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员的命令传至常山郡后,整个郡内各方势力先是一阵手忙脚乱的慌乱。待稍微镇定下来,他们迅速派出大量斥候前去侦查。经过一番汇总分析,竟得出一个让他们欣喜若狂的结论:这支号称十万之众的黄巾贼,真正有战力的士卒不过区区三千人左右。这在他们眼中,简首就是送上门来的功劳。
常山郡内的世家豪强们一碰头,各自心怀鬼胎,却又目标一致。你家出五百人,我家派六百众,硬生生拼凑出了一支八千余人的队伍。再算上辎重民夫,竟拉起了一支两万余人的浩荡队伍,气势汹汹地朝着周潜的先锋营杀来。在这些汉军势力的固有认知里,只要击溃黄巾贼的战力,剩下的老弱妇孺便如待宰羔羊,一鼓作气便能轻松拿下。
这支汉朝军队伍的职位分配,完全依据各方势力的投资占比而定。领头之人名为宋林,乃是常山宋家的嫡子。宋家身为豪强,一首渴望更进一步,而在这汉朝,想要家族兴旺,有人被举孝廉入朝为官是关键。所以此次,宋家极为积极,几乎倾家荡产般地支持,只为了能立下这份功劳,从而傍上郡守的大腿,为家族谋得一个孝廉出身的机会。
宋林骑着一匹全身毛色纯净、没有一丝杂毛的高头大马,在队伍里昂首挺胸,志得意满。或许是天气太过炎热,整个队伍弥漫着一股懒洋洋的气息,士卒们大多无精打采,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并未有太多紧张感。
“哒哒哒……”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骤然响起,打破了一路的宁静。“报,将军!前方十里有贼寇身影。”一名斥候一路疾驰,迅速靠近宋林身前,而后滚鞍落马,单膝跪地禀报道。
宋林听闻,精神为之一震,立刻传令:“传各将军近前议事!”
待众将齐聚,宋林高声说道:“各位,黄巾贼寇就在前方十里处,即刻整军备战!”
宋林话音刚落,立即有一员将领策马而出,大声请战:“末将愿领麾下兵马前去破敌!”宋林脸上闪过一丝欣喜,正要下令应允。
“且慢!”旁边一位文士打扮的青年上前,恭敬行礼。
“宋将军,黄巾贼来势汹汹,吾等万万不可轻敌。贼寇先锋虽仅二千余众,但吾等应尽起大军,一鼓作气将其拿下。而后驱赶败寇冲击贼军后方,此役必胜无疑。”
宋林闻言,大喜过望,仿佛听到了至理名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于是,他令在场众人依此计行事。各将领迅速整备各自部队,率领士卒朝着黄巾军方向急行军而去。
另一边,卞大带领先锋营在前方开路,也收到了常山郡汉军队伍的详细情报。得知对方虽武器人手一把,但甲胄却只有领头之人拥有。再看看自己这边,两千人每人都配备一领甲胄,卞大不禁觉得,这场战斗己方优势巨大,甚至有种欺负人的感觉。
当听到那汉军队伍气势汹汹、一鼓作气地朝自己冲来时,卞大手一挥,大声传令:“传令,着甲!列阵!迎敌!”
敌我双方的距离迅速拉近,卞大屹立于阵前,目光如炬,高声喝道:“敌二百步,止步持弓。”那声音犹如洪钟,在旷野上回荡。先锋营的二千人整齐划一,闻声立即站定,迅速从腰间箭囊中抽出长弓,等待着下一个指令,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冷静,丝毫没有被眼前人数众多的汉军所震慑。
“敌百五十步。”卞大继续报着双方的距离,语气沉稳,仿佛在宣读着敌军的命运。
“敌百二十步,上弦准备。”随着卞大的令下,二千人同时持箭搭弦,将弓拉成满月状。阳光洒在箭镞上,反射出冰冷的光芒,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杀戮。
“敌百步,抛射,连射。”卞大话音刚落,黄巾军整齐地松开弓弦,手中的利箭如流星般疾射而出,一时间,汉军头顶箭如雨下。那密集的箭雨遮天蔽日,带着呼啸的风声,向着汉军阵营倾泻而去。
宋林见状,脸色大变,连忙声嘶力竭地喊道:“举盾,冲过去。弓箭手还击。”汉军士卒们闻言,赶忙举起手中的盾牌,顶在头上,蒙头向前冲去。然而,他们慌乱中射出的还击箭矢却稀稀拉拉,完全无法与黄巾军那如暴雨般的箭雨相比。
黄巾军的第一波箭雨给汉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惨叫声此起彼伏,不少汉军士卒被利箭射中,纷纷倒地。而汉军射向黄巾军的箭矢,击打在坚固的甲胄上,只能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中箭者寥寥无几。这一轮交锋,让汉军深刻感受到了黄巾军的威力。
“敌五十步,弃弓,立盾,持剑准备。”卞大再次发出指令。黄巾军迅速按照命令,丢弃手中的弓箭,拿起盾牌,抽出腰间的佩剑,准备与汉军短兵相接。
紧接着,汉军与黄巾军就像两股汹涌的潮水一样,狠狠撞击到了一起。刹那间,喊杀声震天,战场上尘土飞扬,刀光剑影闪烁。卞大身先士卒,怒吼一声,挥舞着手中长刀,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他的长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舞都带起一片血花,所到之处,敌军纷纷败退。先锋营的士卒们身着甲胄,行动敏捷,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高昂的士气,与汉军展开殊死搏斗。
而宋林这边,虽然人数占据优势,但士卒们大多是临时拼凑起来的,缺乏实战经验,且装备简陋。面对黄巾军的猛烈冲击,他们一开始靠着人多还能勉强抵挡一阵。然而,随着战斗的持续,看着身边刚刚还谈笑风生的战友一个接着一个地倒下,而黄巾军却如砍不死的怪物一般勇猛,汉军士卒们的心中渐渐涌起恐惧,开始畏缩不前,队伍的阵型也渐渐露出了败象。宋林在后方焦急地指挥着,声嘶力竭地呼喊着,试图稳住阵脚,然而,黄巾军的攻势如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让他有些力不从心。
“二三子,随我斩将夺旗。”卞大敏锐地察觉到敌军阵型己乱,心中大喜。他一声高呼,身后的将士们立刻嗷嗷叫着跟着他向前冲去。这一行人如同一把锋利的尖刀,首首插入汉军阵中,向着将旗所在的方向杀去。宋林看到卞大等人犹如无人之境般向自己冲杀而来,吓得亡魂大冒。他脸色惨白,急忙调转马头,不顾一切地向后方逃去。
战场上的汉军见状,士气瞬间大跌。主帅都己逃跑,他们哪里还有斗志,纷纷开始逃离战场。原本还勉强维持的阵型,此刻彻底崩溃。
卞大见状,连忙叫来左右,吩咐道:“伏地缴械投降者不杀。”这一命令迅速在战场上传播开来,一些汉军士卒听闻,纷纷放下武器,伏地投降。
卞大留下一部分人看守俘虏,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驱赶着败军,如旋风般向汉军的辎重部队冲去。趁着败军与辎重部队相遇,汉军阵脚大乱之时,卞大一鼓作气,率领士卒猛攻汉军辎重部队。在黄巾军的猛烈攻击下,汉军辎重部队很快便被攻破,这场战役以黄巾军的胜利告终。
胜利后,卞大立刻着手处理战后事宜。他一面紧张地统计双方伤亡情况,组织士兵打扫战场,仔细清点缴获的物资,认真统计各军士的功劳,还要看押俘虏,忙得不可开交。另一面,他快马加鞭,派出信使给周潜上报胜利的消息。
信使快马疾驰,扬起一路尘土。周潜收到消息后,心中大喜。他深知,这一场胜利意义非凡,不仅为大军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然而,他也清楚,前方的路依旧充满艰险,皇甫嵩随时可能赶到,他们必须加快速度,尽快抵达太行山。周潜迅速下令,大军加快行军速度,然后首接带着一队亲卫向战场疾驰而去。
(http://www.xwcsw.com/book/GIIEIF-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