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从飞机机械基础学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112从飞机机械基础学起

 

林振国看着这个越来越稳重、眼神里透着执着光芒的女婿,欣慰地点点头。他认识一位姓陈的老伙计,退休前是空军某基地的王牌机械师,修了一辈子战斗机,手上功夫硬得很,就是脾气有点倔。

在林振国的引荐下,周凡提着一份不轻不重的“拜师礼”,登门拜访了陈师傅。陈师傅头发花白,手上布满老茧,眼神锐利如鹰。他打量了周凡几眼,没多说什么,只是指了指旁边一架退役教练机的拆解部件:“先把这个液压阀拆了,再原样装回去,不能多一个零件,也不能少一个。”这是下马威,也是考验。周凡深吸一口气,没有慌乱。

周凡强大的空间感知力和在诺顿星“鼹鼠工坊”观察的经验此刻发挥了作用。他动作沉稳,手法干净利落,对工具的运用仿佛与生俱来。拆卸、检查、清洗、安装…一气呵成,整个过程如同精密仪器的运转,看得陈师傅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嗯,手还算稳。有点底子。”陈师傅终于开了金口,“每周二、西、六下午,过来吧。多看,多问,少说话,手别闲着。” 就这样,周凡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实践机会。每周至少有两三次,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他都会准时出现在陈师傅那间略显拥挤且杂乱的小仓库里。仓库里堆满了各种零件,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机油味,但周凡丝毫不在意这些,他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就像一个最认真、最勤奋的学徒。

他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比如拧螺栓、认识各种零件等。然后,他逐渐学习如何倾听发动机发出的异常声音,如何准确判断线路是否存在虚接问题,以及如何运用那些看似“土气”但却非常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棘手的故障。

这些来自地球最基层、最朴素的机械智慧,与他在空间终端里所模拟的高精尖知识相互印证,让他对机械原理和维修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填补了他在实践方面的关键空白。

经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周凡和陈师傅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亲密。他们不仅在工作上配合默契,还经常交流彼此的经验和见解。终于,在某个特别的日子里,周凡请柬给陈师傅。

原来,周凡和林婉即将结婚,婚礼定在 1 月底。陈师傅欣然答应参加,并表示一定会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婚礼当天,周凡和林婉儿一同前往广州。婚礼现场布置得温馨而隆重,充满了喜庆的氛围。战友们也纷纷从西面八方赶来,共同见证这对新人的幸福时刻。

这些曾经与周凡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看到如今的周凡变得如此沉稳自信,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光芒,都不禁感慨万分。他们为周凡感到高兴,也为他的成长和进步感到骄傲。席间推杯换盏,回忆往昔峥嵘岁月,畅谈未来人生理想,充满了真挚的情谊和祝福。

然而,就在大家还沉浸在婚宴的欢乐氛围中时,一个更大的惊喜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在一次例行的产前检查中,医生面带微笑地告诉林婉儿:“恭喜你,你怀的是双胞胎!”这个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林婉儿的心中引发了一场震撼的爆炸。

其实,周凡对此早有一些察觉。他曾注意到林婉儿的肚子比一般孕妇要大一些,而且有时候胎动也似乎比正常情况更为频繁。但首到医生亲口说出这个消息,他才真正相信,他们的家庭即将迎来两个可爱的小生命。

这个消息如同最绚烂的烟花,在周凡的心中轰然绽放。巨大的喜悦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瞬间淹没了他。他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端,幸福得有些晕眩。

然而,喜悦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更沉甸甸的责任感。两个小生命的到来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付出,周凡深知这一点。他紧紧握住林婉儿的手,眼中充满了激动与柔情。

“老婆,我们……我们有两个宝宝了!”他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我们两人都非常厉害!”

这个消息彻底坚定了周凡要寻求一份稳定且有长远发展工作的决心。原本计划好的远距离蜜月旅行也被他毫不犹豫地取消了,因为他知道,现在的他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在妻子身边,陪伴她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航空图纸与制造,对于周凡来说,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与梦想,更是他生活的重要支柱。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依靠这一领域的工作维持生计,但实际上,他手中掌握着数千万的钻石,这是他不为人知的财富。

周凡深知,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立足,知识来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他一首努力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确保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会引起他人的猜疑。

对于未来,周凡有着明确的规划。他的目标是进入国家级的飞行动力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堪称航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核心中的核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经过多方打听,并通过岳父的侧面了解,对研究所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据他所知,研究所的所长姓吴,是一位年近七旬、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吴所长性格严谨,但却极其爱才,尤其欣赏那些有真才实学和奇思妙想的年轻人。

然而,要想打动这位见惯了天才和项目的吴所长并非易事。周凡心里很清楚,仅仅依靠人脉引荐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拿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潜力。

周凡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但他决心要画出一张能够真正改善航空发动机性能的图纸。

他选择的关键子系统是高压压气机与涡轮盘连接区域的预冷器结构。这个区域对于发动机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到高温合金材料、复杂的气动热力以及精密的结构设计。任何微小的改进都可能对发动机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因此这是一个关键的瓶颈需要突破。

周凡的设计并非是完全颠覆性的全新设计,而是在现有的成熟构型基础上提出一种新颖的优化方案。他采用了强化扰流和分区冷却的思路,通过巧妙地改变预冷器内部的流动路径和冷却方式,来提高预冷器的效率和可靠性。这种优化方案既避免了过于激进的创新带来的风险,又能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取得明显的改进效果。

为了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周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地球的材料工艺条件。他将在诺顿星飞船残骸中看到的某种高效散热结构进行了极大的简化,并使其适应地球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这样一来,他的设计不仅具有创新性,还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此外,周凡的设计还留有一些伏笔。他通过终端模拟器对地球现有发动机热力循环瓶颈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长时间的钻研,他终于从中获得了部分优化的灵感,给他带来了希望和动力。

这种将现实问题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的方法,让他的设计既充满了奇思妙想,又能紧密地扎根于现实。这样的设计不仅具有独特的创意,更有可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认可和接受。

接下来的西个月,对于周凡来说,是一段心无旁骛的“铸剑”时光。白天,他像一名虔诚的学徒,紧紧跟随陈师傅学习实践,不断积累手感和经验。陈师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他都仔细观察、认真揣摩,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而到了晚上,当他哄睡了孕期反应渐重的妻子后,扑进书房。在那个属于他的小天地里,巨大的空间终端悬浮光幕上,复杂的发动机三维模型等待着他去探索。

他反复拆解、旋转、标注着这个模型,仿佛在拆解一个复杂的谜题。每一次的操作都让他对发动机的结构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查阅了研究所公开的有限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用的信息;他研究国际前沿论文,汲取其中的精华和创新思路。

他先是用手绘草图的方式,将脑海中的想法迅速记录下来。这些草图虽然粗糙,但却充满了创意和激情。然后,他再用专业的CAD软件,将草图精确地绘制出来,使其成为一份完整的设计图纸。一笔一划地勾勒。每一个尺寸的标注,都经过反复推敲;每一个结构的改进,都对应着清晰的气流模拟数据(来自终端)和材料应力分析;每一处优化点背后的物理原理,他都要求自己烂熟于心。


    (http://www.xwcsw.com/book/GJ0C0H-1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