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应征者们来到考核校场,这里己然是热闹喧嚣。来自西面八方的有志之士齐聚一堂,氛围紧张又带着兴奋。有人抓紧最后的时间紧张复习,口中念念有词;有人则低声交流,分享着自己的见解与忐忑。
考核迅速拉开帷幕,应征者们有序进入各自考场。刹那间,考场上安静下来,唯有毛笔在纸张上的沙沙声,仿佛是众人梦想起航的前奏。
赵风望着眼前的题目,心中暗自欣喜平日的积累。稍作思索,便自信地提笔作答。从基础文字书写的工整美观,到对战役理解与推演的深入独到,每一个题目都回答得条理分明,彰显出深厚的功底。
单福同样从容不迫,他思维如电,对各类知识理解透彻。在撰写策论时,更是旁征博引,将自己对黄巾军未来战略的独特想法巧妙融入其中,期望能吸引考官的目光。
然而,李田却陷入了困境。试卷上的题目犹如一道道难以逾越的沟壑,那些文字仿佛变成了调皮捣蛋的蝌蚪,令他无从下笔。他绞尽脑汁,努力回忆着单福平日里传授的知识,艰难地书写着,每一笔都承载着他的挣扎与期望。
随着时间缓缓流逝,考核结束的钟声终于敲响。应征者们纷纷交上试卷,他们的表情丰富多样。有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仿佛胜券在握;有的则面露沮丧,为自己发挥不佳而懊恼。
单福和李田在考场外会合,李田满脸无奈地说:“单小子,我感觉这次真的悬了。”
“大个子,别这么灰心,说不定结果没那么糟糕呢。”单福赶忙安慰道。
在井陉县校场外,考核结束的人员陆续走出。赵风刚一现身,赵雨便不知从何处冒了出来,急切地问道:“大哥,考得怎么样?”
“还行,应该不会太差。”赵风微笑着回应。
“还有小妹你今天怎么过来了,不是还没到休息时间吗?”赵风好奇地询问。
“大哥你今天考核,我今天跟张宁姐姐请了下午的假,晚上我们去外面酒楼庆祝一下吧!”赵雨兴奋得手舞足蹈,脑海里己经开始盘算着晚上吃什么美味佳肴。
“好,今日晚上就去香满楼吃饭吧!”赵风一脸宠溺地说道。
在代县,太史慈和赵汲一同走出考场。“子义兄,考核感觉如何,我感觉还不错。”赵汲一身轻松地说道。
“引之兄,我应该不会差。”太史慈微微一笑,自信满满。
“那子义兄,我们可以外出赛马吗?成绩三天后出来,到时候就知道我们的表现啦,现在我们可以好好玩玩。”赵汲对骑马在草原上奔驰充满向往。
“哈哈哈,如此,那引之兄请。”太史慈欣然同意。
于是两人整理好行装,骑马寻觅可以尽情驰骋的地方。
此时,周潜密切关注着此次文考的进展。他深知,这些经过层层筛选的应征者,是黄巾军未来发展的希望之光。他们在文考中的表现,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命运走向,更关乎黄巾军在即将开启的攻略并州等战略行动中,能否拥有充足的优秀人才储备。
三天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每个县的征兵校场都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考核员站在台上,高声唱名宣布结果。
在井陉县校场,“井陉县武考第一赵风,文考第一赵风,现特封赵风为代军司马一职,等新兵营结束可视情况是否转正。”
“井陉县武考第二名……”
代县校场,“代县武考第一太史慈,文考第一太史慈,现特封太史慈为代军司马一职,等新兵营结束可视情况是否转正。”
“代县武考第二赵汲,文考第二赵汲,现特封赵汲为代军侯一职,等新兵营结束可视情况是否转正。”
“代县武考第三……”
晋城县校场,“晋城县武考第一李田,文考第一单福,现特封李田及单福为代军侯一职,等新兵营结束可视情况是否转正。”
“晋城县武考第二……”
周潜拿到征兵名单,看到名单上熟悉的名字,感慨着是金子总会发光。他对曹兵批示道:“对于每个县前十名要多多留意,这些是己经初露锋芒的人才。剩下在新兵营的也不能忽视,这次总共征兵六万八千余人,其中必定还有尚未被发现的璞玉。”
“是,主公。”曹兵恭敬地回复。曹兵出身于周潜的童子营,在童子营训练时就认真严谨,对周潜的指示向来一丝不苟地执行。凭借出色的学习与训练成绩脱颖而出,在周潜事务繁忙时,便由他代为训练童子营。因其表现优异,后来负责管理新兵训练营。
周潜一声令下,将所有新兵齐聚太行山内的新兵大营,交付给曹兵,展开为期六个月的严格训练与学习。这六个月,如同锻造神兵的烈火,将决定新兵们未来在军队中的走向,依据各自成绩,他们将被分配至不同军队或军种,开启属于自己的军旅征程。
征兵工作圆满结束后,周潜迅速对军事力量进行重新布局。他下令张牛角顶替黄忠与沮授,领兵一万驻守阴山一带,确保北方防线的稳固,抵御可能来自草原的威胁。同时,调遣黄忠率领两万骑兵与一万步兵,剑指雁门郡,正式拉开了占领并州领土的战略大幕。
雁门郡,其郡治所设于善无,下辖沃阳、中陵、阴馆、楼烦、武州、剧阳、崞、平城、马邑、繁峙、强阴等十二个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宛如并州北部的一道屏障。然而,这片土地却饱经沧桑。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后,南匈奴投降汉朝,汉朝常年征调南匈奴部兵卒与北匈奴作战。到了汉末,休屠各与南匈奴贵族担忧汉朝征发匈奴军队的举动永无休止,于是休屠各鼓动南匈奴反叛,侵扰边境,致使并州陷入大乱。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雁门等郡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
如今,周潜将目光坚定地投向了南匈奴,决心收复被南匈奴荼毒的汉家土地,纳入自己的治下。“汉家朝廷无法保护的黎民百姓及土地,由我周潜守护!”周潜心中怀着坚定的信念,他深知国家的土地一寸一毫都不容丢失,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无数百姓的希望与未来。
(http://www.xwcsw.com/book/GIIEIF-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