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贾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章 贾诩

 

壶关的攻克,无疑是太行山黄巾军的一个重大胜利,使得全军士气大振。卞大深知,这仅仅是他们在太行山区开疆拓土的关键一步,绝非终点。他迅速做出部署,一面安排士兵们全力以赴巩固城防,以防敌军随时可能发起的反扑;另一面,即刻派人快马加鞭,将这振奋人心的消息送回给周潜。

周潜得知壶关己破的喜讯后,心中满是欢喜。他心里清楚,这一胜利不仅成功解除了卞大部的困境,更为黄巾军在太行山的稳固与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战略空间。同时,这一战绩也向周边各方势力有力地展示了黄巾军的强大实力,让其他势力不敢再对他们掉以轻心。

而在蓟县与张牛角对峙的刘焉,听闻壶关被黄巾军攻破的消息,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担忧。他暗自揣测,黄巾军在拿下壶关后,极有可能挥师北上,与张牛角部形成夹击之势,对蓟县构成巨大威胁。于是,他立刻下令加强蓟县的防御工事,增派岗哨,同时密切监视着黄巾军的一举一动,不敢有丝毫懈怠。

另一边,白波部在并州的行动也卓有成效。他们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军事行动,成功吸引了并州汉军的大量注意力,使得并州汉军无暇顾及太行山的黄巾军,暂时避免了来自这一方向的麻烦。

此时,白术正带着甄逸马不停蹄地赶往太行山。周潜对甄逸的到来满怀期待,他期望甄逸能凭借其商业才能,为黄巾军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助力黄巾军在经济领域更上一层楼。甄逸同样对即将与周潜的会面充满好奇,他实在好奇周潜究竟拥有怎样的魅力与抱负,竟能让如此众多的人甘愿追随。

然而,周潜没有等到甄逸,却先迎来了从西凉远道而来的贾诩贾文和。

这日,周潜正在县衙专心处理政务,突然传令兵匆匆来报:“报主公,西凉贾诩求见。”

一听此言,周潜立刻放下手中事务,连忙起身,快步前往县衙门口迎接。

只见县衙门口站着一位西十岁左右的文士,气质不凡,神色沉稳。

“可是文和先生当面?”周潜急切地问道。

“贾诩贾文和见过将军。”贾诩恭敬地躬身行礼。

周潜赶忙上前,紧紧抓住贾诩的手,将他扶起,热情地说道:“先生快快请起,此处不是谈话之处,快快随我入府内详谈。”

进入府内,周潜立刻吩咐:“来人,奉茶。”

贾诩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赞道:“将军,此茶清澈,入口回甘,好茶啊!”

“先生喜欢,等一会儿带几斤回去。”周潜笑着回应,心中暗自想着,这可是从后世带来的炒茶,如今这个时代的茶汤里常添加生姜、八角、茴香等香料,谁能料到茶叶里加这些香料熬汤会是怎样奇怪的“黑暗料理”呢。

“那就多谢将军了。将军,在下昨日己经跟阎师见过面了,昨晚也与阎师畅聊许久。只是在下才疏学浅,实在不值得将军特意让老师去寻我。”贾诩心中暗自思忖,自己虽佩服周潜的理想,但这种公然造反的行径实在太过危险。看在阎忠的面子上,自己来了,不过还是想看看能否从周潜这里找到合适的借口离开。毕竟不能轻易得罪他,得让他主动回绝自己才行。

周潜一听,立刻明白了贾诩心中所想,暗道:不对,贾诩这老狐狸肯定没安好心。对了,后世都评价这三国毒士是个谋己主义者,他这应该是想离开我这儿。

“哈哈哈,文和先生太谦虚了,我若能得先生相助,必是如虎添翼啊!”周潜笑着说道,试图打消贾诩的顾虑。

“将军谬赞,在下愧不敢当。”贾诩连连摆手,心中想着,这种赞美可不敢随便应下,不然更难脱身了。

“先生既然己经跟阎先生聊过了,那我就不再赘述。今日先生前来见我,想来先生对我是有所认可的。”周潜看着贾诩,目光坚定。

“那我就开门见山了,先生,我这里准备成立一个情报部门,名为锦衣卫,想请先生屈尊担任这锦衣卫指挥使一职,专职负责情报探查与情报分析工作。”周潜首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将军,这恐怕不妥吧!在下今日才与将军初次相识,何故如此厚爱?”贾诩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冲动,油然而生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但这个念头很快就被他强行压制下去。

“先生,我既相信阎先生对先生的高度评价,也相信自己的眼光,更坚信先生有这个卓越的本事,必定能够担当此重任。”周潜一连三个“相信”,言辞恳切,让贾诩心中掀起了波澜,真切感受到了周潜的真诚。

“主公,臣贾诩愿效犬马之劳。”贾诩终于被周潜的诚意打动,跪地拜道。

于是,周潜与贾诩秉烛夜谈,周潜还将自己从二十一世纪所知的一些情报知识毫无保留地讲给贾诩听。贾诩听完后,大喜过望,这些新颖的理念和方法让他大开眼界,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先生,明日我会任命先生为门下省参谋及中书省秘书一职。而锦衣卫指挥使一职,暂时不公之于众。”周潜考虑周全地说道。

“主公英明。”贾诩点头称是,对周潜的安排深感佩服。

这一夜,烛光摇曳,二人相谈甚欢,仿佛忘却了外面的乱世纷争。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周潜的办公桌上。周潜早早起身,将贾诩的任命正式发布下去。这一消息如同春风一般,迅速在黄巾军内部传开,众人对贾诩这位新来的谋士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处理完贾诩的任命事宜后,周潜便将注意力转移到张牛角部和卞大部押送过来的俘虏、罪犯以及物资上。近来,在太行山区域的勘探中,周潜惊喜地发现了几座铁矿。铁矿对于黄巾军的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打造兵器还是发展生产,都离不开铁资源。然而,挖矿工作既辛苦又危险,周潜实在不忍心让普通民众去从事如此艰苦且充满风险的工作。思来想去,他决定从这些俘虏和罪犯中挑选合适的人选。

这批俘虏和罪犯都是经过公审后筛选出来,罪不至死的。周潜听从贾诩的建议,对这些俘虏进行分级管理。他别出心裁地让地位低的俘虏管理地位高的,让曾经被欺负的去管理欺负别人的。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利用俘虏之间的矛盾,分化他们的力量,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相互制衡中更好地为黄巾军效力。

同时,周潜还给出了明确的政策:让这些俘虏和罪犯在矿场工作五年,期间会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估。只要评估合格,便可以恢复良民身份,重新回归正常生活。这一政策犹如给这些身处困境的人点亮了一盏希望之灯,让他们有了努力工作、改过自新的动力。

为了确保这一政策能够顺利实施,周潜专门安排了可靠的将领负责监督管理矿场。将领们深知责任重大,不仅要保证挖矿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时刻关注俘虏们的动态,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在物资方面,周潜组织人手对缴获的物资进行了详细清点和分类。粮食被妥善储存起来,作为军队和百姓的储备粮;兵器和甲胄则被送到军械库,经过检查和修缮后,补充到军队装备中;其他各类物资,如布料、药材等,也都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分配到各个部门。


    (http://www.xwcsw.com/book/GIIEIF-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