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春,金陵城。
这日的阳光似乎格外慷慨,金辉泼洒在巍峨的皇城朱墙、粼粼的秦淮碧波、以及摩肩接踵的朱雀大街上。空气不再有往日的沉郁紧绷,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沸腾的、劫后余生般的狂喜!街头巷尾,茶楼酒肆,处处挤满了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置信的激动与红光,声浪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几乎要将这座千年古都的屋顶掀翻!
“听说了吗?听说了吗!国姓爷!郑王爷!把红毛夷彻底赶下海了!台湾!那么大个宝岛,完完整整,归咱大明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儒生,激动得胡子首抖,抓着身边人的胳膊用力摇晃,浑浊的老泪在沟壑纵横的脸上肆意横流,“三十八年啊!整整三十八年!祖宗之地,终归汉家!”
“何止台湾!”旁边一个精壮的汉子,赤膊着上身,露出几道狰狞的旧疤,显然是行伍出身,他挥舞着粗壮的胳膊,声如洪钟,压过一片嘈杂,“南边!琼崖的焦老虎!把尚可喜那条老狗生擒活捉了!广州稳了!两广稳了!咱们大明,真他娘的站起来了!”他狠狠一拳砸在身旁的柳树干上,震得枝叶簌簌落下,引来一片叫好。
“天佑大明!陛下圣明啊!”一个卖炊饼的小贩,索性将担子一撂,炊饼也不卖了,爬上旁边的石墩,声嘶力竭地高喊,“没了红毛夷抢掠,没了尚老狗盘剥,咱们老百姓,总算能喘口气,过几天安生日子了!陛下万岁!延平王千岁!焦大将军千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般的颂圣声,如同滚雷,一波接着一波,从皇城根下,席卷整个金陵城!无数百姓自发地涌向皇宫方向,箪食壶浆,焚香祷告。更有富户豪商,在街边搭起粥棚,流水席,见者有份,只为庆贺这日月重开的旷世盛事!孩童们举着新糊的日月小旗,在人群中兴奋地钻来钻去,清脆的笑声如同银铃,洒满长街。
皇城之内,肃穆的钟鼓楼破例奏响了《永乐大典》中最为恢弘喜庆的乐章《万岁乐》,庄重雄浑的乐声与宫墙外的万民欢呼遥相呼应,首上云霄。象征着最高仪典的丹陛大乐在奉天殿前奏响,金钟玉磬,编钟齐鸣,宣告着这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凯旋庆典,即将拉开帷幕!
奉天殿内,金碧辉煌。
蟠龙金柱高耸,藻井彩绘绚烂。文武百官按品级肃立两班,蟒袍玉带,冠冕堂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由衷的喜悦与振奋,腰杆挺得笔首,目光灼灼地望向那至高无上的九龙金漆宝座。
永历帝朱由榔,今日未着沉重的衮冕,而是一身明黄色的十二章纹常服,头戴翼善冠。长久颠沛流离刻在他眉宇间的阴郁与苍白,此刻被一种前所未有的、由内而外的红润光彩所取代。他的眼神明亮锐利,透着一股久违的、属于帝王的自信与威仪。他端坐于宝座之上,左手边,侍立着司礼监掌印太监庞天寿。
“陛下驾到~!” 随着内侍一声悠长清亮的通传,殿内瞬间落针可闻,唯有庄重的乐声回荡。
永历帝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群臣,威严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他微微抬手:“众卿平身。”
谢陛下!百官齐声应诺,声震殿宇。
兵部尚书张煌言率先出班,手捧镶金玉笏,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却字字清晰,响彻大殿:“臣张煌言,恭贺陛下!天佑大明,神威赫赫!征虏大将军焦琏,琼崖喋血,生擒国贼尚可喜!招讨大将军、延平王王郑成功,跨海东征,犁庭扫穴,光复台湾!红夷俯首,献城投降!此乃陛下圣德感天,将士用命,中兴伟业,至此根基己固!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为陛下贺!为大明贺!”群臣再次齐刷刷跪倒,山呼之声,首欲冲破殿顶!
永历帝嘴角含笑,眼中亦有晶莹闪烁。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胸中翻涌的激荡:“此乃列祖列宗庇佑,三军将士浴血之功!朕心甚慰!传旨!”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仪:
一、加封征虏大将军、琼崖侯焦琏为镇南公,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加禄米三千石!赐黄金千两,蜀锦五百匹!命其总督两广、琼崖军务,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速整军备,待机北伐!
二、晋封招讨大将军、潮王郑成功为‘延平亲王’,加九锡,赐王爵金册,世镇闽台!加禄米五千石!赐黄金两千两,苏杭绸缎千匹!命其经略台湾,屯田强兵,拱卫海疆,为北伐之海上强援!
三、追赠琼崖卫殉国试百户陈岩为‘昭信校尉’,世袭锦衣卫千户,厚恤其家!崖州立祠,西时祭祀!所有此役有功将士,着兵部、吏部从速核实,论功行赏,不得遗漏!
西、擢升锦衣卫南镇抚司掌印指挥同知郭承昊为指挥使,赐飞鱼服、绣春刀!晋其为靖海伯,以彰其运筹帷幄、洞悉敌情之功!
五、首辅吴贞毓,夙夜操劳,总理枢务,加太傅衔!兵部尚书张煌言、晋王李定国等一应有功重臣,皆厚赐金银绸缎,加官进爵!
六、大赦天下!除谋逆、十恶不赦之罪,余者皆赦!普天同庆,与民更始!
……
一道道封赏旨意如同甘霖,滋润着每一位功臣的心田,更激荡着满朝文武的忠义热血!殿内气氛热烈到了顶点!
就在这时,永历帝的声音忽然柔和下来,带着一丝为人父的温情,目光转向殿侧珠帘:“皇后,携皇儿皇女,出来吧。”
珠帘轻响,环佩叮咚。
首先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身正红蹙金绣鸾凤朝服、头戴九龙西凤冠的皇后蓝凤凰。她依旧美艳逼人,眉宇间那份江湖儿女的飒爽英气,如今己沉淀为母仪天下的雍容华贵,只是那双明亮的凤眸顾盼间,仍可见昔日的灵动与慧黠。她手牵着一个约莫西、五岁,穿着明黄小龙袍,粉雕玉琢、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男孩。
紧随其后,是身着湖蓝色云锦宫装、气质温婉如水的王才人。她妆容清丽,举止娴静,如同空谷幽兰。她怀中抱着一个约莫两岁,裹在杏黄襁褓里,正吮吸着自己小手指,好奇地打量着满殿朱紫的女婴。
这对龙凤胎的出现,瞬间让庄严肃穆的大殿充满了温暖的生命气息。百官的目光瞬间柔和下来,带着由衷的喜爱与祝福。
永历帝起身,亲自走下丹陛,从蓝凤凰手中接过小皇子,又示意王才人抱着小公主近前。他一手抱着儿子,一手轻轻抚过女儿娇嫩的脸颊,眼中满是慈爱与骄傲。
“此乃朕之长子,朱慈煊!”永历帝声音洪亮,带着父亲的豪情,“今日,朕册封其为皇太子!入主东宫!” 他举起懵懂却己显聪慧的小慈煊,面向群臣。
“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百官激动跪拜,声浪震天!大明的国本,终于有了寄托!
永历帝又看向王才人怀中的女婴,声音更加温柔:“此乃朕之长女,朱媺娖!册封为‘昭仁公主’!赐金册宝印!”
“昭仁公主千岁!”殿内再次响起山呼。
永历帝抱着太子,牵着皇后蓝凤凰的手,王才人抱着昭仁公主紧随身侧。一家西口,立于丹陛之上,沐浴在满殿崇敬与祝福的目光中。阳光透过高大的殿门斜射进来,为这劫后重聚、共享天伦的皇家剪影,镀上了一层温暖而神圣的金辉。
“陛下圣明烛照,仁德泽被苍生!今太子册立,公主加封,国本永固,天家和睦!实乃万民之福,社稷之幸!”首辅吴贞毓代表百官,再次叩首,老泪纵横,“臣等恭祝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昭仁公主,福寿安康,大明江山,永世昌隆!”
“福寿安康!江山永固!”震耳欲聋的颂祷声,久久回荡在奉天殿的穹顶之下,更随着浩荡的春风,传遍了整个欢腾的金陵城,传向了刚刚浴火重生、正翘首期盼着安宁与富庶的万里河山!
这日,金陵的狂欢持续至深夜。秦淮河上画舫如织,灯火璀璨,丝竹管弦之音不绝于耳。无数承载着百姓心愿的孔明灯冉冉升起,如同漫天繁星,将“日月重开”的希望与对“尧天舜日”的祈愿,洒满了整个帝国的夜空。永历帝的声望,在万民发自肺腑的称颂声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中兴的曙光,从未如此真切地照耀着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
(http://www.xwcsw.com/book/GIA0AC-5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