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初步合作,团队建雏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7章 初步合作,团队建雏形

 

三天后,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静语”咖啡馆宽大的落地窗洒进来,在深色的木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还是在那个熟悉的角落位置,林浩和李曼相对而坐。桌上摊开着两份刚刚打印出来、还散发着墨香的正式文件:《兼职咨询服务协议》和《保密及知识产权协议》。

林浩将一支签字笔轻轻推到李曼面前,语气平和而正式:“李小姐,这是根据我们上次沟通拟定的协议初稿。重点条款我都标注了,主要是明确工作范围、服务标准、费用结算方式(按小时计费,时薪200元人民币)、保密义务以及双方的违约责任。麻烦你仔细看一下,特别是保密条款部分,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调整的地方,我们随时沟通。”

李曼接过文件,神情专注,没有丝毫敷衍。她首先快速浏览了整体框架,然后重点阅读《兼职咨询服务协议》中的工作范围描述(与她面试时了解的一致)和费用结算条款(明确约定了计时方式、付款周期、发票要求)。接着,她的目光牢牢锁定在《保密及知识产权协议》上。这份协议的核心要求是:李曼必须对在合作期间接触到的“林浩工作室”的所有业务信息、财务数据、投资项目细节(无论是否最终执行)、商业计划、合作方信息等承担严格的保密义务,保密期限为合作终止后五年。违约赔偿条款设定得相当明确且数额不低——相当于她基于该协议预期获得的总服务费用的50%,或工作室认定的实际损失(取其高者)。

她微微蹙眉,抬起头,目光首视林浩,带着职业性的谨慎问道:“林先生,协议中的保密要求非常严格,赔偿金额也很高。我理解保护商业秘密的必要性,但能否请问一下,工作室目前或未来涉及的商业信息,敏感度真的会达到这个级别吗?比如,是否涉及一些未公开的核心技术或重大的商业并购?”

林浩迎着她的目光,坦诚地回答:“目前工作室的业务相对简单,信息敏感度确实不高,主要是一些小额的投资意向探索和日常流水。这份严格的保密协议,主要是基于未来可能的商业布局所做的‘未雨绸缪’。”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选择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角度,“你也知道,我们关注一些小微的、有特色的投资机会。在早期接触和评估阶段,项目信息、合作方背景、甚至我们的评估思路,都可能成为有价值的商业情报。设定严格的保密规则,是为了在合作之初就建立清晰的边界和互信的基石,避免未来可能的纠纷。当然,” 他语气放缓,“这份协议的核心是‘预防’。只要我们在合作过程中秉持诚信和专业,你不对接手的任何信息进行不当披露或利用,它就只是一份安静的保障,不会对你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我们看重的是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他需要为系统可能带来的信息优势和未来投资布局提前设置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李曼作为接触核心财务数据的人,必须纳入这个体系。

李曼认真地听着,理解了林浩的逻辑——这是对潜在风险的提前管控,而非针对现有状况。她思考了几秒钟,最终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基于对未来合作可能性的考虑,这样的保密要求是合理的。我接受这些条款。” 她拿起笔,在协议末尾乙方签名处,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林浩也在甲方位置签好名,双方交换文件,各执一份。

“合作愉快,李会计。”林浩收起自己那份协议,正式更换了称呼,标志着合作关系的建立。

“合作愉快,林先生。”李曼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这份时间灵活、专业对口又能兼顾家庭的兼职工作,对她目前的处境而言,无疑是最佳选择。

“那么,我们开始第一个正式任务。”林浩从随身的文件袋中取出一个黑色的小型加密U盘,推到李曼面前,“这个U盘里有两个文件夹。第一个文件夹是‘林浩工作室’最近三个月的银行账户流水明细(主要是收入:来源标注为‘线上平台服务佣金’;支出:房租、网络费、少量办公用品采购等电子发票扫描件)。需要你帮忙整理归类,建立一套简单的会计科目体系(比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收入、管理费用-房租、管理费用-办公费等),并输出一份规范的月度利润表。科目设置不用太复杂,清晰反映收支和利润即可。”

他顿了顿,又拿出一份薄薄的、仅有三页纸的打印文件递给李曼:“第二个文件夹里是空白的。这份打印件,是一个朋友介绍的、做小型企业管理软件的初创团队‘智创软件’的基本介绍和简化版的商业计划书摘要。关键财务数据和核心人员姓名做了模糊处理。我需要你从纯粹的财务视角,帮我快速浏览一下这份材料。重点关注几个点:1. 他们声称的成本结构(人力、服务器等)是否合理?2. 提出的50万融资需求,用于产品开发、销售招聘、推广的比例划分是否可行?3. 基于他们目前仅有的2家试点客户(月费500元/家)和未来预测,这个估值(50万占15%,即整体估值约333万)在你看来是否偏高?4. 最明显的财务或运营风险点是什么?不需要做深入尽调,只需要基于现有材料,给出你的第一印象和专业首觉判断。 报告用文字简述即可,不用复杂模型。”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一石三鸟”之举:

能力测试: 这是对李曼专业能力的第一次实战检验。整理基础账目看她的细致和规范性;分析“智创软件”BP看她的商业敏感度和风险识别能力。

外部验证: 利用李曼的专业视角,对林浩自己(以及后续系统风险评估)关于“智创软件”的判断进行交叉验证,增加决策依据的可靠性。

项目铺垫: “智创软件”正是林浩计划使用【初级风险评估】功能的目标之一。李曼的分析将作为重要的参考输入。

“好的,林先生,我明白了。”李曼接过U盘和文件,神色认真地将它们收进自己的公文包,“工作室的账务整理和月度利润表,以及对这个‘智创软件’项目的初步财务意见,我会在三天内整理好,发送到您的工作室邮箱。”

“辛苦了。”林浩点点头。

初步的团队搭建,就在这咖啡馆的角落,伴随着两份签字的协议和一个加密U盘,悄然完成。虽然目前只是一个简单的、基于项目/时间的兼职合作,但其意义却非比寻常。李曼,这个被“人才雷达”从城市人海中筛选出来的专业财务,成为了林浩在现实商业世界落下的第一颗、也是至关重要的棋子。她不再仅仅是简历上的一个名字,而是一个能帮他处理基础财务、提供专业视角、分担信息处理压力的可靠伙伴。这为后续深度利用系统功能(如市场扫描信息、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更复杂的商业探索,奠定了最基础、却不可或缺的支点。林浩看着李曼收拾好东西,起身告辞离开的背影,感觉手中那幅庞大而复杂的商业拼图,终于找到了第一块关键组件,稳稳地嵌入了属于它的位置。


    (http://www.xwcsw.com/book/GJA00D-15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