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草原上,黄忠率领的一万精骑如矫健的猎鹰,继续着他们深入敌境的征程。随着不断向草原深处推进,他们所遭遇的鲜卑部落愈发分散,但抵抗的激烈程度却丝毫不减。
“将军,这个部落似乎不好对付,他们的防御很严密。”张白骑仔细观察着敌情,神色凝重地向黄忠报告。
黄忠目光坚定,镇定自若地说道:“不要怕,我们肩负着掠夺资源和解救汉人的重任,绝不能退缩。传我命令,先以弓箭压制,然后骑兵分成两队,从两侧包抄。”
黄巾军将士们依令而行,刹那间,草原上喊杀声震天。如雨般密集的弓箭朝着鲜卑部落射去,紧接着,两队骑兵如两把锋利的利刃,从两侧迅猛包抄过去。鲜卑部落虽拼死抵抗,但在黄巾军的猛烈攻击下,防线渐渐难以维系。一番激烈拼杀过后,黄忠的部队成功攻克这个部落,解救出众多被掳掠的汉人,同时缴获了大量的牛羊马匹,可谓战果丰硕。
然而,黄忠心里清楚,随着行动的逐步深入,危险正步步紧逼。鲜卑人极有可能集结强大力量展开反击。他深知,接下来必须更加谨小慎微,精心规划行军路线,巧妙制定作战计划。
此时,在鲜卑的弹汗山王帐内,气氛格外凝重。“咳咳咳……”檀石槐毕竟年事己高,自从上次与周潜对战失利后,回到王帐便一病不起。
“各位,我己时日无多了,即日起,我儿和连为鲜卑可汗。”檀石槐用那浑浊却又带着威严的眼神,扫视着帐下众人。
“是,我等参见和连可汗。”众人纷纷跪地行礼。
“快快请起。”和连嘴角微微上扬,难掩内心的喜悦,但很快他便平复心情,转身轻轻握住父亲檀石槐的手,说道:“父亲,您是草原的雄鹰,一定会没事的。”
“和连,记住,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时候,切勿对周潜轻举妄动。我时常反思,这次为何会输?难道是我鲜卑勇士不够武勇吗?并非如此。咳咳咳……”檀石槐紧紧抓着和连的手,仿佛用尽全身力气。
“我最后总结得出,是装备问题。我们的箭矢无法穿透他们的甲胄,而他们的箭矢却能一击必中。所以和连,在我们装备未准备好之时,切不可冲动行事。”檀石槐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气息也愈发急促。
话音刚落,檀石槐便一动不动,这位叱咤草原的鲜卑雄主,就此落下了生命的帷幕。
和连继位后,面对黄忠在草原上的凌厉攻势,决定组织五万骑兵前去驱赶黄忠。和连心里明白,自己远不及父亲那般雄才大略,既然父亲都说难以战胜周潜,自己恐怕也无力抗衡。此次率领五万骑兵,只是为了守护部落,驱赶黄巾军,并不打算与黄忠正面硬拼。毕竟五万对一万,看似优势在己。
结果,和连带着五万骑兵前来围猎驱赶黄忠部,一时间,黄忠部前进受阻,难以再像之前那样轻松获取战果。黄忠见此情形,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果断选择与和连游斗。经过六天的周旋,黄忠凭借敏锐的战场洞察力,发现了和连部队调度上的漏洞,瞅准一个时间差,毅然与和连的亲军来了一场硬碰硬的较量。若不是和连骑的马速度奇快,恐怕就要命丧当场。
经此一役,黄忠在给周潜的战报里,满是抱怨自己没有一匹好马,以至于放走了两位鲜卑大王(暗指檀石槐、和连逃脱)。
话说和连狼狈地回到弹汗山,收拢残兵败将。众人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迁移,往西北方向而去。
当鲜卑部落撤离后,黄忠部却面临着粮草危机。黄忠部一首轻装上阵,所带粮草仅够维持十日,如今己经过去六天,却还未找到一个鲜卑部落进行补给。
黄忠无奈之下,只得下令:“传令回军。”
黄忠率领部队踏上归程,一路上,他思索着此次草原之行的得失。虽然取得了不少战果,解救了众多汉人,掠夺了大量资源,但未能彻底击败鲜卑,且在和连的围堵下,后续行动受限,还面临粮草困境。回到代郡后,如何向周潜汇报此次行动?又该如何调整策略,应对鲜卑可能的后续动作?这一系列问题在黄忠脑海中盘旋。
而在代郡,周潜收到黄忠即将回军的消息后,也在思考着下一步的战略。
周潜深知局势变幻莫测,当务之急是与智囊团共商下一步战略。他招来田丰和贾诩,三人围坐,气氛凝重而充满思索。
周潜率先开口:“两位先生,我军此番出击,掠夺了大量鲜卑俘虏,如今檀石槐病逝,和连远遁,草原上的威胁暂且得到缓解。但我心中对于下一步战略仍存疑虑,不知该如何谋划,还请两位先生不吝赐教。”
贾诩神色沉稳,率先发表见解:“主公,我军此次出阴山北击鲜卑,表面看似扩土千里,风光无限。然而,若深入剖析,便知其中隐患重重。要不是我军成功掠夺了鲜卑部落的资源,从长远来看,这场战事实则是得不偿失。”
周潜眉头微皱,面露疑惑,追问道:“不知文和先生所言何意?”
贾诩微微欠身,解释道:“主公,我军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人口不丰。即便在草原上拓展了千里疆土,以我军现有的人口数量,根本无法实现对这片广袤土地的实际有效占领。不出几年,胡人必定会卷土重来。如此一来,我们所做的努力将付诸东流,实在难以获取实际利益。”
田丰紧接着补充道:“是的,主公,文和先生所言极是。所以依我之见,我军应回归到原本的战略规划,将目标锁定在攻略并州,而不应一味地死盯着草原不放。”
周潜听闻此言,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道:“两位先生之言,让我如梦初醒,差点就犯下大错。”
“为主公分忧解难,乃我等职责所在。”田丰和贾诩相视一眼,面露欣慰之色。他们对周潜从善如流的态度十分满意,在他们看来,这正是明主的特质,能广纳忠言,及时调整战略方向,是成就大业的重要基础。
(http://www.xwcsw.com/book/GIIEIF-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