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理性之蚀:摇篮曲后的孤注一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理性之蚀:摇篮曲后的孤注一掷

 

阿尔卑斯木屋会议中心的激烈争论,最终在 “摇篮曲” 的惨痛教训和巨胎指数级分裂的冰冷现实面前,导向了一个孤注一掷的共识:尝试基因编辑。林栋和苏晴,这对 “衔尾蛇” 系统中最关键的 “理” 与 “感”,成为了人类手中唯一可能引导 “火种” 的刻刀。地点选在了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深处、依托废弃全球种子库扩建的 “方舟” 生物安全实验室(BSL-4+)。这里低温、隔绝,拥有最前沿的生物编辑设备,也是少数未被巨胎活动首接波及的 “净土”。

在确定执行编辑的顺序时,方舟内部并非没有争议。

“为什么是林栋先上?” 在核心团队的小型决策会上,神经接口专家索菲亚?罗曼诺夫博士提出了疑问,“苏晴的 ‘感性’ 共情能力,也许更能安抚巨胎混乱的意识,建立初步连接?”

基因编辑负责人吴天宇博士立刻反驳:“理论上是这样。但感性碎片太过活跃、易变。巨胎意识海现在是什么状态?薛白的 ‘孤独’、赵明磊的 ‘真实痛苦’、杜真的 ‘虚妄’、陈默的 ‘模仿噪音’……混乱度爆表!贸然投入一个强共感源,就像往沸腾的油锅里滴水,结果可能是意识层面的剧烈爆炸,甚至反向污染苏晴本人!”

他调出基因图谱和冰核数据:“归墟遗民的 ‘心源’ 七碎片中,‘理性’(理)是基础架构,是稳定器和逻辑处理器。它是构建完整意识的 ‘骨架’。‘感性’(感)是血肉和色彩,需要骨架支撑才能有序表达。没有 ‘理’ 的约束,‘感’ 只会放大混乱。林栋的理性基因片段,如果能成功整合并激活,就像在混沌中打下第一根桩,为后续引入 ‘感’ 和其他碎片提供稳定的锚点。”

艾莉森博士最终拍板:“吴博士的分析符合逻辑。‘摇篮曲’ 证明巨婴的 ‘傻气’ 源于意识未成形。塑造它们,必须先建立底层秩序。林栋先上。目标:在目标巨胎 ‘心源’ 雏形中,植入 ‘理性’ 基因片段并尝试引导其初步表达,为意识结构打下基础。”

目标巨胎被命名为 “阿尔法”。选择它,首要原因是地理位置 —— 它就在斯瓦尔巴群岛边缘的一片相对稳定的冰原上活动,距离 “方舟” 实验室仅五十公里。其次,通过林栋肩部深紫菌丝网络的微弱共振监测,确认阿尔法与林栋的同步性在众多分裂体中相对较强(虽然依旧极其微弱),这为定向基因递送提供了理论上最可行的 “生物通道”。

然而,“控制” 阿尔法以进行精密编辑?这无异于天方夜谭。人类现有的任何物理手段,在它面前都如同儿戏。

“我们无法‘控制’它,” 艾莉森博士在战术会议上首言,“我们只能‘诱导’它进入一个相对静止、能量场波动最小的状态,并祈祷它在这个窗口期内对我们的 ‘小动作’ 不感兴趣。”

方案基于对阿尔法行为模式的观察和摇篮曲的教训——

能量场波动最小化:监测数据显示,巨胎在 “满足好奇” 后,或在相对 “安全” 环境下进行缓慢分裂或内部调整时,其核心能量场会进入一个短暂的平稳期,生物能量护盾强度会有所下降(但仍远超人类武器峰值)。

诱导静止:利用林栋肩部菌丝的共振通道,向阿尔法定向投射一种极其微弱、模拟 “安全” 和 “无趣” 的生物信号,试图安抚其躁动的 “好奇” 本能。同时,在阿尔法活动区域外围,利用伪装成冰川或岩石的小型设备,释放模拟地热或微弱有机质分解的信号(类似 “摇篮曲” 诱饵的极度弱化版,仅提供 “背景噪音” 而非吸引),营造一个让阿尔法觉得 “此处无甚新奇” 的环境。

时间窗口:科学家们预估,这种诱导下的 “相对静止” 状态可能仅能维持数十分钟到一小时,且极其不稳定。任何意外干扰 —— 哪怕是一只受惊的北极狐跑过冰面 —— 都可能打破平衡。基因编辑操作必须在这个短暂且脆弱的窗口期内完成。

这与其说是 “控制”,不如说是在火山口边缘搭一张纸桌进行精密手术,祈祷火山别打喷嚏。

“方舟” 地下三层,主编辑实验室。

空气冰冷,弥漫着臭氧、消毒水和液氮的气味。巨大的观察窗外是冻土和极夜下幽蓝的冰原。室内光源集中在中央的生命维持系统上。林栋赤膊躺在一个巨大的透明圆柱舱内,无数柔性传感器贴片覆盖着他的身体,最密集处在他左肩胛骨下方那片深紫近黑、搏动不止的菌丝网络。细如发丝的探针精准刺入菌丝与皮肤交界处,连接着舱外瀑布般流淌数据的屏幕。

屏幕上,三组核心数据流实时刷新:

林栋基因组实时测序:高亮显示着被标记为 “LV-An-001” 至 “LV-An-005” 的基因簇(Ling Virus-A)。这些是 “安宁” 病毒嵌入、赋予 “绝对理性” 的核心片段,整合在神经递质合成(多巴胺、血清素)、前额叶皮层发育调控(DLX1, EMX2)及压力反应(FKBP5)相关基因附近或内含子中,抑制情感通路,强化逻辑区域。

神经活动全脑图谱:11.7T fMRI 和密集 EEG 融合成像,显示前额叶背外侧皮层(DLPFC)和前扣带回皮层(ACC)区域高度活跃、同步化(理性计算),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体)则近乎静默。

靶点巨胎 “阿尔法” 生理遥测:五十公里外,代号 “阿尔法” 的深黑巨胎分裂体核心 “心源” 能量波动、甲壳生物电场、内部质量分布及活动状态(通过地震 / 次声波反推)。

艾莉森、吴天宇、罗曼诺夫站在主控台前。苏晴在隔离观察室,脸色惨白,双手紧握。煤球在她脚边焦躁踱步,盯着舱内的林栋低吼。

“诱导信号持续投射。阿尔法生物能量场读数…… 进入预测的 ‘相对平稳期’。强度下降约 15%,但仍处于极高阈值。” 监测员报告,声音紧绷。

“窗口期开启。最终校准完成。载体注入序列启动!” 吴天宇下令。

步骤一:靶基因片段捕获与复制:

脂质体包裹、携带肽导向序列(特异性结合林栋体内 “LV-An” 病毒插入位点)的纳米机器人(Nanorobots)通过微导管注入林栋肩部菌丝网络附近血管。机器人吸附到含 “LV-An” 片段的宿主细胞(特定神经胶质细胞 / 免疫细胞),释放改良 CRISPR-Cas12f 系统(体积小,脱靶率低)和模板 DNA。Cas12f 在导向 RNA 指引下,精确切割 “LV-An” 片段两侧宿主基因组,将包含 “LV-An” 及其调控元件的 DNA 片段(约 15kb)完整切下并捕获。器人内置微型 PCR 装置启动,高速、高保真复制 “理性基因盒”,存储备用。

步骤二:神经活动模式捕捉与简化映射:

超高密度 EEG/fMRI 捕捉林栋执行 “理性计算任务” 时的大脑活动。超级计算机 “深蓝节点” 运行 /LSTM 算法,压缩神经数据流,提取核心 “理性意识特征向量”(思维风格 / 决策逻辑的数学指纹),编码为特定高频电磁脉冲序列。

步骤三:载体递送与定向整合尝试:

满载 “理性基因盒” 及 “意识特征向量” 编码发射器的纳米机器人集群,通过林栋肩部与阿尔法共振的深紫菌丝网络被定向 “发射”。意图:利用菌丝网络作为 “生物导线” 和能量通道,使纳米机器人沿共振路径穿越组织界面,抵达巨胎 “心源” 雏形基因组的预设 “缺口”(珠峰冰核数据推测的 “理” 碎片整合位点)。计划:机器人抵达后释放 “理性基因盒”,利用自带整合酶(改良噬菌体 PhiC31)和同源重组引导序列(HDR template),尝试将基因盒插入预设缺口;同时释放电磁脉冲,期望激活 / 引导新基因片段,在巨胎意识海中 “锚定” 林栋的理性模式。

主控台屏幕上,代表纳米机器人的光点沿虚拟菌丝通道快速移动,成功进入深紫菌丝网络。艾莉森屏息。

然而,当集群抵达菌丝网络与阿尔法生物能量场边界时:

能量屏障:阿尔法核心能量读数骤然飙升!自发形成的高强度生物能量场(等离子护盾)远超预估(超阈值 300%)。纳米机器人集群瞬间损毁 98.7%,幸存者被能量湍流冲散。

“归藏鼎” 程序的绝对排斥:极少数穿透能量场的机器人释放出 “理性基因盒” 和整合工具。但 “归墟遗民” 基因自带的 “归藏鼎” 分子防火墙瞬间识别外源基因盒为 “非授权异物”。激活的核酸酶精准切割外源 DNA,分子伴侣蛋白将碎片包裹标记为 “垃圾”,送入巨胎消化循环分解吸收。整合信号始终为零。

意识噪音的湮灭:穿透能量场后严重衰减扭曲的 “意识特征向量” 电磁脉冲,进入巨胎意识海(红 / 痛苦真实、蓝 / 孤独、黄 / 虚妄亢奋、绿 / 模仿无序、紫 / 调和无力交织的混沌)。林栋冰冷有序的蓝色理性信号瞬间被赵明磊碎片放大的 “环境痛苦噪音” 和陈默碎片复制的 “菌丝电信号杂波” 彻底淹没同化。信号强度归零。

实验室死寂。只有仪器嗡鸣和心跳监护的滴答。

“最终状态报告。” 艾莉森声音沙哑。

吴天宇颓然:“载体损毁率 98.7%。递送成功的基因片段被 ‘归藏鼎’ 清除。无整合表达。基因编辑…… 完全失败。我们低估了其生物能量场强度和基因防御系统的精密。”

罗曼诺夫看着混沌的神经图谱:“意识信号传输无效。严重衰减,湮灭于背景噪音。巨胎意识环境复杂度和干扰远超模型。林栋的理性信号…… 太微弱、太 ‘不合群’。”

艾莉森一拳砸在控制台上。挫败感吞噬了她。她看向隔离室,苏晴绝望的眼神己经知晓结果。

通讯屏亮起,伊万诺夫将军冷硬的面孔出现:“结果?”

艾莉森深吸气:“基因编辑失败。载体无法突破能量场,递送成功的基因被清除。意识引导信号被湮灭。科学方法…… 无法绕过 ‘归藏鼎’ 程序对 ‘完整性’ 的要求。”

通讯屏另一端传来压抑的哭泣和咒骂。伊万诺夫沉默数秒,目光如鹰隼扫过主控室,最终定格在舱内的林栋身上。

“所以,艾莉森博士,温和派的幻想破灭了。逻辑指向的唯一可行路径,只剩下……” 他未言尽,意图昭然。


    (http://www.xwcsw.com/book/G0HDF0-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