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无人机风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章 无人机风波

 

三年时光,如同村口那条溪流,奔涌向前,悄然改变了陈家洼的容颜。昔日的“陈家洼果品专业合作社”己然壮大,更名为“山洼清甜农业科技公司”,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新园区早己绿树成荫,进入盛果期,与老果园连成一片壮观的果海。现代化的深加工车间日夜运转,“山洼清甜”的招牌不仅稳踞高端商超,更通过电商平台飞入了千家万户。

然而,规模的扩张并未消弭挑战,反而带来了新的课题。陈有根坐在宽敞明亮的新办公楼里,眉头却习惯性地微蹙着。桌上摊开的不是账本,而是一份《果园智慧化管理升级方案》和一份《联营基地标准化管理评估报告》。前者是公司新聘请的农业技术顾问——刚从省农大毕业的硕士林薇提交的;后者则揭示了联营基地在技术落地、品控一致性上的参差不齐。

“有根哥!快!出事了!”赵小海风风火火地冲进办公室,连门都没顾上敲,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兴奋和懊恼的神情,“林工……林工她搞的无人机施肥,出岔子了!”

陈有根心里咯噔一下,猛地站起身:“怎么回事?伤到人了?”

“人倒没事!”赵小海喘着粗气,“是王老栓家那片靠山脚的果园!林工说那片地肥力监测数据偏低,要用无人机精准补施高氮肥,结果……结果操作手是个新手,航线设定偏移了!肥料全撒到旁边李二婶家的园子里了!李二婶家那片地本来氮肥就偏高,这下好了,果树疯长,挂果量肯定受影响!王老栓在那边地头跳脚骂娘呢!林工正跟他们理论,都快吵起来了!”

陈有根一听,抓起椅背上的外套就往外走,边走边问:“林薇人呢?操作手呢?”

“林工在现场解释,操作手是个新招的小年轻,叫刘洋,吓傻了,被王老栓指着鼻子骂呢。”赵小海紧跟在后面,“我说有根哥,这高科技玩意儿是好,可也太悬了!还不如咱们老把式一锹一锹埋得准!”

陈有根没接话,脚步更快了。他理解王老栓的愤怒——一年的收成可能就此打了折扣;也明白李二婶的无辜;更清楚林薇的初衷是好的,精准施肥既能节省成本又能提升品质。问题出在“人”上——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与之匹配的、高度专业化的操作人员和严格的管理流程,而这恰恰是公司从合作社快速扩张转型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

赶到事发地头,场面果然火爆。王老栓脸红脖子粗,指着地上清晰的肥料散落痕迹和自家果树旁明显“营养过剩”的李二婶家的果树,唾沫横飞:“……瞎搞!纯粹瞎搞!我这树等着挂果呢,肥没吃着!她家树窜得比高粱还快,果子能好?林工!你这高科技就是坑人玩意儿!”

李二婶在一旁抹眼泪:“我招谁惹谁了?我这地好不容易才调平衡……”

林薇,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穿着利落工装裤的年轻姑娘,脸色也有些发白,但眼神依旧倔强,努力解释着:“王叔,李婶,这次确实是我们的操作失误,航线偏移导致肥施错了位置。责任全在我们!我们会立刻采取措施补救!王叔家的缺肥问题,我们会人工补施到位,确保不影响挂果。李婶家过量施肥的问题,我们会安排紧急灌溉稀释,并持续监测,必要时人工疏枝控制旺长,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所有损失,公司承担!”

“承担?你拿啥承担?果子长不好,你赔钱能赔出好果子吗?”王老栓不依不饶。

“就是!嘴上说得好听,谁知道管不管用!”旁边几个联营村的果农也帮腔,他们本就对这套“监测”、“数据”的玩意儿半信半疑,此刻更是找到了质疑的由头。

新来的操作手刘洋缩在林薇身后,满脸惶恐,大气不敢出。

“吵吵啥!”陈有根低沉的声音响起,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住了场子。他走到两片果园的交界处,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看了看,又仔细对比了两边果树的叶片状态和花芽分化情况。

“栓叔,”陈有根站起身,看向王老栓,“肥没撒到你地里,你着急上火,我理解。林工说了,马上给你补上,保证不耽误挂果。损失,公司认。”

他又转向李二婶:“二婶,你也别哭。肥多了,是麻烦,但不是绝路。林工的办法是对的,赶紧灌水冲淡,再看着疏掉些疯长的枝条,把营养往果子上引。公司派专人帮你弄,工钱公司出。今年的收成,公司保底价收,绝不让您吃亏!”

陈有根的承诺干脆利落,态度诚恳,王老栓和李二婶的火气顿时消了大半。陈有根又看向周围那些联营村的果农:“大伙儿也看到了,新技术是好东西,能省力、省钱、种出更好的果子。但再好的家伙事儿,也得看谁用、怎么用。这次是咱们公司管理不到位,操作培训没跟上,责任在我。”他坦然承认错误,目光扫过林薇和刘洋,“林工,你的方案没错,精准施肥是方向。但流程必须细化,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必须严上加严!刘洋,操作失误就是失误,写深刻检查,重新培训考核,考核不过,调离岗位!”

林薇咬着嘴唇,点了点头,眼神中既有愧疚也有坚定。刘洋更是连连点头。

“另外,”陈有根提高了声音,环视众人,“光靠公司派人盯着不行。咱们得让技术真正落地,让咱们自己的‘土专家’也能懂、会用!小海!”

“在呢!”赵小海赶紧应道。

“从下周开始,林工牵头,你配合,在咱们公司内部和各个联营基地,轮流开办‘智慧果园’实操培训班!不要光讲理论,就讲怎么用这些新设备,怎么看监测数据,出了问题怎么补救!要手把手教,让咱们的王叔、李婶们也能看懂数据图!”陈有根看向王老栓和李二婶,“栓叔,二婶,你们是种地的老把式,经验丰富。这培训班,你们得来当‘顾问’!帮林工看看,她讲的那些洋玩意儿,怎么跟咱们的老经验结合起来更管用!咱们既要卫星,也要老农的眼睛!”

这番话,既明确了责任,指明了方向,又给了老农足够的尊重,将他们纳入了新技术的应用体系。王老栓脸上的怒气彻底散了,反而有点不好意思地搓着手:“有根……陈总,你这说的……行,只要对果子好,学就学!”

一场风波,在陈有根务实、公平且富有前瞻性的处理下,暂时平息。但陈有根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公司化的运营、新技术的快速引入、联营基地的管理,每一块都潜藏着比合作社时期更复杂的挑战。他需要的不仅是决心,更是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和一支真正懂技术、懂农业、懂农民的新时代团队。

回到办公室,陈有根看着窗外。新园区里,那台惹祸的无人机静静停放在机库旁。远处,老果园的方向,父亲陈老汉正带着狗蛋(如今己是初中生)在树下忙碌着什么。狗蛋似乎拿着个平板,一边看一边跟爷爷比划着。

陈有根拿起电话,拨通了林薇的内线。

“林工,风波过了,但事没完。你的方案核心思路我支持,但执行细节必须重新打磨。特别是联营基地的技术推广,要更接地气。明天上午,召集技术部、生产部、联营管理部负责人,还有小海,我们一起开个闭门会,把‘智慧果园’的落地路径,从设备到培训到考核,一条条捋清楚。还有,那个刘洋,检查让他写,但别一棍子打死,好好培养,咱们缺的就是懂操作的人才。”

“好的,陈总!我马上准备!”林薇的声音恢复了干练。

放下电话,陈有根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夕阳的余晖给果园镀上了一层金边。新引进的滴灌系统正在均匀地喷洒着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小小的彩虹。那条曾经泥泞、如今己拓宽成双车道的“致富路”上,满载着“山洼清甜”产品的冷链车正缓缓驶向远方。

新枝己然萌发,但成长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陈有根深吸一口气,仿佛能闻到泥土、新叶和远处工厂传来的淡淡果香混合在一起的气息——那是挑战与希望交织的味道。他坐回办公桌前,翻开了那份《果园智慧化管理升级方案》,手中的笔,在“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一栏,重重地画下了一个记号。第二卷的故事,就在这混合着泥土芬芳与机油气息的空气中,正式拉开了序幕。


    (http://www.xwcsw.com/book/GCEAIG-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