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阅读道经获益匪浅

字体:     护眼 关灯

125阅读道经获益匪浅

 

周凡偶然间获得珍贵典籍和衣物,这些可遇不可求的宝物让他兴奋不己,双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小心翼翼地接过馈赠,深深鞠躬,额头几乎触到膝盖,诚挚地表达感激:“多谢道长厚赐!晚辈定当日夜研习,不负道长栽培之恩!”

为表谢意,周凡假装在背包中翻找,实则从神秘的空间里取出一串通体乌黑的手串。这串由 36 颗黑曜星奇石打磨而成的串珠,每一颗都犹如夜空中的繁星般闪耀着神秘的暗光,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这些珠子表面光滑如镜,触手生温,然而却又透着丝丝凉意,让人不禁感叹其材质的独特。

周凡双手恭敬地捧着这串珍贵的手串,他的目光落在那一颗颗黑曜星奇石上,眼中流露出对这串珠子的喜爱和珍视。他诚恳地对吴道长说道:“吴道长,此物虽非贵重之物,但因其材质特殊,晚辈特以此相赠,权当是晚辈的一点心意。”

吴道长微笑着看着周凡,他的目光落在那串珠子上,瞬间,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的精光。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串珠子绝非地球之物,其独特的材质和神秘的光芒让他立刻意识到这串珠子的来历不凡。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每颗珠子内部都隐约流动着星辰般的光华,这更证实了他的猜测——这串珠子很可能是由天外陨石打造而成。

见周凡神色诚恳,吴道长心中暗喜,他含笑接过手串,放入袖中,然后和蔼地对周凡说道:“善信有心了。此等宝物,实乃贫道之幸。”他轻抚着自己的长须,似乎对这串珠子十分满意。

接着,吴道长热情地邀请周凡:“山中清寂,善信若不嫌弃,可在此多盘桓几日,岂不美哉?”周凡虽心中向往山中的宁静与修行氛围,但想到明日还需继续游山,不得不婉拒:“多谢道长美意。只是明日还需继续游山,不便久留。”老道了然点头,告知自己的行程:“既如此,善信自便。贫道明日亦需下山赴蓉城参加道教学会。”

周凡回到静室,迫不及待地点亮油灯,开始研读《道德经》。昏黄的灯光下,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活了过来,字里行间透出的智慧让他时而皱眉沉思,时而恍然大悟。特别是老道亲笔所写的朱批注解,更是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玄妙世界的大门。窗外,一轮明月悄然升起,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棂,与室内的灯光交织在一起,为这个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周凡盘腿坐在静室的蒲团上,小心翼翼地将那本道经放在膝头。油灯昏黄的光线在纸页上跳动,映照出老道士亲笔所写的朱批小字。这些注解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泛泛之谈,每一处批注都凝聚着老道数十年的修行体悟,字迹清瘦有力,墨迹渗透纸背,仿佛要将毕生所学都倾注其中。

随着阅读的深入,周凡凭借今非昔比的智商、想象力和解读能力,对“道”有了诸多感悟。“道”是一个超越时空的终极存在,它先于天地而生,独立于万物之外却又内在于万物之中。这种既超越又内在的特性,使“道”成为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正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只能通过首觉体悟。

当周凡读到“道可道,非常道”这一章时,老道的批注格外详尽。朱砂小字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经文周围,勾勒出一个立体的理解框架。最引人注目的是页边一幅微型太极图,阴阳鱼眼处分别标注着“有”与“无”二字,周围辐射出无数细线,连接着经文中的关键词。这让周凡深刻理解到,真正的道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它超越了我们的语言和概念,我们只能通过首觉和体悟去感受它的存在。“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这句话也强调了人应该承认自己认知的有限性,不要自以为是,而要顺应天道,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道的真谛。

继续深入研读,当读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时,周凡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宇宙演化的动态图景。最初是一片混沌的“无”,继而分化出阴阳二气,二者交感化生万物。这种理解与他体内的黑色空间产生了奇妙共鸣——那空间不正是一个独立于常规宇宙之外的“小天地”吗?周凡放下经书,闭目凝神,脑海中浮现出黑色空间的景象:那片无边无际的黑暗并非死寂,而是蕴含着无限可能的“无”的状态。当他需要取物时,物品便从“无”中自然显现,这不正是“有生于无”的体现吗?更神奇的是,空间内的时间流速与外界不同,完全超越了常理,恰如“道”超越时空的特性。

他回想起在诺顿星末世中使用空间的经历。面对暴徒围攻时,利用空间特性设下陷阱。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刻意为之的痕迹,最终却达到了最佳效果。在诺顿星动荡的末世环境中,这个黑色空间成为了生存的关键。当暴徒觊觎机库物资时,正是凭借对空间特性的理解,周凡才能巧妙设下陷阱,通过将航空燃料伪装成物资,利用空间瞬移能力全身而退。整个过程犹如“道”的运行般自然流畅——无需刻意操控,只需顺应规律。

黑色空间的变化莫测,恰似“道”的不可言说性。它时大时小,功能不断进化,完全超出了现代科学的解释范畴。这让周凡更加确信,宇宙中存在着许多超越人类认知的奥秘。正如古人通过观察自然领悟“道”的真谛,现代人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探索那些尚未被科学解释的神秘现象。

在这个科技发达却危机西伏的时代,重拾对“道”的思考或许能带来新的启示。周凡意识到,黑空间的运作规律与“道”的特性惊人地相似:它独立不改(不受外界影响),周行不殆(功能稳定),可以为天下母(孕育无限可能)。这个发现让他心跳加速——或许,通过研习《道德经》,他能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控这个神秘空间。

“道”本身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是一种“寂兮寥兮”的虚静状态,是万物的根源和归宿。只有当万物回归到这种虚静的状态时,它们才能不断地生长和发展。这就好比宇宙通过动态平衡来维持整体的和谐,而人为的“损不足奉有余”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自然界中,生态系统的平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如果人类过度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就会导致生态灾难的发生。

“道”还被比喻为“玄牝之门”,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意味着“道”就像一个神秘的生殖之门,是天地万物的生殖根源。它如同母体一般永恒存在,源源不断地孕育和滋养着宇宙中的一切。从微观的细胞分裂到宏观的宇宙演化,都离不开这种孕育和滋养的力量。生命的诞生、物种的进化,都是“道”的伟大创造。

此外,“道”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它先于天地而生,独立于时空之外,却又内在于万物之中。这意味着“道”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却又能在万物中体现出来。同时,“道”化育万物却不主宰它们,宇宙依自然规律运行,无需外力干预。例如,天体的运转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它们在自然的力量下和谐地运动着,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干预。地球上的西季更替、昼夜轮回,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是“道”在宇宙中的运行。


    (http://www.xwcsw.com/book/GJ0C0H-1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