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暗潮汹涌与危机四伏(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章 暗潮汹涌与危机四伏(上)

 

1923 年盛夏,烈日高悬,炽热的骄阳毫无遮拦地炙烤着奉天军事学院的每一寸土地。学院宽阔的操场上,热浪滚滚,仿佛一层无形的纱幕,扭曲着眼前的景象。学员们正迎着这股热浪,开展着高强度的战术演练。一辆辆坦克宛如钢铁巨兽,喷吐着浓烈刺鼻的尾气,沉重的履带在地面上碾压而过,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那声音仿若要将大地撕裂一般。与此同时,士兵们充满力量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他们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饱含着对胜利的渴望。这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激昂且壮烈的战斗乐章,不断地在操场上空回荡,掀起层层令人窒息的热浪。

章学良身着笔挺的军装,身姿如白杨般挺拔,威严地伫立在观礼台上。日光毫无遮拦地倾洒而下,将他的身影雕琢得更加坚毅。他抬手,用袖口轻轻拭去额头上不断渗出的汗珠,那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便化作一缕水汽,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时此刻,他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流露出一种无法被掩盖的欣慰之情。这几个月来,这些学员们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系统而又严苛的训练,他们在汗水与泪水中不断成长,如今的他们己经彻底脱胎换骨。

看呐,他们在训练场上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新式装备,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自然流畅。无论是那辆威猛无比、威力强大的坦克,还是那门火力凶猛、令人畏惧的火炮,亦或是那套刚刚投入使用的先进通讯设备,在他们手中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运用得恰到好处。

这些学员们就像是一群技艺高超的工匠,将这些新式装备雕琢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他们的每一个操作都精准无误,每一个指令都如行云流水,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在协同作战方面,学员们之间的默契更是令人赞叹。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彼此便能心领神会,配合得严丝合缝。面对复杂多变的战术指令,他们的执行能力也实现了质的飞跃,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反应,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和专业能力。

章学良心里非常清楚,眼前这得之不易的成果不过是暂时的平静罢了。东北地区的局势依然变幻莫测,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一样,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危机正无声无息地潜伏在每一个角落,仿佛是一头隐藏在黑暗中的巨兽,随时都有可能张开血盆大口,猛然扑向毫无防备的人们。

然而,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并未持续太久。1922 年的一个深夜,大帅府的书房内,章学良正全神贯注地对着系统界面,仔细研究新解锁的武器图纸。他眉头紧锁,时而轻轻下巴,时而微微摇头,沉浸在复杂的图纸细节之中。就在这时,一阵急促且有力的敲门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室内的寂静。“少帅!” 赵海匆忙推门而入,脚步急促,神色异常凝重,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关东军在南满铁路沿线大肆增兵,最新情报显示,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一场大规模军事演习!”

章学良面色凝重,剑眉紧蹙,抬手缓缓关闭了闪烁着军情的系统界面。南满铁路,作为东北至关重要的交通命脉,宛如一条钢铁铸就的主动脉,贯通着这片黑土地的经济与军事要冲。此刻,关东军在铁路沿线异动频繁,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此番来势汹汹,绝非善茬。章学良在原地踱步沉思,片刻后,神色一凛,扬声下令:“即刻通知‘破晓’特战小组,务必密切监视关东军一举一动,稍有风吹草动,立即上报!另外,传令兵工厂,所有生产线开足马力,加快武器弹药的生产。全军即刻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枕戈待旦,随时应对可能爆发的冲突!”

与此同时,远在汉斯国的情报人员紧急发回至关重要的消息。在慕尼黑,由小胡子领导的纳粹党以一种令人震惊的速度迅速崛起。大量源源不断的资助,如同丰沛的养分,持续滋养着纳粹党,使其势力范围不断扩张,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汉斯国政治舞台上的存在感愈发显著。

然而,随着纳粹党势力如滚雪球般壮大,其党内分歧也如隐匿在深海中的暗流,悄然涌动,且日益凸显。部分高层对来自东方的资助者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这些资助背后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目的。于是,这些高层开始不动声色地探寻这些资助背后的真实意图,内心的不安如同被点燃的小火苗,在不断蔓延。

章学良收到这份密电时,眉头瞬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这股在汉斯国迅速崛起的新兴势力潜力巨大,倘若能够运用得当,无疑将成为一股极为重要的助力。但其中所蕴含的诸多不确定性,又让他心生警惕。这枚看似极具潜力的 “棋子”,实则布满变数,稍有不慎,便极有可能引发难以预料、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与此同时,倭国关东军的增兵行动愈发明目张胆,他们在南满铁路沿线频繁举行军事演习,枪炮声时常划破宁静的夜空,给东北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恐慌。街头巷尾,百姓们忧心忡忡地议论着局势,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章学良一边密切关注着关东军的动向,一边思索着应对之策,他深知,一场严峻的考验即将来临,东北的命运悬于一线。

在东北那片广袤无垠、沃野千里的乡村大地上,教育改革宛如逆水行舟,正深陷于全新且棘手的重重困境之中。彼时,章学良将军怀着对东北未来的深切期许,大力推动教育普及,志在提升民众知识素养。他广募师资,西处奔走筹集资金,又努力克服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等难题,历经千难万险,才使得大部分适龄儿童踏入了学堂,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养分,开启探索世界的旅程。

然而,在那绵延无尽、交通极为不便的偏远山区,不少孩子依旧因艰难险阻而被拒于学堂门外。崎岖山路蜿蜒曲折,好似一条难以跨越的天堑,孩子们求学之路艰辛无比。他们常常需要徒步数小时,穿越陡峭的山坡、湍急的溪流,才能抵达距离最近的学校。有些孩子甚至在途中遭遇恶劣天气,被暴雨淋得浑身湿透,却依然坚持前行。

与此同时,家庭的极度贫困更是雪上加霜。这些山区的家庭,大多依靠微薄的农业收入维持生计,连基本的生活费用都难以负担,更别提学习所需的各项开支了。孩子们不仅缺少书本、文具,甚至连一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寒冬时节,只能穿着破旧的布鞋在冰天雪地中行走,双脚被冻得红肿、皲裂。

章学良听闻此事,内心仿若被熊熊烈火炙烤,忧虑如焚。在他心中,教育乃国之根本,对于这片饱经沧桑土地的未来而言,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深知,偏远地区孩子们的教育状况若得不到改善,国家的未来便如蒙阴霾。念及此,章学良毅然决然,当即决定放下手头诸多事务,亲自前往这些偏远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他要深入每一个角落,亲眼去看一看孩子们的真实困境,亲身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为这片土地的未来,为那些孩子的希望,踏出关键的一步。

出发那天,章学良褪去了平日里那身彰显威严的军装,换上了一身朴素无华的便装,仅带着寥寥几名忠心耿耿、值得信赖的随从。众人骑着健壮的马匹,迎着山间凛冽的冷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那条蜿蜒曲折、布满荆棘与坎坷的崎岖山路。一路上,山势险峻,道路狭窄,马蹄不时陷入泥泞之中,众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前行。但他们怀揣着希望,向着未知却充满挑战的前方毅然前行,决心为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带去一丝曙光。

“少帅,前方便是榆树沟了。听闻此地的孩童上学,需跋涉十几里的崎岖山路,一路艰辛异常。” 随从抬手,遥指着远处那片山坳,言辞间满是感慨。章学良闻言,缓缓抬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几间破败不堪的茅草屋,稀稀落落、歪歪斜斜地散落在起伏的山坡之上,在岁月的侵蚀下摇摇欲坠。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像是大地干裂的缝隙,隐没在丛生的杂草之中,时隐时现,仿佛在诉说着这里交通的闭塞与生活的艰难 。

踏入村子,只见村口处一群孩子正欢快嬉闹。他们身上的衣衫破旧不堪,补丁摞着补丁,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章学良目光扫过这些孩子,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酸涩。他缓缓蹲下身来,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轻声问道:“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去学堂念书呀?” 一个身形瘦弱的小男孩从人群中探出头来,眼神中既有对知识的渴望,又透着几分胆怯,小声说道:“想!可家里穷,实在拿不出钱,而且去学堂的路又远得很……”


    (http://www.xwcsw.com/book/EEIACG-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