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章 影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24章 影响

 

钢铁洪流之后,是战争之神——炮兵部队。

首先通过检阅台的,是各种口径的牵引式榴弹炮。从轻便的75毫米山炮,到威力巨大的155毫米重型榴弹炮,应有尽有。这些火炮由大马力的军用卡车牵引,炮口统一朝向天空,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它们毁灭性的力量。

随后,是自行火炮方队。将大口径火炮安装在坦克底盘上的设计,让西大陆的军事观察家们再次眼前一亮。这意味着大夏帝国的炮兵拥有了与装甲部队同样出色的机动性,能够随时随地为前线提供最及时的火力支援。

而当最后一个炮兵方队出现时,现场的欢呼声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

那是一排排安装在卡车底盘上的多管火箭炮。密密麻麻的发射管,如同蜂巢般指向天空,充满了原始而狂野的暴力美学。帝国军人给它起了一个极具东方神话色彩的名字——“火龙”。

“‘火龙’107毫米火箭炮!”解说员的声音己经嘶哑,“它能在数秒之内,将数百枚高爆火箭弹倾泻到目标区域,形成一片火海!是帝国陆军的‘雷霆之怒’!”

西大陆的使节们面面相觑,他们无法理解这种武器。在他们的战争理论中,炮击讲究的是精准。而这种武器,追求的却是极致的覆盖与饱和攻击。这是一种简单粗暴,却又令人不寒而栗的战争哲学。

“疯子……他们是一群战争疯子……”英吉大使喃喃道。但他心里清楚,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军队要面对这种“火龙”的洗礼,那将是地狱般的场景。

地面部队的检阅接近尾声,但天空的史诗才刚刚开始。

一阵尖锐的呼啸声从天际传来,由远及近,迅速放大。人们纷纷抬头望去。

只见九架螺旋桨的战斗机,以完美的“品”字形编队,拉着绚丽的彩色烟雾,从长安大道上空呼啸而过。它们是帝国空军最新的战斗机!(从系统兑换的斯卡图战斗机)

那流畅的气动外形,再次给了西大陆使节团沉重的一击。在他们的空军还在普遍装备螺旋桨飞机的时候,大夏帝国的飞机竟然是全金属的飞机,速度还如此快!

“飞机都这么先进!”阿尔比恩武官的声音里充满了挫败感,“我们的情报部门都是干什么吃的!”

紧接着“天剑”编队之后,是更为庞大的机群。

“雷霆”一型双发重型战斗/攻击机(德国He-111轰炸机)、”鲲鹏“一型西发重型轰炸机(德国He-177(鹰狮式))……数十个空中编队,遮天蔽日般从天京上空飞过。螺旋桨的轰鸣奏响了帝国空军的最强音。

帝国电视台的镜头,特写了城楼上皇帝王铭的面容。他仰望着划过天际的铁鹰,眼神中充满了期许。这支强大的空军,将成为帝国守护海疆、威慑敌寇的利剑。

城楼下,百万民众的欢呼声汇成了欢乐的海洋。无数面金龙赤旗迎风招展,整个天京城都沉浸在巨大的民族自豪感之中。孩子们骑在父亲的脖子上,兴奋地指着天上的飞机,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阅兵仪式结束了,但它掀起的波澜,才刚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当晚,大夏帝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阅兵纪录片,收视率创造了历史新高。无数家庭围坐在电视机前,一遍又一遍地观看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画面。

《天京日报》次日头版头条,用鲜红的大字刊登了社论——《东方巨龙己然觉醒》。文章详细回顾了帝国三十年来的艰辛与辉煌,最后豪迈地宣称:一个和平、强大、自信的大夏帝国,将是维护世界秩序的重要稳定力量。

而在遥远的西大陆,各大强国的最高决策层,则是一片愁云惨淡。

英吉王国,首相府。首相的办公室内烟雾缭绕。国防大臣将一份紧急评估报告放在了首相的桌上。

“首相先生,根据我们驻夏天京武官发回的紧急情报和公开影像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非常不乐观的结论。”国防大臣的表情无比严肃,“大夏帝国不仅拥有世界顶尖的海军,他们的陆军,尤其是装甲部队的实力,己经……己经超越了我们。”

报告中,军事家们对大夏帝国的“虎”式、“豹”式坦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们惊叹于其超前的设计理念——集强大的火力、厚重的防护和不俗的机动性于一身,完美契合了未来的战争模式。有专家甚至断言:“‘虎’式坦克的出现,宣告了现有所有王国坦克的过时。在战场上,能对付‘虎’的,恐怕只有另一辆‘虎’。”

而对于“火龙”火箭炮,西大陆的军事家们则感到了深深的恐惧。他们将其称为“东风管风琴”,并警告说,任何在野外集结的部队,如果被这种武器覆盖,都将是灭顶之灾。

“结论是什么?”首相疲惫地问道。

“结论是,”国防大臣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道,“在未来至少十年内,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与大夏帝国发生任何形式的军事冲突。我们……打不赢。”

同样的一幕,在法希的王宫,在德普士德国的总理府,在更多西大陆国家的权力中心上演。天京大阅兵,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他们对东方的傲慢与偏见。他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在世界的东方,一个足以与他们平起平坐,甚至在某些领域己经超越他们的世界级强国,己经崛起了。

各大军事期刊纷纷撰文,解读这次阅兵展示出的“大夏军事学说”。他们发现,大夏帝国并非简单地模仿,而是在吸收了西大陆军事思想的精髓后,结合自身国情,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立体化、信息化的合成作战”道路。步兵、装甲兵、炮兵、空军,不再是各自为战的单元,而被整合成了一个高效、致命的战争机器。

一位著名的军事评论家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我们曾嘲笑沉睡的东方巨龙,但今天,它不仅醒了,还睁开了喷火的双眼,亮出了足以撕裂一切的利爪。世界的力量格局,从天京长安大道上那场阅兵开始,被永久地改变了。”

承天门城楼上,皇帝王铭己经回到了休息室。他手中拿着一份汇总了世界各国反应的情报简报,脸上看不出喜怒。

林敬宗与邓世章、王德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

许久,王铭放下简报,目光望向窗外繁华的天京城,缓缓开口道:

“他们恐惧,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我们的剑。但他们不知道,我们铸造这柄利剑的目的,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不再被侵略。”

他转过身,看着自己的两位肱股之臣,语气坚定而有力:

“传我的旨意,帝国国防军,要继续枕戈待旦,但帝国的重心,要继续放在民生与发展上。强大的军队,是为了守护我们的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才是大夏帝国真正的立国之本。”

“臣等,遵旨!”林敬宗与邓世章躬身应道,眼中充满了对这位年轻帝王的敬佩与信服


    (http://www.xwcsw.com/book/GHIIGA-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