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凡细心决定引导孩子们的兴趣和学习方向,聚焦在天文、物理、高等数学、化学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艰深晦涩、接触门槛高、日常交流少的领域。这些学科知识深邃,即使孩子们展现出远超年龄的理解力,外行人(包括大部分普通教育工作者)也很难准确判断其深浅,只会觉得“这孩子真聪明,对星星/数字感兴趣”。这为他们的“异常”提供了一个天然的、不易被质疑的“保护色”。相反,像社交技巧、情商表现、运动能力等容易引起同龄人比较和广泛关注的方面,则需要引导他们维持在“优秀但不离谱”的水平。
在十六岁心智相对成熟、具备一定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经验之前,尽量避免让他们过多接触和显露需要复杂社会化技能或容易引起广泛关注的领域(比如过早参与商业活动、成为公众瞩目的“神童”等)。核心的“藏拙”能力,最终要靠孩子们自身的理解和自觉。这需要父母长期、耐心地引导,让他们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理解隐藏是为了更长远的自由和安全。周凡相信,以孩子们的天赋,理解并接受这一点并非难事。
家庭十分重要。必须得到林婉儿的全力支持。周凡决定今晚就和妻子深谈,告知她孩子的特殊之处(部分可告知的),以及他深思熟虑后的引导计划。岳父岳母那边,也需要适当透露一些,强调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让他们在日常照料中配合引导,避免无意间在外人面前过度夸耀孩子。
周凡看着重新在床上爬来爬去、偶尔抬头对他露出无齿笑容的两个儿子,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是骄傲,是担忧,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儿子们柔软的发顶,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低语:“凌云、凌霄…爸爸知道你们很特别。别怕,爸爸会保护好你们。我们慢慢来,一步一步走稳。在你们足够强大之前,那些星星大海般的智慧,我们先悄悄藏在心里,好吗?”
两个小家伙似乎感应到了父亲深沉的爱意和决心,停下了玩耍,再次抬起头,用那双洞悉力惊人的清澈眼眸,安静地注视着周凡。这一次,他们的眼神里没有了试探,只有一种懵懂却全然的信任。周凡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目标又多了一个:不仅要守护好来自星海的秘密,更要守护好这两个承载着非凡天赋与无限可能的幼小生命,引导他们在平凡的人间,安全地、智慧地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份责任,比他空间里的任何宝藏都更珍贵,也更需要他付出全部的智慧与耐心。休息日的阳光依旧温暖,但周凡的心境,己然不同。他开始了另一场无声的、更需要智慧的守护之战。周凡的计划从微小的变化开始,首先让两个双胞胎先学点儿东西,现在学数学过早,但有一样东西孩子们都喜欢那就是涂鸦画画,周凡深知,改变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面对两个感知力超群的婴儿。他的计划如同最精密的微雕,从最细微、最自然处着手。
色彩的诱惑与观察的启蒙,摒弃了过早引入抽象符号的想法。数学?对婴儿来说太枯燥了。什么能天然吸引所有孩子的目光?行动立刻开始。他特意挑选了安全无毒的幼儿专用水彩颜料棒,色彩鲜艳饱和,笔触顺滑。又买了几本大开本的、图案简单明了的幼儿涂色本——上面有圆圆的太阳、绿色的树、黄色的小鸭子、红色的房子。准备工作就绪。
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趁着林婉儿还没下课,岳父母在客厅小憩,周凡在卧室地板上铺开一张巨大的防水垫。他把凌云和凌霄放在垫子上,自己则盘腿坐下,像一个充满好奇的大孩子。他没有首接把笔塞给孩子,而是拿起一支鲜艳的红色颜料棒,在崭新的涂色本上,非常慢地、一笔一划地涂起了那个“红房子”的屋顶。他一边涂,一边用清晰、温和的语调自言自语般说着:“红色…屋顶…红红的屋顶…” 他的动作刻意放慢,确保两个小家伙能清晰地看到笔尖划过纸张留下的轨迹,看到空白被色彩填满的神奇过程。
果然,两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立刻被吸引住了!鲜艳的色彩、父亲专注的神情、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这一切都充满了新奇的诱惑。他们停止了啃咬手中的软胶玩具,专注地看着爸爸“表演”。周凡涂完屋顶,又换了支绿色,开始涂旁边的“大树”,同样慢动作,同样清晰地说着:“绿色…大树…绿绿的叶子…” 他甚至故意让笔尖在纸面上停留一会儿,让色彩更浓郁,更吸引眼球。
观察了十几分钟,凌云首先按捺不住了。他伸出小胖手,咿咿呀呀地朝着周凡手里的绿色颜料棒够去。周凡心中暗喜,但没有立刻给他。他拿起一支崭新的蓝色颜料棒,塞到凌云手里,指着涂色本上空白的小鸭子轮廓:“来,宝宝,试试这个?蓝色…小鸭子…”凌云握着对他来说还有点粗的颜料棒,好奇地看了看,然后学着爸爸的样子,笨拙地、毫无章法地在那只鸭子轮廓上戳点、划拉。蓝色的痕迹歪歪扭扭地出现在纸上。
虽然离“涂色”还差得远,但这是一个巨大的开始!他理解了“笔”和“颜色”可以作用于“纸”!旁边的凌霄看到哥哥“创作”,也立刻来了兴趣,伸手要笔。周凡给了他一支黄色,引导他去涂太阳。很快,垫子上就充满了两个小家伙专注(虽然动作笨拙)涂鸦的身影,以及周凡温和的引导声:“对,这里是黄色…太阳…暖暖的…”
除了室内的引导,周凡开始有意识地增加带双胞胎外出的频率。小区花园、附近的儿童游乐区,成了他们新的“课堂”。他抱着或推着婴儿车,让凌云和凌霄观察其他同龄或稍大一点的宝宝。看他们如何蹒跚学步,如何咿呀学语,如何笨拙地玩滑梯,甚至如何因为抢玩具而哭闹。“看,那个小哥哥在学走路,摇摇晃晃的,宝宝们以后也会这样走哦。”
“听,那个小姐姐在叫‘妈妈’,宝宝们很快也能叫‘爸爸’、‘妈妈’了。”“那个弟弟摔倒了,哭了。所以我们走路要小心,对不对?”周凡的解说,并非只是描述,更是一种“锚定”。他在为孩子们建立一个关于“普通”婴儿发育节奏的参照系。让他们在观察中,潜意识地理解到:哦,原来其他小朋友是这样的。这种观察,有助于他们未来在与其他孩子互动时,本能地调整自己的表现,使其更符合“常规”,避免因差异过大而引起过多关注。同时,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看到其他宝宝爬行、玩玩具,也能激发凌云和凌霄去尝试这些“普通”的行为。
周凡深知,高速运转的“引擎”需要优质的“燃料”。孩子们远超常人的大脑活动,必然伴随着更高的能量和营养消耗。仅仅依靠配方奶,可能不够。他频繁出入图书馆,借阅了大量权威的婴幼儿营养学书籍和期刊。他研究各种营养素对大脑发育的作用:DHA、ARA、胆碱、铁、锌、各种维生素…他不再满足于市售婴儿食品的通用配方,开始着手为孩子们定制更“高能”的食谱。
(http://www.xwcsw.com/book/GJ0C0H-1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