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带着微醺的热度,吹过陈家洼郁郁葱葱的果园。青翠的苹果在枝叶间日渐膨大,预示着又一个收获季节的临近。然而,合作社的重心,此刻却不在枝头,而在村东头那座焕然一新的厂房里。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和设备调试,“山洼清甜”初级加工车间终于投入试运行。旧仓库被粉刷一新,内部铺设了光洁的环氧地坪,不锈钢的清洗槽、分拣台、传送带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空气里弥漫着清洗剂的淡淡气味和苹果特有的清甜果香。
第一批原料——合作社社员严格按照新标准采摘的七成熟苹果(以及部分品相稍次但风味十足的果子),被小心翼翼地送进车间。在“绿源”老郑师傅近乎苛刻的监督下,经过严格的分选、清洗、切片(用于脆片)或破碎榨汁(用于果醋发酵)。车间里机器轰鸣,穿着统一工装(合作社用首批盈利定制的)的工人们——主要是张晓梅带领的年轻团队和几位手脚麻利的妇女——神情专注,动作麻利,严格按照流程操作。
陈有根站在车间控制室的玻璃窗前,看着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看着一枚枚青翠的苹果变成均匀的切片或流淌的果汁,心潮澎湃。这不仅仅是将果子变成产品,更是将汗水、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注入了“山洼清甜”这个新生的品牌里。
与此同时,村部另一侧的电商办公室里,气氛同样紧张而热烈。赵小海、李涛和他们的团队占据了这里。墙上挂着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着“山洼清甜”在多个电商平台(包括“山野寻味”的专属店铺)的后台数据。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讨论声此起彼伏。
“李涛!‘山野味’平台的预售链接上线了!优先推送给老客户!”赵小海盯着屏幕,眼睛发亮。
“收到!文案强调‘合作社首供’、‘生态原料’、‘零添加’!主图用咱们在果园拍的实景图!”李涛十指如飞。
“小海哥!首播间预热发起了!粉丝群反响很热烈!都在问什么时候能买到!”
“好!告诉大家,首批产品数量有限,我们合作社自己都舍不得吃,全留给大家尝鲜!三天后,锁定首播间!”
线上,由赵小海精心策划的“品牌故事”系列视频持续发酵,加上“山野寻味”平台的全力引流,“山洼清甜”尚未正式上市,己经积累了相当的关注度和期待值。预售开启仅半天,苹果脆片和苹果醋饮的预售量就突破了预期!电商办公室里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声。
“有根哥!爆了!线上爆了!”赵小海激动地冲进车间,拿着平板给陈有根看后台数据。
陈有根看着那不断跳动的数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线上的火热,像一剂强心针,让整个合作社都为之振奋。王老栓、李二婶这些老社员路过电商办公室,看到里面热火朝天的景象,听着年轻人兴奋的讨论,脸上也露出了与有荣焉的笑容。
然而,市场的考验,从来都是冰火两重天。就在线上预售如火如荼之际,陈有根带着张晓梅和精心包装好的首批样品,踏上了开拓线下传统渠道的征程。他们的目标,是县城和周边几个较大乡镇的商超、特产店和精品水果店。
第一站,县城最大的连锁超市“万家福”。采购经理姓孙,是个戴着金丝眼镜、神情倨傲的中年男人。他漫不经心地打开张晓梅递上的样品盒,捏起一片苹果脆片看了看,又拿起一瓶苹果醋晃了晃。
“‘山洼清甜’?没听说过。”孙经理撇撇嘴,随手把样品放在一边,“包装……凑合。价格?”他拿起报价单扫了一眼,眉毛立刻拧了起来。
“这价格?你们开玩笑吧?比同规格的知名品牌还贵一截!”
“孙经理,我们的产品不一样!”张晓梅鼓起勇气解释,“原料是生态种植的老树苹果,零添加,生产工艺……”
“生态?零添加?”孙经理嗤笑一声,打断她,“哪个牌子不这么说?消费者看的是牌子!是价格!你们一个新牌子,没知名度,卖这么贵,谁买?超市的堆头费、条码费、促销费,你们承担得起吗?还有账期,最少三个月!”他像背书一样抛出一连串的门槛。
“我们品质真的很好!您可以尝尝!”张晓梅急切地拿起一包脆片想拆开。
“不用尝了。”孙经理摆摆手,语气不耐烦,“超市不是给你们做实验田的。想进场?行,价格压到现在的七成,承担所有费用,接受六个月账期。否则,免谈。”他端起茶杯,做出了送客的姿态。
接下来的几家商超和特产店,遭遇大同小异。要么对新品牌不感兴趣,要么对价格嗤之以鼻,要么被高昂的渠道费用和苛刻的账期吓退。一家精品水果店的老板娘倒是尝了尝样品,对苹果醋的天然风味赞不绝口,但谈到进货量时,却十分谨慎:“东西是好东西,但小众,价格又高,我一次不敢拿太多,怕压货。先拿……十瓶试试水?”
一天奔波下来,带去的样品送出去不少,收获的却只有一纸轻飘飘的、象征性的十瓶订单,以及满满的挫败感。坐在回程颠簸的乡村巴士上,张晓梅疲惫地靠着车窗,眼圈有些发红:“理事长,线下……太难了。他们根本不在乎品质,只认牌子,只算成本……”
陈有根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沉默着。他预料到线下开拓不易,但现实的冰冷和线上预售的火热形成的巨大反差,还是让他心头沉甸甸的。超市经理那副唯利是图的嘴脸,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难道好产品,就真的只能困在线上?无法走进老百姓日常购物的场景?
回到合作社,线上的好消息和线下的坏消息形成了鲜明对比。赵小海他们还在为预售的喜人成绩兴奋不己,而陈有根带来的消息却像一盆冷水。
“狗屁超市!就知道压榨咱们农民!”王老栓听完就炸了,“有根!咱不伺候他们!就在网上卖!卖得贵点咋了?好东西就该有好的价钱!”
“就是!线下那些黑心贩子!”李二婶也愤愤不平。
“话不能这么说。”周满仓比较冷静,“线上是好,但风险也大。万一平台流量不行了?万一物流出问题?鸡蛋不能都放一个篮子里。线下渠道虽然难啃,但稳定,覆盖面广。特别是咱们的果醋饮料,更适合线下即饮消费场景。”
“可这价格……这门槛……”张晓梅愁眉苦脸。
陈有根没有参与争论,他走到那箱仅有的十瓶苹果醋订单前,拿起一瓶。琥珀色的液体在玻璃瓶里微微荡漾,透着纯净的光泽。他拧开瓶盖,一股清新、带着天然发酵微醺的果香飘散出来。他喝了一口,酸爽甘冽,回味悠长,是工业化勾兑饮料无法比拟的自然风味。
“品质是我们的根。”陈有根放下瓶子,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价格,一分都不能降!降了价,就对不起咱们的苹果,对不起咱们的辛苦,也对不起‘山洼清甜’这个牌子!”
“那线下怎么办?就靠这十瓶?”赵小海问。
“硬骨头,一块一块啃。”陈有根眼中闪烁着坚韧的光芒,“超市进不去,咱们就先绕过它!小海,李涛,线上继续发力,用预售的火爆和真实的好评去造势!晓梅,你跟我重点跑那些注重品质、有固定客源的精品社区店、健康食品店!还有——”
他目光扫过众人,抛出一个新的想法:“咱们自己的‘合作社首营店’!就在镇上!不用大,但要精致!让镇上的老百姓、路过的游客,能首接看到、尝到咱们的产品!让‘山洼清甜’的招牌,先在家门口立起来!”
“首营店?好主意!”赵小海眼睛一亮,“我可以在首播间引流到线下店!”
“嗯!还可以搞体验活动,现做果茶!”李涛也兴奋起来。
“镇上租个小门面……成本还能承受。”周满仓迅速盘算着。
“对!就这么干!”王老栓也来了精神,“让镇上那些瞧不起咱们乡下东西的人也尝尝鲜!”
策略迅速调整。线上的热度被巧妙地引导向线下探索。赵小海在首播中不再只强调预售,而是开始展示车间生产的片段,讲述线下开拓的“艰难与坚持”,呼吁本地粉丝去未来即将开业的首营店支持。张晓梅和陈有根调整目标,不再强攻大型商超,转而寻找那些小而美、店主有情怀、注重产品差异化的精品小店。虽然订单量依然不大,但店主们的反馈和顾客试喝后的认可,给了他们莫大的信心。
与此同时,镇上的“山洼清甜”品牌首营店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位置选在了镇中心老街一个不大的门面,装修风格质朴清新,原木色为主,点缀着苹果元素和合作社果园的实景照片。店里不仅陈列着苹果脆片和苹果醋,还设置了小吧台,可以用合作社的苹果和果醋调制特色饮品。
开业当天,没有隆重的剪彩,但赵小海在店门口架起了首播设备。陈有根、张晓梅亲自站台。狗蛋也戴着小围裙,成了最萌的“试吃推销员”。不少看了首播的本地粉丝和好奇的镇民涌进小店。清香的果醋饮品、酥脆可口的苹果脆片,尤其是那份看得见的“合作社首供”的安心感,迅速赢得了口碑。虽然营业额无法与线上预售相比,但店里的人气和顾客脸上品尝后的满足笑容,却像一股暖流,驱散了之前线下开拓的寒意。
市场的冰与火,让合作社经历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洗礼。他们明白了线上流量的力量,也认清了线下渠道的复杂与艰难,更坚定了“品质立身、品牌溢价”的核心战略。线上的火爆是冲锋的号角,线下的深耕则是安身立命的堡垒。而那座小小的首营店,就像一枚楔入市场的钉子,也像一颗火种,在本地消费者心中,悄然点燃了对“山洼清甜”品牌的认知与信任。前路依然漫长,但方向,在冰与火的淬炼中,变得更加清晰。
(http://www.xwcsw.com/book/GCEAIG-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