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的马蹄踏碎晨雾时,神武门的铜钉在磁导波动中发出蜂鸣。禹王剑的剑鞘贴着龙纹腰带,将太液池的异常磁流转化为剑柄上的九龙纹震颤 —— 琉璃瓦上的脊兽竟在晨光中扭曲,龙首齐刷刷指向御花园方向。
"陛下,钦天监的浑天仪在自动旋转," 鄂顺的靴底沾着太液池的铁砂,暗中递上染磁的黄折,"磁针倒悬如哭,对应《洛书》中 ' 地脉反逆 ' 之象。" 折页间飘落的磁粉,在月光下排出英格兰锚纹与和珅的私印。
嘉庆帝的指尖划过神武门门环,铜锈突然聚成 "乾隆丙寅"—— 和珅任内务府总管时的 "琉璃瓦修缮" 奏折,此刻在他脑海中显形为东印度公司的地脉破坏图。剑鞘上的九龙纹剧烈震动,指引他穿过月华门,太液池水面正浮着大片铁灰色水藻,每片叶子都嵌着极细的玄铁丝。
"去撷芳殿," 他对扮作太监的暗卫低语,"当年康熙爷在武英殿铸 ' 地脉镇心鼎 ',鼎中磁核该与太液池的水脉相连。" 路过九龙壁时,琉璃砖缝渗出的磁粉竟在地面拼出 "Magic Heart",与他在养心殿密阁见过的玄铁核心设计图分毫不差。
太液池畔的冰窖里,张铁臂正对着冻裂的钢坯呵气,忽见嘉庆帝掀开毡帘,手中捧着沾着磁锈的《康熙字典》:"用故宫地下三尺的 ' 帝王黄土 '," 嘉庆帝指着字典中夹着的康熙朝磁导图纸,"圣祖爷说 ' 地脉之根在宫墙下 ',当年铸鼎的土,怕早把九州地脉刻进了黄土。"
约翰技师的磁导结晶贴近池面,结晶表面浮现出乾隆朝的《内务府档》,工笔记录的 "西洋琉璃采购单" 下,藏着幅用磁粉绘制的紫禁城磁脉图:"陛下,每块玄铁对应七十二条宫墙地脉," 他的镜片映着结晶中显形的英文密信,"核心一旦引爆,整个京城会变成磁导废墟。"
嘉庆帝抽出禹王剑,剑鞘上的九龙纹与九龙壁共振,剑尖轻点太液池中心的水榭:"按康熙爷 ' 九宫八卦 ' 的方位起出玄铁," 他望向张铁臂新锻的 "宫磁钢","把太和殿的琉璃瓦碎嵌进钢身 —— 朕要这钢,既承宫墙的威,又载太液的柔。"
当第一块玄铁磁核被吸出,池底突然浮现出康熙朝的铸鼎幻影,九龙壁的琉璃光与钢水共振,竟在水面拼出 "地脉永固" 西个大字。张铁臂的钢凿敲在 "镇心鼎" 上,发出的不是金属鸣响,而是类似编钟的地脉清音,太液池水应声澄清,水面铁藻自动聚成康熙爷当年的治水图。
子夜的钦天监,嘉庆帝看着新铸的宫磁钢鼎沉入太液池底,钢面上的琉璃纹与紫禁城磁脉完美契合。约翰技师的磁导罗盘终于稳定,指针与胶州湾、东海钓岛形成三角共振:"陛下,这是 ' 宫海相护 ' 的磁导场," 他指着罗盘中央的太极图,"当年康熙爷铸鼎镇脉,如今您用钢铁重续了宫墙的精魂。"
嘉庆帝摸着鼎身上的康熙刻纹,忽然想起幼年见过的传国玉玺,印纽上的螭龙纹与宫磁钢的九龙纹隐隐呼应。禹王剑的剑鞘不知何时沾上了故宫的黄土,与极地带回的磁导结晶交融,凝成一滴包含宫墙与海洋的琥珀。
"传令下去," 他望向重新静谧的太液池,工匠正用宫磁钢加固每道宫墙的地脉节点,"在每座康熙朝的地脉鼎旁都立一根琉璃钢柱,刻上《康熙字典》的原旨。" 他的声音混着更漏声,"让后世知道,磁石护的是宫脉,不是奸臣的篡逆;钢铁守的是金銮,不是洋人的觊觎。"
晨钟响彻紫禁城时,琉璃瓦上的脊兽重新昂首,指向正南天枢星位。嘉庆帝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前方 —— 英夷舰队的玄铁磁釉正逼近胶州湾,太液池底的玄铁核心虽被拔除,但和珅的终极阴谋仍藏在某个地脉节点,等待与极地冰原的磁导场形成致命共振。
鄂顺匆匆呈上密折,内附从和府夹墙搜出的羊皮地图:"陛下,图上标着 ' 地脉七心 ',除了己破的运河、黄河、沙海、冰原、东海、宫城," 他的手指停在青藏高原的位置,"最后一处,怕是在布达拉宫的灵塔之下。"
嘉庆帝翻身上辇,禹王剑的剑鞘在晨光中龙吟,剑身上新铸的九龙纹与海浪纹隐隐共鸣 —— 他知道,地脉之战的最后拼图,己在世界屋脊的皑皑白雪中,悄然露出了玄铁的寒芒。而属于大清的钢铁,终将在紫禁城的琉璃光与布达拉的转经声中,织就一张守护九州万方的地脉天网。
(http://www.xwcsw.com/book/GDCGFA-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