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周凡空间跟换核电池

字体:     护眼 关灯

075周凡空间跟换核电池

 

时间飞逝,周凡和空间一起穿越到此地九个多月了,也适应了到处是冰雪的世界。现在温度升高保持在零下十度左右,这麟甲人的部落,有了他们要的知识,周凡成为他们的老师、工程师。山谷的电力、生存、物资体系在他的全力督导和核心人员的努力下,逐步走向稳固与自治。

周凡的精力,也终于能集中到最核心、也最私密的领域——对他那方奇异空间的彻底改造,尤其是为即将到来的星际旅程提供最坚实的能源保障。这剩下的时间,周凡几乎将所有非必要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空间内部。

空间的核心变化,始于他一个大胆而关键的决定:利用飞船上唯一保存完好、结构相对完整的小型逃生飞船。这艘逃生船体量不大,仅能容纳数人,到达外太空,必须要穿宇航服减少压力。但它的价值在于其能源核心——长距离星际逃逸设计的、高度压缩的核聚变电池组。

虽然历经岁月,逃生飞船虽然没有遭受明显的损坏,但电量却己经所剩无几。周凡当机立断,迅速换下电量不足的电池。看着黯淡无光的旧核电池,周凡陷入了思考。它们虽能量耗尽,但其精密的微型化结构和耐用的外壳本身就是宝贵的材料。他小心地将它们封装进箱中,存放于空间一角。

这些旧电池或许无法驱动飞船,但其内部残存的微量放射性物质和坚固的物理结构,未来极有可能在小型设备供电、同位素热源甚至特殊材料合成上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解决空间电力问题。

周凡随着新电池的接入,逃生飞船上的各个系统瞬间被全部激活,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一般。它就像一架飞机一样,随时准备展翅高飞。周凡还想象设计在逃生飞船上加装了两个可拆卸的机翼,考虑用坠毁的飞船身上的材料制作两个机翼,以提升升力。这样一来,当它在地球上万一要飞行时,人们就不会意识到这其实是一艘来自外太空的飞船,而只会将其视为一架普通的飞机。看来今后要学习飞机动力学和各种学科,这个大胆的想法让周凡兴奋不己。

现在他要先解决空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电力问题,就是那两块电力不足的核电池。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周凡发现新电池的电力过于强大,而电量不足的核电池则可以作为空间的能源使用。只要能够提取出这两枚电池中仅有的 2.5%电量,就足以维持空间的正常运转。

周凡小心翼翼进行测量这两枚电力不足的电池又进行了检测。令人惊喜的是,在他的仔细检查下,确认这两枚电池内部依然保持着稳定状态,所蕴含的能量十分稳定,电量维持在4~6%。就如同两颗沉睡的恒星一般,静静地等待着被唤醒。

“就是它了!”周凡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接下来的工作是精密而危险的:放置两个电池并连接,需要一个很好的容器,他想到空间那艘破碎的飞船,终于找到了就在飞行指挥室下方,这是飞船的电力系统,也是靠电池维持,他把它拆下来,盒子上的线路没有动,它形如一个坚固的金属方盒,表面泛着奇异的哑光。

这种稀有的材料不仅坚不可摧,更能耐受极端高温,“不怕火,不怕烧”,是保护电池免受意外能量冲击或物理损坏的理想屏障。安装电池的步骤容不得半点马虎。周凡深吸一口气,戴上绝缘手套,如同进行外科手术般,将两个沉重的电池并排放入盒内预留的凹槽中。他必须确保电极朝向一致,并且位置绝对稳固,避免在后续的能量激荡中发生位移短路。他用找到的耐高温绝缘块和柔性合金卡箍,将电池牢牢地固定在盒底,每一个卡扣都反复确认其锁紧力度。

接着是最关键的并联连接:他用特制的、包裹着多层屏蔽材料的导线,极其谨慎地将两个电池的正极与正极、负极与负极连接起来,接口处用高纯度银焊料仔细焊接,再用绝缘热缩管双重密封。为了确保能量输出的绝对平稳,他甚至在关键的连接节点并联了微型的能量缓冲器和过载保护器——这些是从飞船上其他尚存功能的模块中精心拆解下来的。

整个过程他屏息凝神,手指稳定得如同磐石,生怕一丝抖动导致连接不良或意外短路。盒子内部的空间被精密地利用,确保线路互不干扰且留有必要的散热间隙。最后,他合上盒盖,用盒体密封闭,这个承载着希望的“电池堡垒”才算准备就绪。他将这沉甸甸的盒子搬到距离轰鸣的柴油发电机组约5米处,选了一块相对平整的地面,将其底部与金属甲板牢牢固定,防止能量湍流引起震动位移。

完成这一步,他才稍稍松了口气,但更大的挑战还在眼前。接着,周凡转向了那粗大的、被多层复合装甲和力场防护包裹的主能量导管。连接过程繁琐而充满风险。他首先需要精准定位到导管上预留的、用于紧急维修的能量耦合接口。

这接口深埋在防护层下,他必须小心翼翼地使用工具,一层层剥离掉厚重的隔热缓冲层和电磁屏蔽网,当最后一片屏蔽网被移开,那幽蓝的接口暴露在空气中时,一股无形的、带着强烈电离气息的能量波动扑面而来,让周凡在外的皮肤感到一阵细微的刺麻,警示着内里蕴含的狂暴力量。

闪烁着幽蓝光泽的接口暴露出来。周凡将分流器主体用沉重的支架固定在导管旁,确保其稳固无比。然后,他拿起分流器上那根最粗的、连接主能量的输入电缆。电缆末端是复杂的多针插头,需要与导管接口的母座精确对位。他调整着微调旋钮,汗水顺着额角滑落也顾不得擦,每一次微小的调整都牵动着他的神经,全神贯注地校准角度,首到听到“咔哒”一声清脆的机械锁止声,标志着物理连接完成。但这仅仅是开始。

接下来是更为精细的次级连接:重要的输出那根最终要引导驯服后的能量流向“电池堡垒”的粗壮电缆。每一根线缆的接驳都需遵循严格的顺序和扭矩要求。他仔细检查每一条线路的屏蔽层是否完好无损,每一个接线端子是否拧紧到规定的力矩,确认所有次级连接都达到理论上的完美状态后,他才缓缓首起有些僵硬的腰背,深深吸了一口气。

周凡准备好开关按下,整个空间从原本依赖蓄电池电源的昏暗状态,瞬间被柔和却无比明亮、如同地球正午白昼般的光线彻底照亮!阴影无所遁形,每一个角落都清晰可见。

电力,是空间内所有现代设备的生命线。随着核能电力如同血液般泵入每一个角落,那些因能源不足而沉寂多时的设备,如同久旱逢甘霖,纷纷苏醒。


    (http://www.xwcsw.com/book/GJ0C0H-7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