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贵人”门前的试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章 “贵人”门前的试探

 

王捕头带着衙役押解马六等人离开后,“周记铁匠铺”门口的骚动渐渐平息,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却并未完全消散。围观的百姓带着几分敬畏和同情,也夹杂着对“洪兴实业”未来命运的担忧,三三两两地散去。

李响和周掌柜、王大山回到了后堂,赵货郎也跟了进来,几人脸上的神色都比之前凝重了许多。

“今日之事,多亏了王捕头和……钱三爷。”周掌柜率先打破了沉默,语气中带着一丝后怕和庆幸,“若不是他们及时出现,后果不堪设想。”

王大山瓮声瓮气地说道:“那钱三爷,到底是何方神圣?俺在县城也待过些日子,只听说‘恒源当’家大业大,却不知当家的这般手眼通天。”

赵货郎常年在外奔波,消息灵通,接口道:“钱三爷名讳钱秉义,为人低调,轻易不露面。但据说‘恒源当’的生意遍布山西数个府县,不仅经营典当,还涉足粮食、绸缎、药材等多种买卖,财力雄厚得很。更重要的是,传闻他与省城的一些大人物都有往来,在官面上也说得上话。胡三刀那种地痞流氓,在他面前,恐怕还真不够看。”

李响默默听着,心中对这位钱三爷的能量又有了新的评估。上次送秋梨膏,本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希望能改善一下老夫人的身体,顺便结个善缘,却没想到在关键时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无论如何,这份人情我们必须得还。而且,王捕头也说了,胡三刀那边不会善罢甘休。”李响沉吟道,“我们不能总是指望别人出手相助。打铁还需自身硬。但眼下,若能得到钱三爷的明确支持,对我们度过眼前的难关,以及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周掌柜深以为然:“李响兄弟说的是。胡三刀那伙人,就像茅房里的苍蝇,虽然不致命,却恶心得很。若能借钱三爷的势,让他们知难而退,自然是最好不过。”

于是,经过一番商议,三人决定双管齐下。

一方面,加速“洪兴实业”自身的建设和升级,这是根本。

李响再次强调了新焦炭厂和新铁器工坊建设的重要性。“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尽快将更优质、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推向市场。一旦我们的产能和技术优势确立起来,那些仿冒品和恶意竞争,自然会不攻自破。”

他当即与周掌柜、王大山重新梳理了建设计划,并对各个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王家村的焦炭窑扩建,李响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同时,他开始着手培训王家村的村民,让他们不仅会烧炭,还要懂得基本的质量检验和窑炉维护,培养一批真正的技术骨干。

对于县城新工坊的选址,周掌柜表示己经有了一些眉目,是城郊一块废弃的旧窑场,地方够大,离水源也不远,而且地价相对便宜。只是原来的主人因为经营不善,欠了不少债务,手续上有些麻烦。

“手续上的麻烦,我们可以想办法。”李响说道,“关键是地段和条件是否合适。如果合适,花些银子打点,或者通过钱三爷的关系疏通一下,应该能解决。”

在新产品的研发上,李响也提上了日程。除了继续优化现有农具和生活铁器的设计,他还计划推出几款“独门秘器”。比如,他根据现代的一些省力工具原理,构思了一种改良版的播种耧,可以大大提高播种效率和均匀度;还有一种便携式的小型炭炉,配合特制的精炼焦炭,可以用于冬季取暖或烹煮食物,既方便又清洁。

“我们要让市场知道,‘洪兴’出品,必属精品,而且永远有新的惊喜。”李响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钱三爷的接触,争取外部支持。

决定之后,李响和周掌柜便开始认真准备拜访钱三爷的礼物。他们深知,这位钱三爷见多识广,寻常的礼物恐怕难以入眼。

李响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从“健康”和“新奇”入手。他让王二丫用新采摘的秋梨,加上一些从药铺精心挑选的滋补药材,又熬制了一批更加精良的“特供版”秋梨膏,装在特意定制的青瓷小罐里,显得古朴而雅致。

除此之外,李响还亲手制作了几样小巧玲珑的铁制工艺品。其中一件是一个造型别致的铁艺笔架,上面雕刻着几株挺拔的竹子,寓意节节高升;另一件则是一个可以转动的“走马灯”的微缩模型骨架,设计精巧,若是点上蜡烛,光影转动,颇有趣味。这些东西虽然算不上贵重,但胜在构思新颖,工艺独特,是市面上绝对见不到的。

周掌柜则准备了一些上等的茶叶和几匹质地精良的绸缎,作为传统的拜礼。

一切准备妥当后,第三日一早,李响和周掌柜便换上了体面的衣服,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怀着几分忐忑和期待,前往“恒源当”拜会钱三爷。

“恒源当”位于洪洞县最繁华的东大街,门面阔气,青砖黛瓦,朱漆大门,门口两尊石狮子威武不凡。与寻常当铺那种略显阴暗压抑的氛围不同,“恒源当”显得明亮而大气,处处透着一股沉稳的底蕴。

两人递上名帖,言明是“洪兴实业”的李响和“周记铁匠铺”的周源(周掌柜的大名)前来拜谢钱三爷援手之恩。

当铺的朝奉(即伙计)接过名帖,打量了两人一番,态度还算客气,让他们在偏厅稍候。

偏厅布置得雅洁清幽,红木桌椅,墙上挂着几幅山水字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气息。李响注意到,这里的每一件摆设,都透着不俗的品味。

等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一位身穿素色长衫,面容清瘦,留着三缕长须,约莫五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此人目光平和,步履从容,正是那日李响在当铺柜台后惊鸿一瞥的钱三爷——钱秉义。

钱秉义的外貌与李响想象中的那种大腹便便、珠光宝气的富商截然不同,反而更像一位饱读诗书的宿儒。他身材中等,略显清瘦,但精神矍铄,一双眼睛虽然不大,却深邃明亮,仿佛能洞察人心。他的穿着也十分朴素,只是普通的棉布长衫,唯一能看出些许富贵气息的,是他腰间系着的一块成色极佳的墨玉玉佩,以及拇指上戴着的一个碧玉扳指。

“呵呵,让二位久等了。”钱秉义声音温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目光在李响和周掌柜身上转了一圈,最后停留在李响身上。

“钱三爷客气了!冒昧打扰,还望海涵!”周掌柜连忙起身拱手,态度十分恭敬。

李响也跟着行礼:“晚辈李响,见过钱三爷。日前承蒙三爷援手,解了‘周记铁匠铺’之危,我等感激不尽,特来拜谢。”

钱秉义微微一笑,摆了摆手,示意两人坐下:“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老朽与周掌柜也算有些旧识,听闻‘周记’遇到些麻烦,略尽绵薄之力罢了。倒是李小哥你,年纪轻轻,却有这般胆识和魄力,倒让老朽有些意外啊。”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李响,带着一丝探究。

李响心中一凛,知道这位钱三爷看似随和,实则心思缜密。他谦逊地说道:“钱三爷过奖了。晚辈不过是初出茅庐,侥幸做成了一些事情,全赖周掌柜和乡亲们的支持。若非三爷仗义出手,后果不堪设想。”

钱秉义呷了一口刚沏好的清茶,不紧不慢地说道:“那‘黑虎帮’的胡三刀,确是个麻烦。不过,洪洞县这潭水,说深也深,说浅也浅。只要找对了门路,有些事情,也并非那么难办。”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点拨,又像是在试探。

周掌柜连忙接口道:“三爷说的是。我等小本经营,只求安安稳稳做生意,实在不想招惹那些是非。只是如今这‘洪兴实业’刚刚起步,便引来这等祸事,日后……”他脸上露出担忧之色。

钱秉义放下茶杯,目光转向桌上李响他们带来的礼物,特别是那几只装着秋梨膏的青瓷小罐和那两件铁艺小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兴趣。

“周掌柜不必过于忧虑。”钱秉义缓缓说道,“胡三刀那边,老朽会派人敲打一番,想来他短期内不敢再有大的动作。不过,正如王捕头所言,打铁还需自身硬。你们‘洪兴实业’,想要在这洪洞县立足,甚至走得更远,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带着一丝考较的意味问道:“老朽听闻,你们‘洪兴实业’最近动作不小,又是扩建焦炭窑,又是要建新铁器工坊,还弄出了不少新奇的铁器。不知李小哥对‘洪兴实业’的未来,有何规划啊?”

这显然是在摸底了。李响知道,这是展现自己价值和“洪兴实业”潜力的关键时刻。

他定了定神,组织了一下语言,不卑不亢地说道:“回钱三爷的话。晚辈认为,实业兴邦,民生为本。我们‘洪兴实业’,目前主要致力于两方面:一是提供优质的燃料,如我们的无烟焦炭,不仅能提高冶炼效率,还能改善百姓生活,减少烟熏火燎之苦;二是打造精良耐用的铁器,无论是农具还是生活用具,都力求精益求精,方便百姓,提高生产效率。”

“至于未来的规划,”李响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们希望,‘洪兴’不仅能成为洪洞县焦炭和铁器的第一品牌,更能将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推广到更广阔的地区。我们计划不断研发新的产品,比如更高效的农具,更节能的炉具,甚至是一些能够改善水利、交通的器械。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质取胜,以新领先,‘洪兴实业’定能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番天地,为地方民生,略尽绵薄之力。”

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既有实际的业务方向,也有长远的愿景,更巧妙地将“民生”和“地方贡献”融入其中,显得格局不小。

钱秉义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着拇指上的碧玉扳指,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没想到,眼前这个看似文弱的年轻人,竟有如此清晰的思路和不凡的抱负。

“好一个‘实业兴邦,民生为本’!”钱秉义微微颔首,“李小哥有此志向,实属难得。你们的焦炭和铁器,老朽也略有耳闻,确实是好东西。尤其是那秋梨膏,”他看了一眼桌上的青瓷小罐,“家母前些时日偶感风寒,咳嗽不止,服用了你们送来的秋梨膏后,确有好转。这份心意,老朽领了。”

李响心中一喜,看来秋梨膏确实起到了作用。

周掌柜也连忙道:“老夫人凤体安康,便是我等的福气。”

钱秉义沉吟片刻,似乎在权衡什么,然后缓缓开口道:“‘洪兴实业’的前景,老朽是看好的。胡三刀那边,你们暂时不必太过担心。不过,你们在县城新建工坊,想必在土地、审批等方面,也会遇到一些阻碍吧?”

李响心中一动,知道关键的时刻来了。他坦诚道:“确实如三爷所料。我们看中了城郊一处废弃窑场,但原主债务缠身,手续上颇为棘手。另外,新建工坊,各种批文印信,也需打点疏通,我等初来乍到,在这方面确实力有不逮。”

钱秉义微微一笑,道:“这些,倒也不是什么难事。那处窑场的地契,恰好就押在老朽的‘恒源当’。至于官府那边的手续,老朽在县衙里,也还有几个说得上话的朋友。”

李响和周掌柜闻言,都是大喜过望!这简首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若能得三爷援手,我等感激不尽!”李响立刻表态,“‘洪兴实业’愿以部分干股相赠,或者以其他方式回报三爷的恩情!”

他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钱秉义既然愿意出手,必然有所图。主动提出利益共享,是明智之举。

钱秉义摆了摆手,笑道:“李小哥快人快语,老朽喜欢。干股之事,倒不必急于一时。老朽对你们‘洪兴实业’,确实有些兴趣。不如这样,”他提出了一个方案,“你们新工坊所需的启动资金,若有不足,‘恒源当’可以提供一笔低息贷款。日后,你们‘洪兴’出产的精品焦炭和铁器,‘恒源当’也可以作为你们在县城乃至周边地区的独家总经销商之一,利润我们按比例分成。至于土地和官方手续,老朽可以出面帮你们协调解决,只当是结个善缘,也算是为洪洞县做点实事。”

这个方案,既解决了“洪兴实业”眼下的燃眉之急,又为钱秉义的“恒源当”开辟了新的财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深度的商业捆绑,将双方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李响和周掌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和认可。钱秉义提出的条件,可以说是相当优厚了,几乎是把“洪兴实业”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多谢钱三爷栽培!”李响和周掌柜齐齐起身,深深一揖,“我等定不负三爷厚望,定将‘洪兴实业’做大做强!”

钱秉义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也真诚了几分:“好,有你们这句话,老朽就放心了。细节方面,日后我们可以再详谈。今日天色不早,你们也早些回去,将铺子里的事情处理好。记住,产品才是根本,口碑最为重要。”

又寒暄了几句,李响和周掌柜便告辞离开。走出“恒源当”的大门,两人都感觉脚步轻快了许多,仿佛压在心头的一块巨石终于落了地。

“李响兄弟,我们这是……遇到贵人了啊!”周掌柜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李响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是啊,钱三爷确实是我们的贵人。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洪兴实业’没有展现出足够的潜力和价值,恐怕也难以得到钱三爷的青睐。”

他心中清楚,与钱秉义的合作,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利用好这次机会,将“洪兴实业”真正带上快车道,同时处理好与这位“贵人”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努力。

而那个“黑虎帮”的胡三刀,虽然暂时被钱三爷压制,但李响知道,这种地头蛇,往往是打不死的小强。对他们的反制和瓦解,也不能掉以轻心。

“洪兴实业”的加速键,似乎己经被按下了。前方,是更广阔的天地,也必然伴随着更复杂的挑战。


    (http://www.xwcsw.com/book/GJHJIE-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