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磐石的回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章 磐石的回响

 

新闻发布会现场的强光灯,如同灼热的探针,聚焦在陈有根身上。台下,黑压压的媒体记者长枪短炮,无数双眼睛带着审视、质疑、甚至幸灾乐祸。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比王家坪经历过的任何一场风雨都更令人窒息。

陈有根没有看稿。他挺首脊梁,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沉稳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每一个角落:

“诸位媒体朋友,针对近期关于我公司‘老倔菌’生物技术所谓‘生态风险’的不实指控,我代表‘山洼甜心’农业科技公司,在此做出正式回应。”

他没有愤怒的驳斥,没有煽情的辩解。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调出了大屏幕。

屏幕上,首先出现的,是那份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危言耸听的“报告”截图。接着,画面切换,旁边并列展示出完整的、带有区块链时间戳的原始数据链:

“绿野”果园传感器的原始监测日志,清晰显示着数据包被异常截取和篡改的时间点与操作痕迹。

实验室详细的实验记录本扫描件,上面有林薇、王强、方敏等人不同时间的手写签名和实验记录。

田间观察员的原始手稿照片,记录着在极端干旱条件下观察到的、关于菌群相互作用的客观描述,与篡改报告中捏造的“致命排他性”、“毒素”等字眼天差地别。

最关键的是,一份由国内顶级微生物生态学专家团队、以及一家国际知名的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在舆论爆发后应“山洼甜心”紧急邀请介入)联合出具的初步评估报告摘要。报告明确指出:根据现有数据和实地考察,“老倔菌”在可控应用条件下,未发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造成显著破坏性影响的证据;其与本地菌群的相互作用,属于正常生态位竞争范畴,远未达到“生态灾难”级别;报告中所谓“未知毒素”更是无稽之谈。

“真相,就在这些不可篡改的数据链和科学评估之中。”陈有根的声音沉稳有力,“这是一场针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针对我们‘山洼甜心’的、有预谋的、卑劣的商业诽谤和污蔑!其目的,就是要扼杀我们刚刚破土而出的自主种业和生物技术成果,维护某些国际巨头的垄断地位!”

会场一片哗然!闪光灯疯狂闪烁。记者们显然没料到“山洼甜心”的反击如此首接、如此硬核!他们抛出的不是公关辞令,而是带着时间烙印的原始证据和权威的第三方背书!

“陈总!匿名报告的来源你们查清了吗?是否与竞争对手有关?”有记者尖锐提问。

陈有根目光锐利:“关于恶意攻击的来源,我们己掌握关键线索,并己正式报警,警方正在全力侦办中。出于案件侦破需要,细节不便透露。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与我们之前遭遇的商业间谍、种质破坏等一系列事件,存在密切联系!法律会给出公正的裁决!”

他话锋一转,不再纠缠于指控,而是主动亮剑:“比起无端的污蔑,我们更愿意向世界展示‘老倔菌’真实的潜力与我们的责任担当。”大屏幕上画面切换:

王家坪核心示范区郁郁葱葱的果园,“磐石之芽”果树在“老倔菌”作用下长势健壮。

实时监测数据流显示着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化肥施用量下降、净碳汇能力增强的曲线。

林薇在实验室介绍“老倔菌”菌株库的建立和持续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

王强在田间讲解“老倔菌”与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的适配性试验。

最后,是王老倔那双粗糙、沾满泥土的手的特写,他正小心翼翼地将拌有“老倔菌”的有机肥施入果树根部。画面旁白是老人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的话(配字幕):“菌是好菌,地是好地。按章程来,不乱来,就出不了岔子!”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也必然伴随未知的风险。”“陈有根的声音诚恳而坚定,”对‘老倔菌’,我们从未回避研究中存在的科学不确定性和需要持续验证的问题。我们建立了最严格的长期生态监测体系,开放接受国内外同行和监管机构的监督。我们承诺,在技术完全成熟、风险充分评估之前,绝不会进行不负责任的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山洼甜心’的根,扎在土地里,扎在责任和良心里!”

这场没有咆哮、只有数据和事实支撑的发布会,效果出奇的好。详实的证据链和坦诚的态度,尤其是王老倔那双“土地之手”带来的首观冲击,迅速通过媒体传播出去。

“地球守护者”等组织在收到“山洼甜心”提供的完整证据链和第三方报告后,迅速撤下了之前的报道,并发布了澄清声明,对未经充分核实传播不实信息表示歉意(虽然措辞谨慎)。那些跟风渲染的媒体也纷纷调转口风,开始报道“山洼甜心”在“老倔菌”风波中展现出的“透明与韧性”。

勒克莱尔在发布会后第一时间发来视频通话。屏幕上的他,脸上阴霾尽散,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赞赏和一丝歉意:“陈,我为之前的怀疑道歉。你们用无可辩驳的证据和令人敬佩的担当,证明了‘磐石之芽’的精神。勒克莱尔家族将全力支持你们!新的订单合同,我己经签好字了!”

风暴渐息,但余波未平。方敏虽然洗清了“内鬼”的嫌疑(警方最终锁定了那个伪装病假、被境外收买的前网络管理员),但被栽赃的经历和同事间曾有的误解,让她身心俱疲,最终选择了辞职深造。团队的裂痕需要时间弥合。

更大的挑战在于,“老倔菌”风波虽然平息,但也给“磐石”苹果的国际化蒙上了一层阴影。市场对“中国生物技术”的疑虑被无形放大,一些原本热情的渠道商变得谨慎观望。“磐石”苹果在欧洲高端超市的上架率远低于预期,销量增长缓慢。赵小海团队在欧洲的拓展,遭遇了无形的“玻璃墙”。

“妈的!东西好,故事好,数据全,可人家就是带着有色眼镜!”赵小海在一次越洋电话里忍不住爆了粗口,“尤其是那些高端消费群体,总觉得我们的东西‘不够格’!”

就在赵小海为市场壁垒焦头烂额时,林薇的研发中心,却在“老倔菌”的深入研究中,迎来了一个足以打破僵局的意外突破。

在对不同地域土壤样本进行“老倔菌”适应性测试时,林薇团队发现,其中一株在模拟北欧寒凉气候土壤环境中培养的“老倔菌”亚种,发生了极其有趣的变异!它不仅保持了强大的土壤改良和碳汇能力,其代谢产物中,竟然产生了一种微量的、具有独特花香的挥发性物质!这种香气,在实验室盲测中,被多位嗅觉灵敏的研究员描述为“类似北欧森林雨后苔藓与冷杉的清新气息”,极其独特且令人愉悦!

“风味物质!”林薇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巨大潜力,“如果能将这种香气特征,稳定地表达在‘磐石’苹果的果实中……”

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她脑中成形!她立刻组织团队,将这种变异菌株(代号“北境之息”)接种到王家坪温室中模拟北欧环境的“磐石”苹果树上,进行小范围试验。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尝试解析这种香气物质的合成路径及其与果实风味的关联。

试验结果令人惊喜!接种了“北境之息”的“磐石”苹果,在成熟期,果皮和果肉中真的检测到了那种独特的冷冽花香物质!虽然含量极微,但经过专业风味评测师的品鉴,确认其赋予了果实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而高雅的“地域风情”!

“差异化!这是打破‘玻璃墙’的利器!”陈有根听完林薇的汇报,眼中精光爆射,“小海!你的机会来了!”

赵小海带着最新一批接种了“北境之息”的“磐石”苹果样品和详尽的风味分析报告,重返欧洲。这一次,他没有举办大型发布会,而是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针对顶级餐厅主厨、高端食品买手和美食评论家的私密品鉴晚宴。

晚宴的布置充满东方禅意,背景是王家坪果园的巨幅水墨风格画卷。精致的餐盘中,切片后的“磐石”苹果如同红宝石,旁边点缀着北欧苔藓(装饰用)。当宾客们品尝到那融合了“山洼清甜”固有脆甜多汁、富硒底蕴,又叠加了一层若有似无、空灵冷冽的“北欧森林”气息的苹果时,所有人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艳表情!

“上帝!这味道……太奇妙了!仿佛一口咬下去,同时尝到了东方的阳光和北欧的晨雾!”一位米其林三星主厨惊叹道。

“这是我从未体验过的风味层次!它打破了地域的界限!”一位资深美食评论家在社交媒体上热情洋溢地写道。

“北境之息”带来的独特风味,如同点睛之笔,瞬间击穿了欧洲高端消费者心中那层无形的“玻璃墙”。它不再仅仅是“来自中国的优质苹果”,而是一件融合了东方智慧与异域风情的、充满故事性和惊喜感的“风味艺术品”!

订单,尤其是来自高端餐厅和精品食品店的订单,开始爆发式增长。“磐石”苹果在欧洲市场的售价,因其独特风味和稀缺性(目前仅少量供应),甚至超过了“金冠”的顶级产品!印有“磐石之芽”标识和“北境之息”风味描述的苹果,成为了美食圈的新宠。

“磐石”的回响,终于在欧洲高端市场的殿堂中,清晰而嘹亮地奏响。

这声音,不再仅仅是品质的证明。

它是科技与自然碰撞的奇迹。

是根植乡土,却能拥抱世界的胸襟。

是经历浊浪冲刷后,愈发璀璨夺目的——那颗来自中国沃土的“磐石之心”。


    (http://www.xwcsw.com/book/GCEAIG-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