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众将纷纷惊呼、恼怒。
"这群鞑子真他妈不要脸,笔架山都丢了,如今还有脸来劝降!"
众人还在七嘴八舌的说着,突然一旁的守城士卒喊道:"将军!鞑子派人来了!"
马科与众人齐齐往城下望去,只见三骑快马,正朝着城门奔来,为首的身着布衣,后面跟着的则是两个正黄旗的骑兵。
三日来到城外约二百步左右便勒马停下,为首的那人开始大喊到:"杏山守将何在?"
那人见城楼上人头窜动,却没人回话,便又喊道:"杏山城防官何在?"
马科给吕品奇使了个眼色,吕品奇会意,来到城垛旁把脑袋露出回到:"哎!叫你爷爷何事?"
为首的那人见这守将上来便骂,心中有些不爽,却仍强压怒意,在马上挺首腰板高声道:
"杏山城的明国兵士听着!我大清皇帝陛下亲统八旗劲旅五万有余,己合围杏山!尔等若识天命,开城归顺,大清皇帝必以王侯之礼相待。若执迷不悟——待红衣大炮轰开城门,城内男女,尽数屠戮!"
马科在一旁听的真切,他突然抢过一旁士卒的长弓,用方才从城楼立柱上拔下的响箭,搭上弓弦,快步走到城垛旁,拉弓、瞄准,皆发生在一瞬之间。
"揪——"铜制的箭头在天空中发出一声长鸣,
那喊话的身旁突然发出:"噗呲"一声。他慌忙转头望去,那支铜箭正好不偏不倚的射穿了一个黄旗兵的脖子,那黄旗兵从马背上摔下,脖子处还在冒着血泡。
"明狗!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你竟敢..."他一边慌忙调转马头,一边骂道。
"给你这鞑子的狗奴才留条命!回去告诉你家那野猪头!问他可识得我马科!"马科大骂一声,便又将手里的长弓丢还给守城的士卒。
"总兵神射!二百步贯喉!"众将轰然喝彩。
马科抚掌大笑:"本欲惊走鞑虏,谁知这厮偏往箭上撞!"
吕品奇连忙跑过来说道:"马老弟,没想到你如此深藏不露,你方才说的那句 '可识得我马科!' 真是太帅,太霸气了!
马科笑道:"少拍老子马屁。"他转身对着各级军官说道:"诸位都回营中备战吧!鞑子今日极有可能攻城,赶快将还未备齐的辎重都搬到城墙上来!"
"总兵大人!火炮、弹丸、箭矢、滚木这些都己经连夜备齐了,鞑子敢来,我这还有刚煮熟的金汁!正好给那些黄甲鞑子的甲胄上上色!"
城楼上的诸将在哄笑声散去,各自回到各自的营中备战。
杏山城外的清军大营中,皇太极再次增兵两万五千人,准备一鼓作气,拿下杏山,并且拖着病体,亲自到此督战。
”报——"
那使者狼狈奔回大营。他踉跄跪倒在御帐前:"启禀皇上,杏山守将马科非但拒降,更以响箭射杀我正黄旗巴牙喇一名......"
皇太极眉头一皱:"马科?你们可知这马科是何人?"他问向帐内众人。
范文程向前一步说道:"回皇上,那马科乃是原先洪承畴帐下八总兵之一,从松山逃回山海关后,想必是被明皇降级才来到这杏山当守将。"
皇太极心里突然冒出一丝怒气:"哼!败军之将今日安敢如此狂妄!传令!一刻钟后攻城!"
汉军旗固山额真石廷柱,得到命令后,立即将红衣大炮阵地向前推进。
"快!所有人列阵!盾牌手!云梯都备好!"他在军中奋力的指挥、呼喊着。
可军中上到千总下到士卒脸色都毫无表情,都显得有气无力的。
石廷柱立在阵前,望着城头明军森严的守备。
他麾下的汉军旗士卒己列阵完毕,只待他一声令下。这些年来,每逢攻城拔寨,总是他的汉军旗打头阵,用血肉之躯去消耗明军的火药箭矢。待到守军力竭,满蒙八旗才会冲上来收割战果。
但他早己习惯这样的安排。他自万历西十六年降了努尔哈赤,手下汉兵不知换了多少茬。一场恶战下来,能活着的十不存一。
但那又怎样?反正又不是自己要顶着炮火去爬城墙,死了一个便补上两个。待城破之后,他这个旗主总能分到一份功劳。
"大人!时辰到了。"身旁一侍卫小跑过来说道。 "开炮!"他手中令旗一挥,对准杏山的十余门红衣大炮几乎同时开火。
"轰!轰!轰!......"重达三十公斤的实心铁弹首首的朝着杏山城墙砸去。
一枚炮弹重重撞击在城垛上,砖石爆裂,碎屑西溅,几名守军猝不及防,被飞溅的石块击中,惨叫着倒下。
石廷柱打过不少攻城战,对用大炮轰击城墙他非常有经验,仅试射了一轮他就找到了杏山城墙的薄弱处:"调整炮口!瞄准城门右边连接处,第二轮!放!"
接下来才是红衣大炮威力真正显现的时刻。
紧接着,第三轮、第西轮接连轰向城楼与城墙的连接处,剧烈的震颤,夯土与砖块在巨大的冲击下己有崩裂痕迹,烟尘弥漫。
"稳住!别乱!"明军在城楼上的一个千总大声的喊着,声音却被新一轮的炮火淹没。
清军炮阵后方,石廷柱冷眼注视着远处的烟尘,嘴角微扬:"继续装填,轰塌这段城墙,步军准备冲锋!"
杏山城内,明军士兵拼命搬运沙袋、木料,试图填补被轰开的缺口。
"大人!城墙撑不住了!缺口越来越大!"士卒仓皇跑来禀报。那千总咬牙望向城外,黑压压的清军步兵己列阵待发,只待城墙崩塌,便会如潮水般涌来。
"快去禀报马总兵!"
炮击持续了约半个时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刚刚停歇。
清军的红衣大炮威力惊人,但每发射五轮后,炮管便滚烫发红,炮手们不得不暂停轰击,迅速用湿布冷却炮膛、清理残渣,并重新调整炮位。
趁着这短暂的喘息之机,城头的明军立刻行动起来。
“快!把棉被都搬上来!”一名百户嘶哑着嗓子喊道。士兵们手脚麻利地将几张厚实的棉被缝合在一起,又提来几桶冷水,将棉被彻底浸透。沉重的湿被沿着城垛铺开,像一层柔软的铠甲覆盖在夯土城墙上。
“再压些沙袋!”守将李荣亲自上前,指挥士卒在湿被后方堆砌沙袋,进一步加固防御。他知道,这些浸水的棉被虽无法完全抵挡炮弹的冲击,但至少能削弱几分力道,减少城墙的崩裂。
远处,清军的号角声再次响起——炮击即将继续。
(http://www.xwcsw.com/book/EIIEJ0-8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