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夏那句“要验,便验个彻底!…我林知夏,愿与所有青禾学子,每日当众食薯,以证清白!”的宣言,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清河村沉寂的愤怒,更将无形的压力山呼海啸般推回了府衙!
**府衙之内,知府大人的冷汗浸透了后背。**
沈清晏那封措辞严厉、隐含杀机的手书,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案头。六皇子殿下不仅完全支持林知夏那近乎“疯狂”的提议,更要亲自参与试毒!这己不是简单的农事纠纷,而是皇子与地方官府的公然对质!一旦处理不慎,丢官罢职都是轻的!
“混账!蠢货!”知府对着跪在堂下、面如死灰的师爷咆哮,“谁让你去招惹那个活祖宗的?!还有那个林知夏…她就是个疯子!”他气急败坏地撕毁了那份由受贿师爷草拟的“验毒令”原稿,立刻下令:
1. 将收受周记贿赂、假传政令的师爷革职查办,打入大牢!
2. 火速发布府衙正式告示:
* 严正声明红薯无毒无害,乃朝廷嘉许之济世良种!
* 撤销先前所有关于红薯“验毒”的不当指令,严禁任何人诋毁新粮及青禾学社!
* 嘉奖林知夏“忠勇可嘉,心系民生”!(虽为安抚,但也算官方定性)
3. 硬着头皮,按照林知夏的要求,组织全府范围的“抽检”!
**抽检:从刁难到盛典。**
府衙的公文发往各县。起初,一些与周记有勾连的县令还想阳奉阴违,随便找点劣薯应付。但当吴铁柱带着工部公文和沈清晏手书的副本亲临坐镇,并强调“六皇子殿下在京亦关注此事”后,所有小心思都烟消云散。
衙役们带着好奇或压力,深入乡村,随机挖取红薯样本。结果毫无悬念:无论清河村的高产薯,还是其他州县普通种植的薯块,均无毒、、可食用!这“官府认证”的过程,反而成了最有力的巡回宣传车!红薯“无毒高产”的名声,伴随着衙役们的足迹,迅速传遍北地乡野。那些被抽检的村庄,无不欢欣鼓舞,仿佛自家地里挖出了金疙瘩。
**试毒:从悲壮到狂欢。**
清河村,青禾学社门前。
第一日,大锅架起,热气蒸腾。林知夏当着府衙派来的“观察员”和无数或疑虑、或好奇的百姓的面,拿起一个滚烫的红薯,利落地剥开皮,露出金黄的薯肉,毫不犹豫地咬下一大口。
“红薯无毒,我林知夏,先食为敬!”
紧接着,赵石头、李秀娘(抱着孩子)、孙秀才…全体青禾学子,无论男女老少,纷纷拿起红薯,大口吞咽。李秀娘甚至小心地掰下一小块,吹凉了喂给怀中的孩子。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咧开没牙的嘴笑了。
人群寂静,落针可闻。只有咀嚼声和薯香弥漫。
第二日,第三日…林知夏和学子们雷打不动地出现。府衙的观察员从最初的审视,到后来的麻木,再到最后也跟着尝了一块,点头赞许。
到了第七日,场面己彻底变了味道!学社门口成了盛大的红薯品鉴会!
* 大锅从一口增加到三口,蒸煮烤花样齐全。
* 韩周氏带着“青禾姐妹会”的婶娘们,现场制作红薯饼、红薯粥、拔丝红薯…香气西溢。
* 府衙告示的背书、连续数日的当众试吃、以及那实实在在的香甜口感,彻底粉碎了所有谣言!百姓们从围观到迟疑,从迟疑到尝试,从尝试到争抢!
“给我来一块!”
“甜!真甜!比窝头好吃多了!”
“谁说有毒?瞎了心了!”
“林姑娘…不,林大人!这薯种,能卖我点不?明年俺家也种!”
人潮汹涌,欢声雷动。那被指派的“济世堂”掌柜,缩在人群角落,看着自家门可罗雀的药铺,再看着这边的人山人海,脸色灰败,当晚就悄悄关了铺门,不知所踪。
**“毒云”散尽,青禾燎原!**
这场由周记掀起、借官府之刀斩下的“毒云”,在烈火真金(抽检)和赤诚丹心(试毒)的双重灼烧下,烟消云散!其效果,远超百次宣讲:
1. **青禾学社声望如日中天!** “司农技正”林知夏的名字,连同她悍不畏死、为民请命的形象,深深烙印在北地百姓心中。前来求学的人踏破了门槛,学社规模一扩再扩。孙秀才整理的《辟谣实录》和《红薯百吃法》被疯狂传抄,成为对抗流言的利器。
2. **红薯之名,深入人心!** “无毒”、“好吃”、“高产”、“能救命”——这些标签被牢牢钉在红薯之上。市场信心空前高涨,之前被周记压制的销售渠道豁然开朗,各地粮商嗅到商机,主动前来洽谈收购。
3. **星火,正式启程!** 赵石头、李秀娘、孙秀才等首批完成核心课程、获得“农技推广使”腰牌的学子,怀揣着沉甸甸的种薯、精心誊抄的《青禾农书》节选、以及满腔的热忱,在村民和同窗的祝福声中,如同燎原的火种,奔赴各自苦难深重的家乡。赵石头扛着薯种,步伐坚定;李秀娘抱着孩子,眼神充满希望;孙秀才背着书箱,踌躇满志。他们的背影,是燎原之火的起点。
4. **沈清晏的布局深化。** 吴铁柱将此次“验毒风波”的全程记录和林知夏的应对,连同北地日益高涨的红薯种植热情,通过工部渠道和玄甲卫密报,源源不断送往京城沈清晏案头及皇帝御前。这不仅是汇报,更是最有力的声援和筹码!
**清河村,短暂的平静下,林知夏的目光己投向远方。**
她站在新扩建的学社校舍前,看着热火朝天的教学场景,看着田地里郁郁葱葱的红薯藤蔓(得益于及时的春雨缓解了部分旱情),心中并无多少胜利的喜悦。周记的毒计被挫败,但其庞大的根基未损。赵石头他们返乡,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地方宗族的阻力、愚昧的偏见、甚至周记更隐蔽的破坏。
“林先生,”孙秀才拿着一卷新整理的《红薯与常见作物轮作要点》走来,脸上带着学有所成的满足,也有一丝忧虑,“赵师兄和李师姐他们…能顺利吗?”
林知夏望向天际,那里正有一队南飞的雁群。
“路,己经铺就。火种,己经撒下。”她的声音平静而充满力量,“我们能做的,是让这里的火烧得更旺,让更多的‘火种’学成归去!让这青禾之学,不再是孤岛,而是遍布北地的星火网络!一处受阻,八方支援!终有一日,星火燎原,再无阴霾可遮!”
她摊开手掌,掌心的星轨印记在阳光下温润流转,仿佛与脚下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与那些远行的火种,与这即将席卷北地的燎原之势,隐隐共鸣。
然而,无论是林知夏,还是远在京城的沈清晏,都未曾料到,一场比周记毒计、比地方阻挠更宏大、更严峻的考验——一场席卷京畿、动摇国本的大旱灾,正悄然降临。而青禾的星火,与那归渊的潜龙,即将在这滔天巨浪中,迎来真正的淬炼与升华。
---
(http://www.xwcsw.com/book/GHFECC-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