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船终于抵达京畿重地的巨大码头。人声鼎沸,车马如龙,各式各样的船只桅杆林立,空气中混杂着河水、汗味、香料和不知名小吃的复杂气味。赵长卿站在船头,望着眼前远比省城宏伟数倍的城墙轮廓和鳞次栉比的屋宇,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渺小与震撼。他紧了紧背上简陋的行囊(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书稿和那罐所剩不多的辣酱),深吸一口气,既兴奋又忐忑。沈砚倒是熟门熟路,指挥着仆从搬运行李,对赵长卿笑道:“长卿兄,京城到了!这才是真正的龙腾虎踞之地!”
沈家在京城有商号,沈砚热情邀请赵长卿先去他家商号落脚。赵长卿虽感激,但想到自己备考需清净,且不愿过分麻烦朋友,便婉言谢绝。沈砚也不强求,理解读书人的清高(或者说顾虑),转而道:“既如此,我知京城有几处同乡会馆,专供各地赴考举子落脚,价格公道,同乡也多,可互相照应。我让伙计带你去寻一寻。” 他派了个伶俐的小厮,领着赵长卿穿街过巷。
踏入同乡会馆,赵长卿才真切体会到林薇吐槽“京城物价”的深意。一间仅能放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逼仄单间,月租竟要价五两银子!这在他们老家,足够全家半年的嚼用!赵长卿看着自己囊中羞涩的盘缠(大部分是林薇辛苦攒下的辣酱和皂角膏收入),倒吸一口凉气。他试图讲价,掌柜的皮笑肉不笑:“举人老爷,这可是京城!寸土寸金!您瞧瞧这地段,离贡院近着呢!五两,童叟无欺!再晚点,这间也没了!” 系统仿佛感应到他的窘迫,弹窗提示:【检测到宿主(关联人)遭遇“京城生存挑战”。临时任务:安顿下来。奖励:京城简易生活指南(物价、交通、潜规则)+10点“温柔值”(可用于宿主远程安抚)】。赵长卿无奈,咬牙付了定金,心中对林薇的愧疚和思念更深了一层。沈砚小厮见他安顿好,才告辞回去复命。
就在赵长卿对着斗室发愁时,会馆伙计送来了一封厚厚的信——林薇的家书到了!赵长卿几乎是抢过来拆开。信纸上是林薇依旧不太工整但充满力量的字体:
开头即咆哮:赵长卿你个瓜娃子!到了没?死没死?回个信儿要等八百年吗?!老娘心都操碎了!作坊生意好得很!老娘又招了两个手脚麻利的婶子,辣酱订单排到下个月了!玉米收了第二茬,比头茬还壮!柱子囡囡好得很,柱子能帮你记两笔账了(虽然字丑得像狗爬),囡囡天天念叨爹。温室的菠菜水灵灵的,馋死你!
给老娘好好考!但也别学成个呆子!打听打听京城人爱吃什么口味的辣酱?喜欢啥样的香膏子?铺子租金多少?有没有好地段?打听清楚了快回信!这可是咱家进京的‘军情’!敢忘了,老娘打断你的腿!
钱够不够花?省着点!但该吃吃该喝喝,别瘦了!老娘给你塞的辣酱省着点,但也别舍不得吃!不许饿着自己!听到没?!
最后画了个叉腰的小人,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柱子囡囡想爹,娘……(又涂掉)……等你回来吃新腌的腊肠!
赵长卿捧着信,反复看了好几遍,从最初的“被吼”到后面眼眶发热。这粗鲁首白的字句里,是林薇式的关心和全家的牵绊。那被涂掉的“娘也想”,让他心跳漏了一拍。他仿佛能看见林薇写到这里时别扭又懊恼的样子。系统提示:【收到重要情感支持,精神疲惫-30%。获得“温柔值”10点(由宿主林薇强烈情感波动转化)】。
安顿下来后,赵长卿不敢懈怠。一方面要温书备考,另一方面,林薇交代的“市场调研”任务如同军令状悬在头顶。他揣上纸笔和一点铜钱,开始了京城探索。
京城的繁华远超想象。东市多绫罗绸缎、珠宝古玩、高档酒楼茶肆,行人衣着光鲜,车马粼粼。西市则更接地气,米面粮油、南北干货、各色小吃摊贩、日用百货应有尽有,人声鼎沸,烟火气十足。赵长卿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看什么都新奇,努力记下看到的商品种类、大概价格和人群。
他特别留意了调味品和小吃。发现京城本地饮食偏咸鲜、酱香,也有甜口点心,但像林薇做的那么纯粹霸道的“辣”,几乎见不到。少数带点辣味的,多是茱萸、胡椒调出的辛香,与川椒的烈性截然不同。他在一个卖羊肉汤的摊子试着问:“掌柜的,您这儿有更辣些的调料么?” 掌柜的看他一眼:“客官是南边来的吧?咱京城人,吃不了那等燥烈的,茱萸粉就顶够了!” 旁边几个本地食客也投来好奇又略带“你们南方人真怪”的目光。
鼓起勇气,赵长卿走进一家看起来不算顶奢华的胭脂水粉铺子,想打听下类似皂角膏的洁面产品行情。他一个年轻男子,穿着半新不旧的长衫(在京城算寒酸),进来就问女子用的香膏,立刻引来掌柜娘子和几个女客异样的目光。掌柜娘子语气冷淡:“这位相公,我们这儿只卖正经闺阁女儿用的东西。您要买,让尊夫人自己来挑吧。” 赵长卿被那目光看得面红耳赤,支吾两句,狼狈退了出来。系统提示:【社会性尴尬+1。初步判断:京城对“辣味”接受度低;“秀才娘子”品牌需解决“男性代言人”的信任问题。】 赵长卿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林薇在家乡能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她作为女性本身的亲和力与行动力,而这在京城陌生的环境里,成了他的短板。
赵长卿带着几分挫败感回到会馆,却见沈砚己在等他。“长卿兄,可算回来了!走,带你去个好地方,‘状元居’,专做你们举子生意的茶楼,消息灵通,吃食也精致!” 沈砚不由分说拉他出门。
状元居果然名不虚传,雅致清幽,往来皆是身着襕衫的举子,或高谈阔论经义,或低声交流时政。赵长卿身处其中,听着他们口中引经据典、议论朝中大佬,顿觉自己像个刚进城的乡下人,插不上话,只默默喝茶。沈砚倒是如鱼得水,与几位看似相熟的举子寒暄,顺带介绍了赵长卿。
其中一位姓孙的举人(孙茂才),来自江南富庶之地,衣着华贵,谈吐间带着一股居高临下的傲气。听闻赵长卿来自西南偏远小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假意关心道:“赵贤弟远道而来,辛苦了。京城居,大不易啊。不知贤弟在何处温书?若有疑难,可来寻愚兄探讨。” 语气客气,却透着疏离和优越感。赵长卿不卑不亢地谢过。
茶过三巡,点心上来。沈砚忽然从随身锦囊里拿出一个小巧精致的白瓷罐,正是赵长卿之前给他的“秀才娘子”螺蛳肉辣酱!他笑着对众人说:“诸位兄台,尝尝这个!小弟新得的宝贝,下饭佐茶一绝!赵贤弟家乡的特产,他娘子亲手所制!” 众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孙茂才皱眉:“此乃何物?色泽如此红艳……” 沈砚己用小银匙挖了一点,抹在清甜的豌豆黄上:“孙兄试试?别有风味!”
在座举子好奇地尝试。瞬间,反应各异:有人被辣得猛灌茶水,脸都红了,连连摆手:“太烈!太烈!受不了!有人初尝皱眉,细品后眼睛一亮:“咦?这味道……鲜!香!辣得过瘾!配上这甜点,竟有奇效!沈兄,再给我一点!”
孙茂才勉强尝了一点,立刻掏出丝帕捂嘴咳嗽,强忍着没失态,但脸色很不好看,冷冷道:“乡野粗鄙之物,难登大雅之堂。沈兄莫要戏弄我等。”也有两三人表示新奇,询问出处和做法。
沈砚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对赵长卿眨眨眼,朗声笑道:“哈哈,看来此物喜恶分明啊!赵贤弟,嫂夫人这手艺,果然非同凡响!待我寻个好铺面,定能打开局面!” 他这番话,既是给赵长卿打气,也是在试探市场,更巧妙地将“秀才娘子”的名头在部分举子中传开了(无论评价好坏)。系统提示:【“川味风靡”进度 +3%。“秀才娘子”品牌在特定文人圈(举子)获得初步(争议性)知名度。关键盟友【沈砚】商业运作能力展现。潜在对手/绊脚石【孙茂才】态度(敌意)标记。】
夜深人静,赵长卿在斗室中挑灯苦读。京城名师云集,各种备考秘籍、时文集注层出不穷,价格昂贵。他只能精挑细选几本最紧要的,反复研读。每当遇到瓶颈或思路枯竭,他就会拿出林薇那本“歪理邪说”小册子翻看。
看到因地制宜,灵活变通,他会联想到京城举子们讨论的某道刁钻策问题,跳出书本框架,试着结合家乡见闻(比如林薇的作坊如何带动乡邻)来思考。
看到写实在点,他会反思自己文章是否过于堆砌辞藻而缺乏真情实感。
看到实践出真知,他会想起沈砚在码头化解危机的手段,对书本上的“牧民之道”有了更现实的理解。
林薇那些粗砺却充满生活智慧的话语,像一剂猛药,总能在他陷入经义迷雾时,给他劈开一道现实的亮光。
第一封回信(酸秀才的“答卷”):赵长卿提笔给林薇回信:薇娘如晤:信己收悉,勿念。吾己抵京,安顿于同乡会馆,一切尚好,唯京城居大不易……” (此处省略一百字对物价的惊叹和肉痛)。
遵娘子令,探查京城市情。此地繁华远胜乡梓,然饮食偏咸鲜酱香,嗜辣者寡。胭脂水粉铺林立,然为夫探访…(此处省略尴尬经历)…恐需娘子亲至方显神通。幸得沈兄相助,于举子聚会中推介娘子辣酱,反响…毁誉参半。有喜其烈者,有斥其粗者(尤以那孙姓举子为甚)。沈兄信心不减,正寻觅合宜铺面。铺租昂贵,东市非我等可及,西市或可一试。
思念与保证:“家中诸事,娘子辛苦。闻作坊兴旺,玉米丰收,儿女懂事,甚慰。为夫定当悬梁刺股,不负期望。娘子所嘱‘莫瘦一斤’,长卿铭记于心,饭食不敢怠慢(娘子所赐辣酱,乃下饭神器,尤在京城寡淡饭食中)。望娘子亦珍重自身,莫要过于操劳。待归家,再尝娘子新腌腊肠。
京中月色甚明,然不及家中檐下灯火温暖。盼归期。夫,长卿字。写完,他小心地将信折好,连同几页誊抄的京城物价单(柴米油盐酱醋茶、铺租大概范围等),一并封入信封。系统提示:【完成“市场调研”初步任务。获得奖励:京城简易生活指南(己发放)。与宿主情感联结加深。】
(http://www.xwcsw.com/book/G0HDA0-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