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汴梁城阴雨连绵,林夏站在义庄门口,手握着手术刀的手微微发抖。王接生婆撑着油纸伞,皱纹里满是担忧:"林姑娘,这可是官府明令禁止的......"
"我必须弄清楚。"林夏看着面前的产妇尸体,想起上个月连续三例产后高热而死的病例,"她们都死于相同的症状:高热、抽搐、肌肉僵首,像是......破伤风。"
兽医的解剖经验让她对尸体并不陌生,但给人类做病理解剖还是第一次。当手术刀划开腹腔时,一股腐臭味扑面而来,王接生婆当场呕吐起来。
"看这里。"林夏指着子宫切口,"伤口周围的肌肉发黑,说明感染严重。但她们生产时都用了消毒器械,为什么还会感染?"
她取下样本放在显微镜下,果然看到了破伤风梭菌特有的鼓槌状芽孢。回忆起现代兽医教材里的描述:"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粪便中,通过伤口感染......"
"王婆,"林夏突然抓住老人的手,"接生时用的脐带绳,是从哪儿弄的?"
"就从布庄买的粗麻布......"老人脸色煞白,"难不成......"
"麻布上有细菌。"林夏站起身,脱下染血的围裙,"必须改用消毒后的丝线结扎脐带,产房里的所有布料都要高温蒸煮,包括产妇的被褥。"
回到医馆时,天己经黑了。林夏顾不上吃饭,连夜写了数十张告示,贴在汴梁城各处:"产后高热乃伤口感染所致,接生需用沸水蒸煮器械及布料,违者必究!"
然而,保守势力的抵制比想象中激烈。太医院发文称林夏"妖言惑众",张景年在朝会上弹劾她"诋毁传统接生术"。更有甚者,在医馆门口焚烧麻布,宣称"驱邪避灾"。
转折发生在十月初十。当朝贵妃难产,太医院的接生婆们用传统方法折腾了一夜,胎儿仍未娩出。皇帝急得团团转,最终不得不传林夏进宫。
"若保不住皇子,你全家问斩。"张景年在宫门口阴狠地说。
产房里,贵妃己经陷入昏迷,腹部高高隆起。林夏摸了摸胎位,突然想起给母马助产的场景。她转身对宫女们下令:"烧一大锅开水,把所有接生工具和布料煮半个时辰。"
"这是产房,岂能烧水?"稳婆头领反对,"会冲了喜......"
"再废话,皇子就没了!"林夏厉声打断,"不想死就照做!"
当消毒后的手术刀划开羊水袋时,张景年突然冲进产房:"你竟敢用兽医的法子......"
"滚出去!"林夏抓起酒精棉球塞给他,"不想沾上人命,就去给我守着宫门。"
手术进行得惊心动魄。当胎儿娩出时,贵妃己经没有了呼吸。林夏顾不上缝合伤口,立刻进行胸外按压——这是她从现代急救课上学来的心肺复苏术。
"林大夫,娘娘没气了......"宫女们哭成一片。
"我说了算!"林夏满头大汗,"拿人参汤来,撬开她的嘴!"
半个时辰后,贵妃突然咳嗽着吐出一口淤血。林夏看着怀中啼哭的皇子,终于松了口气。皇帝大喜过望,当场赐封她为"护国医女",特许在汴梁城设立"产后护理坊"。
消息传到太医院时,张景年正在烧毁林夏的告示。下属匆匆来报:"大人,贵妃的脐带伤口愈合良好,宫里的嬷嬷们都在学林大夫的'蒸煮消毒法'......"
"随她们去。"张景年将告示扔进火盆,看着"消毒"二字在火焰中蜷曲成灰,"但记住,以后太医院的接生记录里,不许出现'林夏'二字。"
是夜,林夏在笔记本上画下破伤风梭菌的形态图,旁边写着:"原来古代没有'无菌'概念,连太医院都在用未消毒的布料接生。陈景铄,你说现代的我们嫌兽医脏,可在古代,人的命还不如牲畜金贵。"
她望着窗外的明月,想起在动物医院时,每只幼崽出生后都会被放进无菌保温箱。而现在,她只能用煮沸的麻布和酒精棉球,为人类的婴儿搭建简陋的"保温箱"。但至少,情况在变好——越来越多的接生婆开始用她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产妇不再不明不白地死去。
或许,这就是她穿越的意义——用兽医的眼睛,看见人类医学的盲区;用现代的知识,补上古代的缺口。哪怕前方荆棘密布,她也会走下去,因为她是林夏,是兽医,更是生命的守护者。
(http://www.xwcsw.com/book/GJACID-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