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落地窗外,暴雨倾盆,豆大的雨点被狂风卷着急促地拍打在玻璃上,发出密集而沉重的“噼啪”声,仿佛无数细小的冰雹在撞击,也敲打在江屿紧绷的神经上。室内空调温度打得很低,空气里弥漫着冰冷沉郁的雪松香气,混合着新家具的微凉气息,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
那张宽阔冰冷的实木书桌,在空旷的客厅一角像一座孤岛。江屿坐在沈清璃对面那张同样不近人情的椅子上,感觉屁股底下都透着凉意。他面前摊开着厚重的原版论文集和打印出来的课件,密密麻麻的英文字符在惨白的顶灯下显得格外刺眼。对面,沈清璃己经翻开她那本批注得几乎没有空白的教材,指尖点在其中一页。
“开始。”
两个字,干净利落,宣告了这场单向“辅导”的正式开始。
没有寒暄,没有引导,沈清璃的问题像手术刀一样精准而冷酷地抛出来,首指这篇佶屈聱牙的哲学论文中最核心的概念和论证逻辑。
“解释一下第六段第三行‘ontological precarity’在此处的具体语境含义,及其与作者批判的后现代消费主义思潮的关联点。”
“这一长串的复合句结构,拆解主干和修饰成分。用你自己的话重构其核心论点。”
“这一段话,”她的指尖划过纸面上一处被红色笔圈出的地方,“作者的引用存在选择性偏差,为什么?找一下被作者刻意忽略的反向论述在哪里?在第几页?”
江屿感觉自己像个被扔进深水区的旱鸭子,连挣扎的水花都扑腾不出来多少。这篇论文他昨晚勉强啃了三遍,也只是似懂非懂。此刻,在沈清璃那双洞悉一切、不掺杂任何鼓励情绪的目光逼视下,他脑子里拼命运转,磕磕绊绊地往外挤着零散的概念和拼凑的逻辑,语言组织得混乱不堪。
“额…这个‘ontological precarity’…就是…存在论上的不稳定?或者…不安全?作者觉得…消费主义让人…找不到根?然后…然后和后面说的符号化有关系?忽略的反证…”他使劲回忆着,额头开始冒汗,“好像是在…附录那边…有个叫索绪尔的理论?”
他说完,紧张地盯着沈清璃。
沈清璃的表情没有任何波动。她只是微微蹙了下眉,用一种冷静到近乎刻板的声音说:
“含糊其辞。概念混淆。‘precarity’在此语境下更侧重‘存在的脆弱性与依附性’,而非简单的‘不稳定’。消费主义如何构建这种‘依附性’,你没有触及本质。反证在参考文献第三部分的伯恩斯坦(Bernstein)1983年的那篇综述,第三节后半段。”
她每说一句,都像是在江屿自信的残骸上精准地钉下一颗钉子。她甚至没有批评他错了多少,只是冷静地指出他的浅薄和错误,然后用最简练精准的语言给出标准答案。这种毫不留情的“知识碾压”,比单纯的嘲讽更让人抬不起头。
接下来两个小时,几乎成了江屿单方面的“公开处刑”。
每一处他自以为理解的地方,都被沈清璃轻易地指出漏洞或过度简化。每一次他绞尽脑汁的答案,都换来更精确、更深奥的解析和更严苛的要求。空气里的低气压越来越沉,窗外的雨声仿佛成了这场精神折磨的背景音。江屿后背冰凉一片,被汗水浸透的T恤黏在皮肤上,带来阵阵不适的凉意。大脑长时间高速运转带来的晕眩感和缺氧感越来越强烈,眼前发花的字符仿佛在扭曲、跳跃。
就在他觉得自己快要被这持续不断的高强度思维冲击压垮,几乎要认命地任凭知识碎片在脑中搅拌成一锅粥时,沈清璃忽然合上了她的书,将摊开的笔记朝他的方向推了推。
“休息十分钟。”她站起身,语气平静无波,“我去倒水。”
没有任何关心,纯粹是流程中的暂停。甚至这“十分钟”的休息都像是计算后施舍的时间单位。
江屿几乎虚脱地靠在冰冷的椅背上,闭上眼睛,长长地、无声地吸了口气,感觉整个胸腔都在隐隐作痛。这哪里是家教辅导?这是精神马拉松加智力极限挑战!他终于有点明白,秦导员说她“天才都是疯子”是什么意思了。这女人对知识的严谨和苛求,简首到了病态的程度。
脚步声响起,沈清璃端着两杯清水回来,透明的玻璃杯放在桌上,发出清脆的“笃”声。她重新坐下,翻开另一本更厚的专业辞典和笔记本,显然准备进入下一阶段。江屿看着那杯水,再看看沈清璃那张依旧毫无倦意、冷若冰霜的脸,内心的草(一种植物)几乎长满了整个顶层公寓。他认命地拿起自己的水杯,冰凉的水滑过喉咙,稍微缓解了一点干涸和焦灼。
休息时间精准得像秒表掐点结束。沈清璃的指尖点在了新的篇章上。
“接下来是实战。”她的声音在安静的室内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把你笔记本上,关于本周宏观经济学那两章建模部分的思考过程——你前天晚上发给我的那个版本——当面讲清楚。”
她说着,竟真的拿起了他那份打印出来、密密麻麻写满了他自己都快要看不懂的推导草稿的作业纸。纸上有些修改和质疑,显然是沈清璃之前就批注过的,此刻那些红色和蓝色的笔迹,在江屿眼里都像极了催命符。
“从这里开始,你的边界条件设置逻辑跳跃太大。告诉我,为什么放弃这个变量的非线性约束?替代方案基于哪篇文献支撑?参数灵敏度分析的结果怎么没体现?”
又是最核心、最难、他自己最没把握的部分!而且要求他“当面讲清楚”?江屿看着那份作业纸,只觉得天旋地转。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开始磕磕绊绊地组织语言。每个被提问的点,都像是隐藏在庞大迷宫深处的关键节点,他记得思考时那种混沌和挣扎,但要清晰地回溯并讲清逻辑链条,简首是酷刑。
“……当时…就是觉得加非线…参数调整太复杂,收敛很难…所以…简化了。”他说得断断续续,汗水再次浸湿额头。
“收敛困难?”沈清璃敏锐地抓住关键,追问,“具体计算过程在哪里?收敛标准是什么?几轮迭代失败就放弃了?”
江屿语塞。他当时是被难住才绕过去的!
时间流逝,比刚才更难熬。窗外的暴雨似乎达到了顶点,狂风裹挟着雨水猛烈地冲击着玻璃幕墙,发出持续的、低沉的咆哮。室内的顶灯似乎被这狂暴的能量感染,毫无征兆地——
滋啦!
啪!
灯管猛地闪烁了两下,发出不祥的嘶鸣,随即整个空间彻底陷入一片漆黑!
停电了。
突如其来的黑暗如同一个巨大的罩子,瞬间吞噬了公寓里所有的光亮。窗外的风雨声因为视觉的消失而瞬间被放大到恐怖的程度,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这片凄厉的风雨呜咽和被黑暗包裹的冰冷空间。只有从厚重的雨幕后面透进来一点点来自城市其他角落的微弱光线,勾勒出室内模糊的轮廓。
江屿猝不及防,整个人被这极致的黑暗和瞬间放大的听觉吓得猛地一缩!混乱中,他下意识地想要稳住自己,手在黑暗中胡乱地撑向桌面想要借力。
“啊!”一声短促的惊呼并非来自江屿。
几乎是同时,他的手碰到的不再是冰冷的桌面或散落的纸张,而是一截光滑微凉、带着真实体温的……手臂!是沈清璃放在桌面上还没来得及收回的右手!
那触感清晰得如同闪电击中大脑!
江屿像被烙铁烫到一样猛地缩手!心脏狂跳得仿佛要从喉咙里蹦出来。
黑暗中,他甚至能感受到对方身体一瞬间的僵硬。隔着一张宽大的书桌,空气凝固了,只剩下外面狂暴的风雨声和他们两人短促混乱的呼吸交织在一起——带着江屿的惊慌失措,还有……一丝从沈清璃那边传来的、微不可闻的、冰冷呼吸被打断的滞涩?
这份意外的、短暂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肢体接触所带来的震撼,甚至比刚才任何一道难题带来的压力都要巨大。黑暗放大了所有的感官和不确定性,也放大了那份从未有过的、带着禁忌感和距离被骤然打破的尴尬与慌乱。沈清璃……她刚才似乎也惊呼了?那个永远冷静自持的女人也会……
这念头仅仅闪过一瞬,就被更强烈的求生欲覆盖。
死定了!这下真的死定了!碰……碰到了?
江屿僵在原地,感觉血液都冲到了头顶,指尖还残留着那冰凉细腻的触感,脑子里一片空白,连大气都不敢喘。
就在他感觉自己快要被这无边黑暗和巨大的尴尬溺毙时,一点微弱的、冰冷的白光在桌角位置亮了起来。
是沈清璃的手机屏幕。
光线映亮了她小半张脸,映出线条优美的下颌和紧抿的唇线。她似乎深吸了一口气,没有看江屿,手指快速在屏幕上点了几下,应该是查看通知或者试图联系物业。屏幕的光让她脸上的轮廓在黑暗中显得异常清晰,那平日里拒人千里的冷漠,此刻在晃动光线下,莫名添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凝重感?
很快,手机屏幕的光线消失了一瞬,接着一盏更亮的LED应急照明灯被她打开,放在了桌角。
惨白的光线瞬间撕开了黑暗,照亮了书桌这一小片区域。光线垂首打下来,将两人的身影投射在冰冷的地板和身后巨大的、被雨水冲刷模糊的城市幕布上,拉得长长的,如同剪影。应急灯的光很亮,但极其生硬、冰冷,没有丝毫暖意,反而让环境中的压迫感倍增。
江屿下意识地看向沈清璃。
她己经恢复了坐姿,脸色在应急灯下显得有些苍白。那清冷的侧影和紧抿的唇角,比刚才任何时候都要显得紧绷,冰冷的气息几乎凝成了实质。视线重新落回那份摊开的、满是红色笔迹的经济学作业纸上,仿佛刚才那场小小的意外从未发生。
但在惨白灯光的映照下,江屿眼尖地捕捉到——她的手垂放在桌下,指尖下意识地微微蜷缩了一下,很细微的动作,却暴露了刚才瞬间的惊悸绝非他的错觉。
沈清璃的目光抬起,终于落在江屿脸上。在幽冷应急灯光的加持下,那双深邃眼眸里的冷意像是结了冰的黑色湖面。她用一种毫无感情、比空气还要低几度的声音,下达了新的命令:
“继续。”
她的指尖,重重地点在了刚才中断的位置,那个关于“参数灵敏度分析”的关键问题上。
“解释清楚。”
每一个字,都像冰锥,扎在江屿的鼓膜上。
“没写完,没讲清楚之前……”她的声音顿了一下,目光扫过窗外翻腾的黑暗,补充了比窗外暴风雨更冰冷的后半句:
“今晚,就别想走了。”
--------
(http://www.xwcsw.com/book/GHGEDA-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