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反击布局,步步为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章 反击布局,步步为营

 

林羽站在旧书店门口,仰头望着三楼那扇紧闭的木窗。

枯绿萝的藤蔓在风里晃出残影,像只垂死的手。

他摸出手机,给周九发了张照片——褪色的红砖墙,掉漆的木楼梯,连台阶缝里的青苔都拍得清晰。

"到三楼了发消息。"周九的回复秒回,后面跟着三个感叹号。

木楼梯吱呀作响,每一步都像踩在老化的弹簧上。

林羽贴着墙走,皮鞋尖蹭到台阶边缘的木屑。

三楼转角飘来霉味混着旧书的纸香,最里间的门虚掩着,门缝漏出一线昏黄。

他屏息推门,入眼是满墙的旧地图。

明代的《舆地图》、清代的《长江图》,甚至还有张泛黄的《都江堰水利图》。

正中央的木桌后坐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帽檐压得低,变声器处理过的声音像砂纸擦玻璃:"坐。"

林羽拉了把椅子,金属椅脚刮过地板的声响让他后颈发紧。

他盯着男人推过来的牛皮纸袋,封条上印着"星轨文化"的烫金logo——那是最近在网上炒野史最凶的营销公司。

"李十。"男人突然摘了变声器,声音沙哑却清晰,"前星轨内容部主管。"他掀开帽檐,左眼下方有道淡疤,"上个月他们要我伪造'诸葛亮用火药攻城'的'考古证据',我拒了。"

林羽的手指在桌下收紧。

他想起最近被网友疯传的"三国火器说",当时他在首播里用《天工开物》打脸,结果评论区瞬间涌来上千条"酸了""蹭热度"的弹幕——现在想来,那些账号头像都是统一的灰色动漫小人。

"孙八是他们养的水军头。"李十抽出一沓打印纸,最上面是聊天记录截图,"你们上回首播讲李冰,他团队连夜翻《华阳国志》找漏洞。

下周三......"他顿了顿,推过个U盘,"他们准备了套'李冰用熟竹筑石笼'的伪证,找了个'水利专家'当托儿。"

林羽的呼吸一重。

周九之前让学生问的"生竹熟竹"问题突然在脑子里炸响——这正是李冰当年的关键细节。

《华阳国志》里明明白白写着"取岷山生竹,浸江百日成篾",若孙八团队真用了熟竹当论据......

"为什么帮我?"他盯着李十的疤,"星轨给的钱不够?"

"他们上个月让我往杜甫的诗里掺'杨贵妃秘史'。"李十扯了扯嘴角,那道疤跟着抽动,"杜工部要是知道后世有人拿他的诗给野史当跳板......"他低头翻开牛皮纸袋,露出里面的劳动合同解约书,"我被开了,赔偿金扣得只剩零头。"

林羽的手机在裤袋里震动,是周九的视频邀请。

他按下接听,周九的脸立刻填满屏幕,背景是堆满史书的办公桌:"老林,我查到那号码是虚拟号,但定位到旧书店附近——你旁边那人是谁?"

李十对着镜头抬了抬下巴,周九的瞳孔猛地一缩:"李十?

我去年参加过星轨的研讨会,见过你!"他抓起桌上的马克笔在白板上画圈,"他们是不是要搞'专家反杀'?"

"猜中了。"李十把U盘推给林羽,"里面有他们的策划书,包括专家的联系方式。"他看了眼手表,"我只能留半小时,警察的追踪系统三分钟后会扫到这层楼。"

林羽捏紧U盘,指节发白。

他突然想起高中竞赛时,自己为了一道秦汉漕运题翻遍《九章算术》的劲头——原来有些火,从来没灭过。

"老周,联系水利学院的张教授。"他对着手机说,"让他准备李冰石笼的材料考据。

另外......"他转向李十,"能约到那个'专家'吗?"

"明晚八点,城南咖啡馆。"李十站起身,鸭舌帽重新压下,"他爱喝蓝山,加三块方糖。"他走到门口又停住,"林先生,你们首播时,我会让几个前同事在星轨群里放消息——他们内部现在乱得很。"

门"吱呀"一声合上,林羽盯着空荡荡的座椅,耳后银杏胎记热得发烫。

他摸出U盘插进手机,策划书的标题刺得眼睛生疼:《古今对话首播间狙击方案——借李冰话题彻底瓦解其公信力》。

周九的声音从手机里钻出来:"我让人盯着孙八的账号了,他今晚八点要开预热首播。"停顿两秒,"老林,你看窗台上的绿萝。"

林羽转头,那盆枯了的绿萝藤蔓上,不知何时系了根红绳——和李十刚才摸过的牛皮纸袋封绳颜色一模一样。

"是暗号。"他低笑一声,把资料收进帆布包,"老周,把首播设备的备用麦克风多备两套。

另外......"他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帮我联系省博的纪录片团队,周三首播时让他们做个实时录播。"

手机屏幕亮起,日历提醒弹出:"距离首播还有24小时"。

林羽把帆布包搭在肩上,走出旧书店时,晚风掀起他的衣角,露出里面别着的微型录音笔——红灯还在静静闪烁。

街角的路灯次第亮起,他摸出手机给李十发了条消息:"明晚八点,我穿灰衬衫。"按下发送键的瞬间,微信提示音响起,是周九发来的截图——孙八的预热首播标题己经挂出:《李冰治水?

我请了真专家拆穿首播间的历史骗局》。

林羽望着那行字,指尖在屏幕上悬了两秒,最终敲出个"好"字。

他抬头看向天空,月亮刚爬上梧桐树梢,像枚将落未落的银钉。

真正的雨,要来了。

首播间的顶灯在林羽额角投下细碎光斑,他盯着倒计时屏上跳动的数字——00:00:05。

周九调试收音设备的手顿了顿,塑料麦克风套擦过桌面发出轻响:“老林,李教授的投影信号己经稳定,张水利专家的连线也确认了。”

林羽指尖无意识着衬衫第二颗纽扣——灰色衬衫,和给李十发的消息对上了。

他能听见自己喉结滚动的声音,后颈被空调风扫过的凉意,混着耳后银杏胎记微微发烫的痒感。

这是他第三次深呼吸时,首播间突然泛起淡金色的涟漪,像有人往平静的湖面撒了把碎金。

“叮——古今对话通道己连接。”系统提示音刚落,穿着苎麻短褐的老者从金光里踏出来。

他皮肤晒得黝黑,眉骨高挺如岷山山脊,腰间还沾着未擦净的泥点——正是李冰。

弹幕瞬间炸成烟花:“我去,真的是李冰!”“这投影也太逼真了吧!”

林羽的喉咙突然发紧。

上回首播讲都江堰时,他对着《华阳国志》念“凿离堆,穿二江”,弹幕里全是“酸腐书生”的嘲讽。

此刻他望着李冰腰间那截半干的竹篾,突然想起李十给的U盘里,星轨策划书最后写着“用‘熟竹’击垮其专业性”。

“李冰大人。”他清了清嗓子,“晚辈想请教,您当年筑石笼,用的是生竹还是熟竹?”

李冰低头扯了扯腰间竹篾:“自然是生竹。取岷山刚砍的箭竹,浸在江里百日,等竹纤维泡软了,编成篾笼才禁得住江水冲。”他伸手比划,“若用熟竹——”突然嗤笑一声,“烧过烤过的竹子脆得很,装石头不到半月就得裂,那都江堰早让洪水冲没了。”

弹幕刷过满屏“知识盲区”“原来如此”,林羽的目光却扫过右侧监控屏。

孙八的账号“历史打假者”果然跳了出来,红色ID像团燃烧的纸:“主播这是提前背好的台本吧?我请了水利专家王教授,人家说熟竹更耐用!”

周九在导播间敲了敲耳麦:“孙八的预热首播数据涨了,他的‘专家’五分钟前开播了。”林羽的手指在桌下攥成拳,又慢慢松开——这是他和李十对过三次的时间点。

他看向镜头,嘴角扬起半寸:“既然有专家质疑,不如请他来首播间,和李冰大人当面聊聊?”

弹幕瞬间安静两秒,接着炸出“神仙互怼”“有看头了”。

林羽余光瞥见后台门帘动了动,李十穿着藏青色西装走出来,手里举着一台平板电脑。

他走到镜头前时,鸭舌帽檐刚好遮住左眼的疤:“各位观众,我是前星轨文化内容主管李十。”

首播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孙八的弹幕突然疯狂刷屏:“骗子!别信他!”但李十己经点开平板电脑,策划书截图占满首播间大屏:“这是星轨针对林主播的狙击方案,里面写着‘用熟竹伪证误导公众’。”他又调出聊天记录,“这是孙八和星轨运营的对话,每条五毛的水军费都标得清楚。”

李冰突然眯起眼:“水军?”林羽快速解释:“就是花钱雇人在网上说假话。”老者的脸瞬间沉下来,腰间竹篾被攥得咯吱响:“我修都江堰时,有民夫偷工减料,我让他在江边跪了三日。如今这些人偷的是千年的真相......”他的声音像岷山滚落的石子,砸得弹幕鸦雀无声。

孙八的账号还在挣扎:“你们合起伙来陷害我!”但周九的声音从导播间切进来:“刚收到平台通知,孙八账号因恶意造谣被封禁。”屏幕上那个红色ID突然变成灰色,像被浇了盆冷水的火。

首播结束时,林羽的手机在裤袋里震得发烫。

他随便划拉了几条消息——“终于有人治这些营销号了”“林老师下回讲谁?我蹲”——指尖却停在一条未读消息上:“赵六退出首播间”。

他抬头扫过观众席,穿深灰色夹克的男人正往门口走,走到台阶时突然回头。

那一眼像根冰锥扎进林羽后心。

赵六的嘴角翘着,左眼皮跳了跳——和孙八首播时挑眉的动作一模一样。

“老周。”林羽扯下麦克风,帆布包甩在肩上的动作带得衬衫下摆翻起,“查赵六的IP地址,还有他和孙八的聊天记录。”他望着赵六消失的门口,银杏胎记烫得几乎要烧穿皮肤,“另外......联系李十,今晚十点,老地方见。”

周九的声音从耳麦里传来,带着少见的严肃:“我己经让人调监控了。老林,你觉得......”

“他们没这么容易死心。”林羽抓起车钥匙,玻璃门被夜风吹得哐当响,“准备好资料,今晚我们得把网收得更紧些。”

路灯在他身后拉长成影,像根绷到极限的弦。


    (http://www.xwcsw.com/book/EH0EJI-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