是天然的地脉放大器,英夷的磁暴武器在这儿不过是萤火之光。"

养心殿的密道里,林枫对着透光镜观察极地送来的磁导结晶碎片。晶体内部的螺旋纹与和珅密室的《洛书》刻痕惊人相似:"传旨给林则徐," 他用朱砂在羊皮纸上绘制城郭方位图,"按 ' 天乾地坤 ' 之位启动鲸牙钢浮标,用独角鲸的磁导波叩开地脉之门。"

冰层下的 "海妖之牙" 残骸旁,纳尔逊的手掌按在破碎的独角鲸牙阵列上。听骨残留的磁导波传来清国舰队的动向,他的瞳孔骤然收缩:"清国要打开地磁之眼?" 他扯下制服上的东印度公司徽章,按在通讯器上,"通知北极基地,启动 ' 海妖觉醒 ' 计划 —— 就算毁掉地脉之心,也不能让清国得到磁导核心。"

汉阳的铸镜工坊里,张铁臂正在打磨新制的 "地脉镜"。镜面由七十二片独角鲸牙薄片镶嵌而成,中心嵌着从城郭外墙采集的磁导结晶:"约翰先生,您瞧这镜子!" 他对着极光转动镜面,竟在冰墙上投出城郭内部的影像,"能顺着地磁力线看千里,比英夷的潜望镜灵验百倍。"

约翰技师调整镜面角度,发现城郭中央悬浮着巨型磁导核心,表面刻满早己失传的极地古文字:"这是《北海玄经》记载的 ' 地脉枢机 '!" 他忽然想起暹罗商船带来的传说,"磁导核心能平衡南北磁极,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曾用类似的装置定海神针。"

极昼的正午,"镇海号" 的破冰犁终于触碰到城郭外墙。林则徐看着舷窗外缓缓旋转的磁导结晶,突然听见水下传来石破天惊的钟鸣 —— 那是城郭防御机制启动的征兆,结晶墙开始释放紊乱的地磁力线。

"全体注意!" 他将星陨剑插入甲板的鲸牙钢插槽,"用《周易》的 ' 否极泰来 ' 卦象同步磁导频率!"

当剑尖与结晶墙接触的刹那,阴阳钢甲板的极光纹路突然暴涨。城郭外墙的六边形结晶逐一亮起,竟与清国舰队的阵型组成完整的太极图。约翰技师看着示波器,发现地磁力线正在自动修复紊乱的磁极:"城郭在认主!" 他抓住林则徐的手臂,"磁导核心感应到了咱们的鲸牙钢,那是极地生灵与钢铁的契约。"

纳尔逊的潜艇群在冰渊深处逼近,艇身的玄铁装甲却被城郭的磁导场排斥,如同飞蛾撞向烛火般失控旋转。他看着舷窗外倒悬的城郭影像,终于发出困兽之吼:"发射玄铁磁矛!就算死,也要在磁导核心留道疤!"

磁矛击中城郭外墙的瞬间,林则徐的星陨剑己划出太极轨迹。磁导结晶自动排列成盾墙,将玄铁磁矛的冲击力转化为地脉波动,反而加速了城郭的苏醒。张铁臂的地脉镜突然映出核心深处的景象 —— 那里沉睡着一艘由整块磁导结晶雕成的古老舰船,船首刻着与鲸牙钢相同的独角鲸图腾。

"那是... 郑和宝船的极地姊妹?" 约翰技师的声音带着颤抖。

尘埃落定的冰渊里,城郭外墙的结晶突然分裂出通道。独角鲸群率先游入,长牙与门楣的古图腾共鸣,发出震耳欲聋的鲸歌。林则徐望着通道内流淌的地磁力线,忽然想起《海国图志》的批注:"极北有眼,名曰地磁;钢铁为骨,鲸歌为魂。"

"传令下去," 他望着逐渐开启的地脉之门,"除了鲸牙钢剑与磁导罗盘,任何人不得携带铁器入内 —— 咱们要以海洋的子民身份,而非钢铁的征服者。"

当第一缕极昼阳光穿过城郭顶端的结晶天窗,清国舰队终于踏上了地磁之眼的土地。磁导核心的光芒映在林则徐的脸上,他看见核心表面的古文字正在重组,最终显形为三个汉字:"海魂归"。

约翰技师忽然指着声呐屏,原本撤退的英舰正裹挟着南极玄铁舰队杀回,船身的玄铁装甲在城郭磁导场中泛着血光。而在核心深处,那艘古老的结晶舰船突然发出微光,船首的独角鲸图腾与星陨剑的纹路完全重合 —— 那是极地对清国钢铁舰队的终极考验,也是海魂觉醒的真正开端。

冰层深处传来的鲸歌愈发激昂,地磁之眼的瞳孔正在缓缓睁开。林则徐知道,当人类第一次以共生者的身份踏入地脉核心,接下来的较量将不再是钢铁的碰撞,而是文明与自然的共振。而清国的舰队,必须在这极地的瞳孔中,找到守护海洋与陆地的终极答案。


    (http://www.xwcsw.com/book/GDCGFA-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