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琉璃墨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9章 琉璃墨韵

 

霜降后的日头泛着层毛玻璃似的白,檐角垂下的冰凌子叫北风刮 得叮当作响。

我搁下朱笔,揉了揉酸胀的腕子。案头堆着的折子 己批了大半,最上头那本还沾着点胭脂印 —— 昨儿旻宁练字时偷 盖的, 说是要给阿玛的奏章添些颜色。

" 主子, 车马备好了。 " 小七在帘外回话, 呵出的白气在锦帘上洇 出团湿痕。

我起身时, 惠芯正捧着件玄狐大氅过来,指尖在领口

" 琉璃厂鱼龙混杂的, 让中情局多派 . . . . . . "

" 今儿只当个闲散旗人。 " 我笑着打断她, 任她将暖烘烘的手炉塞 进袖笼。

旻宁早蹿到廊下, 藕荷色棉袍外罩着件银鼠比甲,正踮 脚够檐下的冰柱子。朱珪候在垂花门边,靛青长衫外罩着灰鼠坎 肩, 怀里还揣着本《考工记》, 活脱脱个老学究模样。

马车碾过冻得梆硬的青石板,西华门外市声渐沸。旻宁扒着车窗 首咂舌:

" 阿玛快瞧! 那个红脸关公的糖画比儿臣还高呢! "

我顺 着他手指望去,果然见个老翁举着铜勺,糖丝在青石板上龙飞凤 舞。 斜对角书肆前悬着幅《清明上河图》摹本, 风一吹, 画上汴 河仿佛真要淌出水来。

" 殿下可知这琉璃厂的来历? " 朱珪捋着花白胡子, 眼睛却瞟向路 南的荣宝斋, " 永乐年间修建紫禁城, 此处原是烧制琉璃瓦的窑 厂。 后来窑火虽熄, 文脉却传了下来。 "

他说着从袖中摸出块黑黢黢的瓦当, " 您摸摸这冰裂纹 —— 正德年的老物件, 当年窑变 时定的纹路, 比宫里新烧的还润三分。 "

旻宁抢过瓦当对着日头照, 忽地 " 咦 " 了声: " 这里头有星星! " 细 碎的云母在陶土间闪烁,恰似银河倾泻。

我心头微动,想起容妃 生前最爱的琉璃盏, 也是这般盛着碎光, 在她指尖流转生辉。

行至汲古阁前, 掌柜的早迎出来打千儿: " 贵客可是要寻宋版书? 昨儿刚收了套《营造法式》, 墨色如漆, 连虫蛀的缺页都用金箔 补了 . . . . . . "

我摆手止住他话头,径自走向博古架。旻宁却蹲在角落, 盯着个铜胎掐丝珐琅盒挪不开眼。那盒盖上嵌着幅微缩的《千里 江山图》,青绿山水间竟有艘米粒大的画舫,舱窗里还透出烛光。

" 这是苏扬匠人的绝活, 唤作 ' 鬼工球 ' 。 " 朱珪拈起盒边铜匙轻轻 一拨, 画舫霎时顺水流淌起来, " 前明有个巧匠, 能在核桃壳里 雕出三百罗汉。 可惜雍正爷嫌其 ' 奇技淫巧 ' , 这些手艺险些绝了 脉 . . . . . . "

" 治国如烹小鲜, 既要有铁锅炒江山的火候, 也少不得雕花萝卜 的点缀。 " 我着盒上起伏的山峦, 忽觉袖中手炉发烫。

旻宁 仰着脸似懂非懂, 倒是掌柜的扑通跪下: " 贵人这话, 比小的收 过的任何孤本都金贵! "

日头西斜时,我们拐进条幽深胡同。松竹斋的匾额半掩在枯藤下, 墨香混着松烟味飘出老远。掌柜张仰山正在案前拓印,听闻门帘 响动, 抬头时鼻尖还沾着点朱砂。

" 贵客要印帖子?小店有乾隆三十年的澄心堂纸, 用黄山松烟 墨 . . . . . . " 他话说一半突然噤声,目光在我腰间蟠龙玉佩上打了个转, 额角瞬间沁出冷汗。

我示意三喜拦住他要下跪的架势,指尖拂过案上未干的《金刚经》 拓本: " 听闻张掌柜祖上替武英殿制过铜活字? "

" 乾隆二十八年, 老朽曾祖父督造过《西库全书》的聚珍版。 " 张 仰山腰板挺首几分, 从多宝阁取下个乌木匣, " 您瞧这 ' 永 ' 字 —— 当年用云南贡铜掺了金粉, 十万个字丁里挑不出两个重样的。 "

旻宁凑过来看新鲜, 鼻尖几乎贴上铜活字: " 阿玛, 这比儿臣描 红的本子还齐整! "

朱珪却摇头: " 活字虽妙, 终究少了刻本的气 韵。 你摸摸这《兰亭序》的雕版 ——" 他引着孩子的手抚过梨木 纹理, " 刀锋入木三分, 连王右军笔锋的牵丝都刻出来了。 "

窗外暮色渐浓, 我叩了叩案上宣纸: " 若要在纸币上做暗记, 掌 柜的有何高见? "

张仰山瞳孔倏地缩紧,转身从密室捧出个鎏金匣。掀开黄绸,里 头躺着张宝钞样稿, 对着烛光竟显出观音坐莲的暗纹: " 这是洪武年的水印技法,将湿纸覆在雕纹铜板上捶打。如今掺了西洋的 透视画法, 还能让墨色随光变幻。 "

他蘸取青金颜料在纸上一点, 那翠色竟在移动间转为绛紫: " 波 斯来的变色矿料, 碾粉时加了鲛人胶。 更绝的是这纸 ——" 他撕 下一角投进茶盏, 薄如蝉翼的纸页霎时透出龙纹, " 用的是徽州 青檀皮, 浸过黄山云雾茶汁, 寻常水火根本伤不得分毫。 "

朱珪忽然轻笑: " 洪武宝钞当年贬得不如废纸, 掌柜的倒敢揭朝 廷伤疤? "

" 坏的不是技法,是人心。 " 张仰山抖着手点燃水烟袋, " 永乐年郑 和下西洋那会儿,市面上一张宝钞能换三斤胡椒。后来官仓空了 还拼命印钞 . . . . . . "

他瞥见我神色,慌忙改口, " 自然, 如今圣天子在 位 . . . . . . "

" 如今要印的 ' 龙票 ' , 须比胡椒实在。 " 我打断他, 袖中抖出幅黄 绫画轴。

展开处, 蟠龙绕柱的图样间藏着满汉蒙藏西文小字,龙 睛处空着两点朱砂: " 此处要点上变色瞳仁, 持票者对光可见 ' 天 下太平 ' 西字。 纸缘要嵌金丝云纹, 水印用太和殿藻井的蟠龙样 式 —— 可能办到? "

张仰山扑通跪下, 烟袋锅子在青砖上磕出火星: " 给草民三个 月 . . . . . . 不, 两个月! 必让龙票比顺治年的户部官票还精致! "

归途上, 旻宁伏在我膝头昏昏欲睡。

朱珪望着车外流转的灯火, 忽道: " 殿下可听过 ' 交子 ' 变 ' 废子 ' 的故事? 当年西川十六户钱 庄 . . . . . . "

" 我读过《宋史 · 食货志》 。 " 我撩开车帘,护城河上的冰面映着点 点河灯, " 但我的龙票, 要既能买米面油盐, 也能镇妖魔鬼怪。 "

远处传来打更声, 梆子敲在冻硬的夜色里。怀中小儿呢喃梦语, 袖中的龙票样稿微微发烫, 仿佛真有条活龙在蛰伏待起。


    (http://www.xwcsw.com/book/HFIDCJ-8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