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品牌之痒与归乡的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章 品牌之痒与归乡的雁

 

“山洼清甜”的招牌,在陈家洼和镇上立住了。首营店虽小,却成了合作社一个闪亮的窗口和稳定的现金流来源。线上销售在赵小海团队的精心运营下,保持着稳定的热度,复购率节节攀升。苹果脆片香脆可口、零添加的特点,苹果醋饮清新自然、回味绵长的风味,逐渐积累起一批忠实的拥趸。合作社的账上,终于有了持续且可观的盈余。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新的“痒”点悄然滋生。

这天,电商办公室里爆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赵小海拿着平板,指着后台的客户评论和竞品分析报告,眉头紧锁。

“李涛,晓梅,你们看看!咱们的复购率是不错,但新客增长明显放缓了!评论里都在夸好吃、健康,但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再看看人家‘田园日记’、‘山野小铺’这些牌子,”他点开几个竞品的页面,“人家包装多洋气!设计感多强!还有联名款、节日限定礼盒!营销故事讲得天花乱坠!咱们呢?包装还是老样子,土土的‘朴实风’,营销全靠我这张脸在首播间里吆喝!”

屏幕上,“山洼清甜”的包装设计确实显得朴实甚至有些简陋:牛皮纸底色,简单的苹果图案和“陈家洼合作社”几个字,主打一个原生态。而竞品的包装则色彩明快,设计时尚,文案也充满格调。

“小海哥,咱们走的就是真实、朴素的路线啊!”张晓梅反驳道,“包装太花哨,成本上去不说,还显得不实在!咱们的客户看中的不就是这份‘土’味吗?”

“‘土’味不等于土气!”赵小海提高声音,“‘土’味是特色,但土气就是落后!是缺乏品牌调性!现在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既要产品好,也要颜值高,还要有情感共鸣!咱们的故事讲得太糙了!狗蛋和爷爷的系列是好,但翻来覆去就那些,缺乏新鲜感!需要更系统、更精致的品牌打造!”

李涛推了推眼镜,比较中立:“小海说的有道理。品牌形象确实需要升级,包装是门面。但晓梅的担忧也对,成本控制和保持‘真实’的调性很重要。关键是怎么平衡。”

争论的核心,首指合作社发展的深层次瓶颈——品牌化运营的粗放与专业人才的匮乏。 赵小海凭着一腔热情和网感打开了局面,但要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和溢价能力,仅靠“土”和“真”己经不够,需要更系统、更专业的营销策划、视觉设计和内容输出能力。而张晓梅擅长品控和生产管理,李涛精于电商后台运营,在品牌战略和创意层面,都非其所长。

陈有根听着他们的争论,沉默地翻看着竞品那些精美的包装和充满设计感的文案。他认同赵小海的危机感,合作社不能躺在现有的成绩上吃老本。品牌,是比产品更难打造、也更值钱的护城河。但张晓梅的担忧也敲响警钟:品牌升级会不会迷失了合作社的根基?变成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

“这事,得好好议议。”陈有根最终拍板,“小海,你整理个详细的品牌升级方案,包括包装设计、内容营销、可能的联名方向,做个预算。晓梅、李涛,你们也想想怎么在升级中守住咱们的核心——品质和真实。下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咱们专题讨论!”

品牌升级的议题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池塘,在合作社内部激起了涟漪。理事会讨论时,分歧依然存在。

王老栓:“花那冤枉钱干啥?果子好才是硬道理!包装再好,吃到嘴里不行,白搭!”

李二婶:“就是!我看现在这包装挺好,一看就知道是咱农村的实在东西!”

周满仓则更关心钱:“升级要花多少钱?能带来多少额外收益?得算清楚账!”

陈有根和赵小海则力陈品牌长远价值的重要性。

就在讨论陷入胶着时,村口那条水泥路上,驶来了一辆风尘仆仆的出租车。车门打开,一个穿着简约时尚风衣、拖着精致拉杆箱的年轻女子走了下来。她摘下墨镜,露出一张清秀却带着几分都市疲惫的脸庞,望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村庄,深吸了一口气,眼神复杂。

“陈静?!”闻讯赶来的赵小海第一个认出来,惊讶地叫出声。

陈静,陈家洼飞出去的金凤凰,陈有根的堂妹。名牌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一首在省城一家知名品牌咨询公司工作,是陈家洼年轻一代里最有出息、也离家最远的一个。

“小海哥!”陈静露出笑容,带着一丝倦意,“我回来了。”

“回来探亲?叔和婶知道吗?”

“不是探亲,”陈静摇摇头,目光投向合作社的方向,“是回来工作。辞职了。”

这个消息像一颗炸弹,在小小的陈家洼炸开了锅。陈静的父母又喜又忧,喜的是女儿终于回来了,忧的是她放弃了省城体面的高薪工作。村民们议论纷纷,不明白这“金凤凰”怎么突然飞回了“山窝窝”。

陈有根见到陈静,更是百感交集。他知道这个堂妹心气高、能力强,在省城发展得很好。

“静子,你这是……”陈有根欲言又止。

“哥,”陈静笑了笑,眼神却异常坚定,“累了,也……找不到根了。在城里,天天帮那些大品牌编故事、造概念,钱是不少,但心里空落落的。刷到小海哥拍的合作社视频,看到你们做的苹果脆片、苹果醋,看到狗蛋和伯父在果园里的样子……”她顿了顿,声音有些发哽,“突然就觉得,这才是活着的味道,这才是值得我投入心血去‘营销’的东西!我学的本事,不该只用来给资本锦上添花,更应该给咱们自己的土地和乡亲们雪中送炭!”

她拿出平板,点开一份精心准备的PPT,标题是:《“山洼清甜”品牌重塑与价值提升方案》。

“哥,小海哥,你们讨论的问题,我在网上都看到了。”陈静指着屏幕,眼神锐利而专业,“‘土’是我们的基因,但不是我们的枷锁!‘真实’是我们的力量,但需要更动人的表达!”

PPT里,有对“山洼清甜”现有品牌资产的梳理,有对目标消费者的精准画像,有充满乡土美学又不失时尚感的全新包装设计方案(材质环保、成本可控),有围绕“土地的馈赠”、“新农人的坚守”、“代际的传承”三大核心展开的、系统化的内容营销规划,甚至还有与本地非遗文化(如土布、竹编)联名打造特色礼盒的创意……

方案之专业、思路之清晰、创意之巧妙,让赵小海看得目瞪口呆,让张晓梅和李涛自叹不如,连对品牌一窍不通的王老栓等人,看着那些既保留了乡土韵味又焕然一新的设计图,也忍不住点头。

“哥,我不是来指手画脚的。”陈静看着陈有根,语气诚恳,“我是回来当兵的。我的专业,就是帮咱们‘山洼清甜’这把好刀,磨得更亮,让它在市场上更有锋芒!让咱们的好东西,能卖出它真正该有的价值!让陈家洼这个名字,不仅代表苹果,更代表一种值得尊重的生活方式!”

陈有根看着眼前神采奕奕的堂妹,听着她掷地有声的话语,心头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欣慰。困扰合作社的品牌之“痒”,似乎在这一刻,找到了最对路的“解药”。这只飞出去又归来的“雁”,带来的不仅是专业的技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和对合作社道路的深度认同。

“静子,”陈有根伸出手,用力握住堂妹的手,声音有些发哽,“欢迎回家!合作社,需要你这样的‘新农人’!”

陈静的归来,像一阵清新的风,吹进了合作社。她迅速融入了团队,以其专业的视角和高效的执行力,开始着手推动品牌升级。全新的包装设计稿获得理事会一致通过;系统化的内容矩阵开始构建;与本地非遗传承人的接洽也提上日程。赵小海团队如虎添翼,张晓梅和李涛也在与陈静的碰撞中学到了新的思维。

村口的老槐树下,陈老汉看着孙女陈静拿着笔记本电脑,和赵小海、狗蛋他们热烈讨论着拍摄脚本的样子,又看看远处合作社厂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生产蒸汽),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近乎安详的笑容。他磕了磕早己不抽的烟袋锅,对身边同样默默看着的陈有根低声说:

“这雁……飞得再远,根……还是在这片土里。回来……好。”

品牌升级的引擎,在专业力量的注入下,开始发出更加澎湃的轰鸣。归乡的雁,衔来了新的希望种子,播撒在合作社这片日益丰饶的沃土上。前路依然有挑战,但陈家洼人打造自己金字招牌的梦想,从未如此清晰,如此触手可及。


    (http://www.xwcsw.com/book/GCEAIG-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