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庄?慈善基金?”郑晗喃喃重复。
义庄古己有之,多为宗族内部互助。
慈善基金?
这听着似乎是外邦传来的新鲜词?
“对。”刘二福开始详细阐述他酝酿己久的构想,并刻意引导大家参与思考。
“捐产设庄,可由我们刘家率先捐出部分田产,其产出作为义庄的根基和启动资金。同时,号召并吸纳京城乃至各地与我们志同道合、有仁善之心的官绅、富商捐助。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如何确保这些捐助是自愿且可持续?如何避免被误解为摊派或勒索?家年,你来说。”
被点名的家年略一沉吟,立刻道:
“父亲,孩儿以为,此事重在诚与明。可效仿前朝义庄旧例,订立详尽的义庄章程…章程需言明,绝不与官府摊派挂钩,纯属民间自发善举……”
刘二福赞许点头:“不错,章程要立,公示要明,榜样先行。家安,书院中多有清贫志士,或可撰文宣扬此义举?”
家安会意:“父亲放心。此举利国利民,合乎圣人之言。书院同窗及师长,必乐于撰文颂扬其德,广布善念……”
“义庄收益,用于何处?晗儿,你最想帮助哪些人?如何帮?”刘二福将问题抛给郑晗。
郑晗精神一振,思索良久方道:
“爹,儿媳以为,当分三途:其一,助学…其二,赡养族中及地方上无依无靠的老人、孤儿等…其三,遇灾荒年景,开仓赈济。遇道路、桥梁损坏,出资修缮……”
“好,分门别类,精准施策。”
刘二福肯定道,随即看向两个孩子,
“那如何核查‘确有天赋且贫寒’?如何防止冒领、滥用?远哥儿,璟儿,你们想想,要是让你们去给真正需要帮助的哥哥姐姐们发糖,怎么知道谁最有需要呢?”
远哥儿眨着大眼睛,认真地说:“祖父,可以问问他们的夫子呀…还可以悄悄去他们家看看,是不是真的没米下锅。”
童言稚语,却道出了调查核实的关键。
璟儿也抢着说:“可以让里正爷爷作保,还要按手印。娘亲说过,做了好事也要有规矩。”
她强调了担保和契约的重要性。
家年笑着补充:“孩子们说的在理。此事需建立严密的核查机制…受助者需签订简单的承诺书…所有受助名单及资助情况,同样定期公示,接受捐助者及乡邻监督。”
家安补充道:“书院可派寒门学子担任义学巡视,利用休沐走访受助学子,既监督,亦勉励,形成良性互动。”
“设立义庄,捐资济困,功德无量。然坐吃山空,终非长久之计。如何让这慈善的活水源源不断,甚至越流越宽广?晗儿,家年,家安,你们好好想想?”
刘二福抛出最关键、也最具现代化管理思维的一环。
书房内陷入沉思。
郑晗蹙眉:“仅靠田租和后续捐助,恐难支撑长久,尤其遇大灾之年…”
家年目光一闪,结合工部经验道:“父亲,您的意思是…让义庄的本金生钱?用赚来的钱继续行善?”
“正是此理。”刘二福眼中精光大盛,“此乃慈善基金之精髓。义庄所募本金及田产,是根基,不可轻动。但其所产生的田租、铺租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进行稳健的投资增值。”
“那该如何投资呢?”
刘二福继续引导大家发散思维。
“买田置地?”郑晗想到最为传统的。
“安全,但收益相对固定,且良田难得,管理亦需人力。”刘二福点评。
“存于信誉好的大钱庄生息?”家安提出。
“比田地灵活,收益略高,但需甄别钱庄风险。”刘二福点头。
“投资于收益稳定的商铺?”家年想到京城一些老字号。
“需选行业稳定、经营有方的,最好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米粮、布匹、药材等。可委托可靠掌柜经营,义庄占股分红。”刘二福深入。
“璟儿,远哥儿,你们觉得义庄的钱还能怎么生小钱呢?”刘二福笑着问孙辈。
璟儿歪着头:“可以…可以借给好人家盖新房子,他们以后慢慢还钱给义庄?”
远哥儿则说:“祖父造大船要好多木头,义庄可以买一片山,种好多好多树,等树长大了卖给祖父造船,义庄就有钱啦。”
刘二福哈哈大笑,将两个孩子的话提炼升华:
“这些都很好。总结起来就是:安全第一,稳健增值;首选与民生相关、收益稳定的产业;宁要慢钱,不要险钱……”
家年立刻领悟其巨大意义:“妙!如此,慈善本金不仅保值,更能增值。
增值部分,一部分用于扩大慈善规模,比如增设医馆等,一部分再投入本金,形成‘善款生利,利再行善’的生生不息之局……”
刘二福神色转为严肃:“如此庞大的善款,涉及田产…权力不小,诱惑亦大……”
他目光扫过郑晗、家年、家安:“初期,义庄核心管理权,由晗儿全权负责。家年、家安从旁协助、监督……”
“爹。”郑晗心中剧震。
如此伟业,父亲竟毫不犹豫交由她主理。
感动之余,顿感那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托付,重逾千钧。
刘二福继续道:“未来,这义庄理事之职,将从刘家德才兼备的子弟中择贤传承。同时设立监理会,由捐助大户和地方贤达组成,负责查账和监督,形成制衡。
但最终决策权与人事权,必须握在刘氏主支手中。 此乃确保善业不偏航、不被他人窃取果实之根本。”
家年、家安郑重点头:“父亲深谋远虑。权柄在握,方能行稳致远,不负捐助者所托。”
“如此行事,成效如何?”刘二福最后描绘蓝图,“其一,广积功德;其二,光耀门楣;其三,荫庇后代。”
他看向郑晗,目光充满期许:“晗儿,这是一项泽被后世、名垂青史的伟业。你想要的尊重与成就,将在这条路上,由千千万万受惠者的感恩之心和世人的由衷赞誉,为你加冕。你可敢接下这副重担?”
郑晗早己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她离座起身,对着刘二福,对着丈夫和小叔,深深一福,声音哽咽却无比坚定:
“爹,儿媳敢,儿媳愿倾尽毕生心力,打理好义庄,经营好慈善基金。定不负爹的重托,不负夫君与小叔的支持……”
“娘亲加油。”
璟儿跳下椅子,抱住郑晗的腿。
“祖父,伯母,远哥儿长大了也要帮伯母管义庄,种大树。”远哥儿也大声说道。
家年扶起妻子,眼中满是骄傲与柔情:
“晗儿,我们一起。”
家安微笑:“二嫂,书院及学子,亦是义庄的助力。”
刘二福看着眼前齐心协力的家人,捋须大笑,豪气干云:
“好,一家人同心,其利断金。家年,你协助晗儿草拟详细章程。家安,联络可靠文士,为义庄撰文正名,广募善缘。晗儿,你着手清点可捐田产,并物色第一批可靠管事人选。我们刘家的大义恒业,就此起航。”
书房的灯火,映照着这一张张充满希望与力量的面孔。
窗外,冬夜寒星闪烁,仿佛也在见证着一个新的传奇:由一位不甘平凡的女子引领,在一个充满温情的家族共同托举下,关于慈善、责任与永恒价值的传奇,正缓缓拉开序幕。
郑晗的人生,从此踏上了远比后宅广阔、其光芒亦将惠泽万民的壮阔征程。
(http://www.xwcsw.com/book/EHHIHH-27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