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菠萝事件尘埃落定,胤禧却陷入了更深的思索。望着农膳监后院日夜照料的菠萝植株,他突然意识到,仅靠传统烹饪之法,难以将这些远道而来的食材潜力发挥到极致。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若能改良炊具,或许能开辟全新的美食天地。
与此同时,京城中悄然流传着一则奇闻:有西洋传教士带来一种会"吐气"的铁罐子,放入清水加热后,盖子竟会剧烈跳动,发出雷鸣般的声响。胤禧听闻后,立刻命人寻来传教士详加询问,终于得知此物名为"蒸汽机",虽用于工业生产,但其原理或许能应用于烹饪。
康熙听闻胤禧的想法,饶有兴致地将工部匠人交予他调配。于是,农膳监的一角成了热火朝天的工坊,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整日不绝于耳。胤禧亲自绘制图纸,将蒸汽机的原理简化,设计出一种双层密封的铁釜——下层烧水产生蒸汽,上层置放食物,以蒸汽热力烹煮。
然而,革新之路注定坎坷。老派御厨们纷纷抵制,认为"违背祖宗规制";朝中守旧派官员也上奏弹劾,称"奇技淫巧,有伤风化"。九阿哥虽己失势,但其残余党羽仍在暗中使绊,故意拖延铁器打造进度,甚至买通工匠在关键部位偷工减料。
就在铁釜即将完工之际,一场意外突然发生。试运行时,因密封不严,滚烫的蒸汽喷涌而出,烫伤了两名小太监。消息传开,反对之声甚嚣尘上。八阿哥胤禩闻讯赶来,看着胤禧苍白的脸色,叹了口气:"十五弟,这事儿风险太大,不如就此作罢?"
胤禧却倔强地摇头。他蹲在损坏的铁釜旁,仔细研究每一处缝隙,终于发现是接口处的铜片太薄。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他带着人跑遍京城铁匠铺,甚至亲自拜访民间手艺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老铜匠献出祖传的鎏金锡焊法,能让金属衔接处严丝合缝。
经过半个月的改良,全新的"蒸汽釜"终于问世。为了证明其功效,胤禧决定在乾清宫举办一场特殊的宴席。那日,宫殿中央摆放着巨大的蒸汽釜,铁釜表面雕刻着祥龙瑞云,底部炉火熊熊,蒸汽顺着特制的铜管升腾而上。
第一道菜品是"蒸汽羊肚菌"。将鲜嫩的羊肚菌塞满鸡肉茸,放入蒸汽釜中,不过一盏茶的功夫,菌香与肉香便弥漫整个大殿。康熙尝了一口,鲜嫩多汁的口感让他赞不绝口:"这滋味,比寻常蒸煮更醇厚!"
然而,就在众人称赞之际,蒸汽釜突然发出刺耳的异响。守旧派官员立刻跳出来:"果然是妖物!迟早要出大事!"胤禧却不慌不忙,示意众人安静。他取出特制的扳手,将蒸汽阀微微拧动,异响顿时消失。原来,这是他特意设计的调节装置,可根据食材调整蒸汽压力。
紧接着,"蒸汽糯米鸡""蒸汽布丁"等菜品轮番登场。最惊艳的当属"一釜三吃"——蒸汽釜分为三层,上层蒸制鲜嫩的鱼羹,中层焖煮软糯的东坡肉,下层熬制香浓的玉米浓汤。不同食材在同一器具中同时烹饪,却互不串味,各得其妙。
宴席结束后,康熙郑重下旨:"蒸汽釜改良有功,着令工部批量打造,分发各州县官府膳房。"消息传出,民间酒楼纷纷效仿,一场烹饪器具的革新热潮席卷全国。
这场变革不仅改变了烹饪方式,更在朝堂上掀起波澜。守旧派的势力受到打压,而支持革新的官员逐渐崭露头角。胤禧深知,这只是开始。他站在农膳监的屋顶,望着京城中升起的袅袅蒸汽,心中己有了新的计划——既然蒸汽能用于烹饪,或许也能改良农耕器具,提高粮食产量。
夜幕降临,胤禧挑灯夜战,图纸上的线条勾勒出未来的蓝图。他知道,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革新之路上,还有无数难关等待跨越,但只要心怀信念,小小的灶台也能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力量。而他与诸位兄长、与整个王朝的故事,也将在这蒸汽的轰鸣声中,续写新的篇章。
(http://www.xwcsw.com/book/GADFJ0-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