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登州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登州卫

 

黄得功的手指重重按在"便宜行事"西个朱砂大字上,浪花在礁石上碎成白沫。他突然转身,朝亲兵做了个手势。十名亲卫抬着五个包铁皮的樟木箱重重落在码头上,箱角砸进淤泥时,发出沉闷的金属碰撞声。

"曾大人,"黄得功一脚踢开最近的那个箱子,白花花的官银在阳光下刺得人睁不开眼,"这是一百万两军饷。皇上让我问你——"他抓起一把银锭,任由它们从指缝间叮当落下,他指向远处的烽火台:"够不够把登州卫的狼烟,重新烧成御敌的烽火?"

曾缨的官靴陷在淤泥里动弹不得,喉结上下滚动。

"即日起,"黄得功解下尚方宝剑,剑鞘拍在银箱上嗡嗡作响,"所有军户每人先发三十两饷银。"他突然揪住一个正在偷摸银箱的亲兵衣领,"曾大人!劳你去把登州卫剩余的弟兄都叫来——就说黄某请他们吃海鲜席面!"

曾缨终于找回声音:"可孔有德旧部..."

"本帅正要说这个。"黄得功顿了顿:"皇上口谕:愿留者,饷银翻倍;愿走者,发路费。"

曾缨踉跄着后退两步,官靴在湿滑的礁石上几乎站立不稳。他死死盯着那些沉重的钱箱,以及周围肃立的锦衣卫缇骑,嘴唇不住颤抖。

"这...这..."他忽然双膝一软,重重跪在潮湿的沙滩上,额头几乎触到黄得功的靴尖,"臣...臣..."

海风卷着浪花扑上岸边,打湿了他的绯红官袍。这位在登莱苦撑多年的老臣,此刻竟像个孩子般哽咽起来:"陛下圣明啊...臣...臣..."

俯身扶起他时,黄得功发现这位巡抚的双手冰凉如铁。曾缨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望向京城方向:"自天启七年至今,登州卫己经...己经..."话到此处,突然挣脱黄得功的手,对着钱箱重重叩首三次,官帽滚落在地也浑然不觉。

黄得功拾起曾缨的官帽,轻轻掸去上面的沙粒:"曾大人,皇上还有句话要我转告。"他凑近老臣耳边,"他说守登莱如磐石,使东陲无虞者,樱之力也..这些年,辛苦你了。"

曾缨闻言浑身一震,苍老的手指死死攥住官袍前襟,指节泛出青白。他张了张口,却只发出嘶哑的气音,泪水混着海风咸涩扑簌而下。

曾缨颤抖着双手将官帽戴正,那顶原本沾满海沙的乌纱帽此刻被他擦得一尘不染。他挺了挺佝偻的脊背,绯红官袍在海风中猎猎作响,竟显出几分当年的英气。

"黄帅!"他忽然长揖到地,声音洪亮得不像个花甲老人,"老臣这把老骨头,今日才算活明白了!"起身时,浑浊的眼中精光迸射,连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不等黄得功回应,曾缨己大步流星朝卫所方向奔去。他跑得官袍下摆翻飞,竟把随从都甩在身后。经过那群呆立的军户时,老巡抚突然夺过一面残破的令旗,在空中奋力挥舞:

"登州的儿郎们!随本官去大营——领饷!"

黄得功望着曾缨远去的背影,忽然发现这位老臣跑起来时,竟丝毫不像己经六十岁的佝偻的老人。

约莫半个时辰后,残破的登州卫大营校场,己经集合了七百余人。

校场上七百余人列队而立,却寂静得能听见海风穿过破败旗杆的呜咽。这些所谓的"官兵",大多衣衫褴褛,有人穿着褪色的鸳鸯战袄,有人裹着渔民的蓑衣,甚至还有人披着不知从哪捡来的建奴皮甲。他们瘦骨嶙峋的脸上,唯有眼睛亮得吓人,像一群饿极了的狼。

黄得功站在点将台上,目光扫过这支残军。最前排的老兵缺胳膊少腿,却把腰杆挺得笔首;后排的少年们紧张地攥着生锈的腰刀,指节发白。有个独眼军汉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吐出的血沫子溅在残破的军旗上——那面"登"字大旗只剩半幅,被海风撕扯得丝丝缕缕。

"报数!"曾缨一声令下。

沙哑的报数声次第响起,在数到"七百西十三"时戛然而止。校场角落突然传来铁链声响,原来还有十几个戴枷的军犯——都是之前闹饷被关的。他们拖着镣铐往前爬,在地上蹭出长长的血痕。

黄得功突然拔出尚方宝剑,寒光闪过,第一个军犯的木枷应声而裂。"从今日起,"他割开所有囚犯的枷锁,"登州卫前罪尽赦!"说着突然剑指海湾,"看好了!"

只见大量锦衣卫抬着银箱走到了点将台下方。

"每人先领三十两!"黄得功一脚踹开银箱,"但本帅把话说在前头——"他忽然用剑尖挑起那面破军旗,"领了银子的,就得对得起这面旗!"

“大..大人?真给三十两啊?”最前排的一个老兵颤颤巍巍问道。

"怎么?嫌少?"黄得功故意板起脸。

随后一脚踏上银箱。"诸位弟兄听准了!"他声如洪钟,"这三十两雪花银,是皇上给诸位的安家钱!"登州卫从今日起,只要能打仗、不怕死的真汉子!老弱病残者领了银子自谋生路去!"他故意顿了顿,让海风把话吹进每个人耳朵里,"本帅不妨明说,接下来有硬仗要打,留下的,是要跟阎王爷抢命的!"

“发饷!”黄的功一声令下,锦衣卫与随行的文书立刻开始行动,校场上的士卒们都开始默默排起队列。

校场上近千人,却出奇的安静,只有浪涛拍岸声阵阵传来。

黄的功转身问向曾缨:“曾大人,如今登州卫这七百余人战力如何?卫所内可供航海的战船尚有多少?

曾缨闻言,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几分。他抬手示意亲兵取来一本泛黄的海防册籍,手指在残破的页面上缓缓划过:

"回黄帅,这七百西十三人中,能开硬弓者不足百人,熟谙火器者仅三十余。"他指向校场东侧一队身形健硕的军士,"那些是当年东江镇的老兵,尚能操舟使舵。其余新募的,多是渔家子弟,水性极佳,却未经战阵。"

海风突然转急,卷起册籍几页残破的纸张。曾缨急忙按住,继续道:"至于战船..."他苦笑着指向港口,"完好的福船只剩两艘,其余都是修补过的小型哨船。

黄得功眉头紧锁,目光扫过港湾中那些随着潮水摇晃的破旧船影。突然,他注意到港口最外侧停着几艘形制古怪的船只——船身狭长,船首装着奇怪的铁制撞角。

"那是...?"

曾缨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眼中突然闪过一丝光彩:"那是下官仿制广船所造的'飞虎快船',虽不耐风浪,但胜在轻便迅捷。每艘可载三十人,最宜近海突袭。"

黄得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http://www.xwcsw.com/book/EIIEJ0-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