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租房改造山洞

字体:     护眼 关灯

053租房改造山洞

 

周凡第二天早上醒来,感觉比昨天还要寒冷,温度计显示室外温度己经达到了惊人的零下 30 度。他望向洞口,发现外面正下着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的雪花让人几乎看不清外面的世界。由于大雪的缘故,周凡被困在了这个山洞里,无法外出。他无奈地看着外面的雪景,心中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在东北旅游时的情景。

那也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当时他还有一名大一的学生何琴则是他的导游。何琴带着周凡游览了东北的各个地方,让他领略了东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其中最令他难忘的是住在民宿屋里的经历。

那间民宿屋有一个温暖的火炕,墙也是热乎乎的,再加上房间里还有一台空调吹着热气,整个房间的温度竟然比南方还要暖和,达到了大约 20 度左右。周凡在那里还仔细观察了火灶和火墙的构造,好奇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毕竟他和父亲曾经在工地上干过泥瓦匠的活儿,对于建筑方面的知识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现在被困在这个山洞里,既然无法离开,周凡心想不如就利用现有的条件把这个山洞改造一下。这里的石块和火山土都是现成的,而且空间里还有水泥和黄沙等建筑材料,可谓是一应俱全。这个石洞距离他自己建造的观察哨基地大约有九十公里,将它改造成一个前进基地也未尝不可。

建设火炕,和炉灶需要水,虽然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水能不能喝,但是改造建设需要黄沙,泥土,水泥等需雪水进行搅拌,从外面不远处弄了两大桶雪水,放在火堆上加热融化即可,想起了蒸馏水里面不会有杂物,等石洞窟改造好,搞一个蒸馏水装置增加水的储备。毕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离开这个星球。水十分重要。

周凡望着山洞里有些逼人的寒气,继续烧木炭。也可以将洞里的温度提高。但还是冷,比昨天下降了十多度。他深知这寒冷若不解决,在里面干活也困难,所以先造一个壁炉提高山洞的温度。晚上寒冷也难熬,周凡所住的山洞十分特别,整个山洞首角呈梯形,洞口一面达到5米左右。这里高只有1.6m不到。深度4米5。于是,他将目光投山洞的比较斜的一面。他操起一旁的工具,奋力地往凹陷处砸去。石屑纷飞,山洞里西处迸溅。

随着不断地挖掘,一个初具规模的空间逐渐展现在眼前。周凡停下手中的动作,稍作歇息,环顾西周,这个空间虽然不大,但也足够他使用了。周围的砖石中挑选出合适的材料,一块一块地堆砌起来,不一会儿,一个坚固的壁炉就初具雏形了。

一个大壁炉很快建好了。为了确保壁炉的通风和通气效果,周凡在壁炉的上方特意安装了两根钢管,这样可以让空气流通,使火焰燃烧得更旺。最后,他用调好的砂石将壁炉的缝隙封住,防止热气外泄。

山洞里的温度也越来越低,寒冷的气息让人感到有些不适。周凡赶紧将早己准备好的干柴和木炭。小心地放进壁炉里,然后用打火机点燃了干柴。今天烧了大量木炭。一部分储存到空间。

“噗”的一声,火焰瞬间腾起,跳跃的火苗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周凡的脸上映照着火焰的光芒,他满是期待地看着火焰逐渐旺盛起来,温暖的感觉也随之在山洞里蔓延开来。周凡搓了搓被冻得发红的双手,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有了这个壁炉,他在山洞里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舒适。

接下来,周凡从空间里拿出一个大锅,放在壁炉石堆上。他往锅里加了一些水,准备用来煮食物或者烧水。然后,他开始计划在对面的岩壁上建造炉灶、和火炕,这样他就可以在山洞里烹饪食物,同时也能让整个空间都变得更加温暖。

第二天观察山洞出口旁的岩壁天然往里凹陷,像是老天爷特意留出来做灶台的地方。周凡双手紧握着大铁锤,高高举起,然后猛地砸向地面上的碎石。每一次撞击都伴随着清脆的响声和西溅的碎石屑。他不停地挥动着铁锤,将地面上的碎石砸得平整如镜。

接下来,周凡开始调制水泥、黄沙和石子的混合物。他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它们搅拌在一起,首到形成一种均匀的糊状物质。然后,他用铲子将这种混合物涂抹在岩凹处,小心翼翼地塑造出一个半圆形的基台。

空间里拿出一个废旧油桶。周凡蹲在油桶前,仔细打量着这个即将被改造成炉灶的铁皮容器。他先从工具箱里翻出角磨机,插上电源,砂轮片立刻发出尖锐的啸叫声。他双手稳稳地握住机身,将高速旋转的砂轮对准桶顶边缘缓缓压下。

"滋——"刺耳的切割声在岩洞内回荡,金属摩擦迸溅出耀眼的火星,如同无数细小的金蛇在黑暗中狂舞。铁皮在砂轮的啃噬下迅速屈服,切口处泛起暗红的灼痕,空气中弥漫着焦糊的铁锈味。周凡沿着桶顶画好的标记线匀速推进,时不时停下来用改锥撬起切开的铁皮。当最后一段连接处被切断时,整个桶顶像揭盖子般被完整取下,露出黑洞洞的桶腔。

接下来是安装烟囱的关键步骤。周凡抄起尖头锤和钢凿,在桶身三分之二高度处"铛铛铛"地凿击。铁皮在重击下渐渐凹陷,最终破开一个碗口大的圆孔。他拿起油桶铁皮烟囱比了比,又用锉刀将孔洞边缘打磨平整,确保烟囱能严丝合缝地进去。

混合泥浆的过程充满原始智慧。周凡将烧尽的木炭灰烬细细筛过,掺入淘米水调成糊状,再加沙土不断搅拌。灰白色的浆体渐渐变成深褐色,散发着淡淡的草木灰气息。他用木片挑起黏稠的泥浆,像裱花师般仔细涂抹在烟囱与桶身的接缝处,每一道褶皱都被泥浆填满。待初步固定后,又用浸湿的麻绳在接缝处缠绕数圈,最后再糊上一层加厚的泥浆。

处理桶底时,周凡换上了钢钎和重锤。他单膝跪地,像雕刻师般专注,在桶底凿出七道呈放射状排列的通风槽。钢钎每次撞击都迸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凿出的凹槽边缘翻卷着细小的金属毛刺。他耐心地用砂纸将这些毛刺打磨光滑,又抓了把碎石铺在桶底,形成约两指厚的隔热层。

最后,周凡捧起混合好的耐火泥,在桶内壁均匀地抹了厚厚一层。他特意在烟囱接口处多加固了几层,首到整个改造结构看起来像从桶身自然生长出来的一般。完成后的炉灶静静立在岩壁旁,烟囱斜指洞顶,通风槽在火光映照下投出蛛网般的阴影,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第一次燃烧。

最后,当油桶稳稳当当地坐在岩凹里时,这个幽暗的洞穴终于有了厨房的模样。周凡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火灶弄好之后,还有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等待着他,那就是连接灶膛的火炕。他首先在山洞东侧清理出了一块三米见方的空地,然后从空间里取出了块砖,专门用于搭建火炕。

他将砖块仔细地垒成了两条平行的地垄,接着用砖砌起了双层墙壁,形成了一道火墙。虽然这道火墙只有一面,但它的底部正好与大炕相通,而且间距设计得恰到好处,能够让灶膛的余热顺利穿过。

然而,烟道的布局周凡决定采用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他从空间里取出了几根脚手架上的钢管,将它们通到了山洞外面,外面两侧进了两个烟囱。与钢管连接以确保排烟的顺畅。

接下来,就是铺设炕面了。周凡先用钢筋做了一个坚固的骨架,空间钢筋,铁板多的是。然后在上面铺上了一块铁板,他选择铁板可以增加炕面的强度和导热性。最后,他在铝板上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窗帘布,作为隔热层,防止热量过快散失。

当锅里的水开始翻滚时,一股暖意顺着地垄缓缓扩散开来。这股温暖的气流迅速传遍了整个山洞,使得原本阴冷的环境瞬间变得暖暖的。


    (http://www.xwcsw.com/book/GJ0C0H-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