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县城初体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章 县城初体验

 

李响深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虽然他脑子里有不少“好点子”,但这些点子是否符合当前的市场需求,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银子,还需要实践的检验。闭门造车,万一搞出来的东西没人要,那可就白费力气了。

“老伯,铁柱大哥,咱们这木炭和改良的铁器,虽然瞧着不错,但究竟能不能卖上价,还得去县城里看看才知道。”这天,李响对王大山和王铁柱说道。

王大山有些犹豫:“县城离咱们这儿可不近,来回得大半天。而且……咱们也没啥本钱,万一东西卖不出去,岂不是白跑一趟?”

李响笑道:“老伯放心,咱们先不带太多东西,主要是去探探路,问问行情。铁柱大哥孔武有力,身手也好,让他陪我去,路上也能有个照应。”

王铁柱闻言,眼睛一亮。他长这么大,去县城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都是跟着村里大人去赶集,匆匆忙忙,根本没机会好好逛逛。他对繁华的县城,充满了向往。

“爹,李响兄弟说得有道理!不出去看看,咱们守在这山沟沟里,啥时候能有出头之日?我去!我跟李响兄弟一起去!”王铁柱拍着胸脯,主动请缨。

王大山见儿子也这么说,便不再反对,只是叮嘱道:“那你们可得小心些,现在外面不太平,别惹事。”

于是,几天后,李响和王铁柱便踏上了前往洪洞县城的“市场调研”之路。

为了这次出行,李响做了些准备。他让王二丫帮忙,将之前尝试编织的一些比较精致的小竹篮、小草帽带上几件,又精心挑选了几块品相最好的木炭,用草绳捆好。至于改良的铁器,暂时不便携带,主要是去打听行情。

王铁柱则背上了他的弓箭,腰间别着那把经过李响“点化”的柴刀,精神抖擞,活像个要去巡山的将军。

两人天不亮就出发了。山路崎岖,但对于常年生活在山里的王铁柱来说,如履平地。李响虽然体能比刚穿越时好了不少,但跟王铁柱比起来,还是个“弱鸡”。一路上,王铁柱不时要停下来等等他。

“李响兄弟,你这身子骨,可真得好好练练了。以后万一遇到啥事,跑都跑不快。”王铁柱看着气喘吁吁的李响,咧嘴笑道,露出一口白牙,在晨光下显得格外晃眼。

李响一边喘气一边摆手:“铁柱大哥说的是,回去就练,回去就练。不过……咱们这趟出去,可不光是看热闹,得留心观察,多听多问。”

他将自己此行的目的详细地告诉了王铁柱:要了解县城里各种生活物资的价格,特别是木炭、铁器、粮食、布匹等;要看看哪些店铺生意好,哪些东西受欢迎;还要留意一下有没有潜在的买家或者合作伙伴。

王铁柱虽然不太明白李响说的那些“市场”、“客户”之类的词是什么意思,但他知道李响脑子活,听他的准没错。

走了大半个时辰的山路,又沿着一条相对平坦些的土路走了近一个时辰,洪洞县城的轮廓终于出现在了远方。

那是一座被灰褐色的城墙包围着的城池,城墙算不上高大雄伟,但在这个时代,己经足以给城内居民带来一定的安全感。城门口有几个挎着腰刀的兵丁在盘查过往行人,显得有些懒散。

进城之后,眼前的景象让王铁柱瞪大了眼睛。街道虽然不算宽阔,但两旁店铺林立,招牌幌子五花八门。有卖米面粮油的,有卖绫罗绸缎的,有打铁铸锅的,有酒楼茶馆,还有一些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李响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明末县城的景象,心中颇为感慨。这里没有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却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历史的厚重感。

两人先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将带来的东西放下。

“铁柱大哥,咱们分头行动。你熟悉山货,去那些卖山货、柴薪的铺子或者集市区域看看,打听一下木炭的价格和销路,看看人家都卖什么样的炭,什么价钱。我呢,去那些铁匠铺、杂货铺逛逛,了解一下铁器和日用品的情况。”李响安排道,“记住,多听少说,别露了底。”

王铁柱点点头,有些兴奋地去了。

李响则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的“市场调研”。

他先走进一家看起来规模不小的铁匠铺。铺子里炉火正旺,几个赤膊的汉子正挥汗如雨地打着铁,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

一个看起来像是管事的中年人见李响进来,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这管事约莫西十多岁,穿着一身还算体面的青布首裰,留着两撇八字胡,眼神精明,手里拿着一把算盘,噼里啪啦地拨弄着,正是周掌柜。

“客官想买点什么?本店刀枪剑戟、农具家什,一应俱全。”周掌柜放下算盘,皮笑肉不笑地问道。

李响拱了拱手,笑道:“掌柜的,在下路过此地,想打听一下,贵店可收成色好的铁器?或者……可有提升铁器锋利度的法子?”

周掌柜闻言,眉头微微一挑:“哦?客官手上有好货?至于提升锋利度的法子,那可是各家铁匠的看家本事,岂能轻易外传?”

李响也不着恼,继续说道:“好货不敢当,只是家里祖传了些粗浅的手艺,能让寻常铁器变得更耐用几分。若是掌柜的有兴趣,不妨看看货色?”他这是在试探对方的反应。

周掌柜沉吟片刻,说道:“空口无凭。客官若真有本事,不妨拿一件样品来看看。若是真好,价钱好商量。”

李响心中有数,看来这“技术入股”或者“成品代销”的路子,有门儿。

他又去了几家杂货铺和日用品店,仔细观察了他们售卖的商品种类、价格和质量。他发现,市面上的藤编竹器大多做工粗糙,样式也比较单一,价格不高。若是王二丫她们能编织出更精美、更实用的物件,应该会有一定的市场。

另一边,王铁柱也打探到了一些消息。县城里确实有卖木炭的,但大多是普通的柴炭,品质一般,价格也不算高。若是能供应燃烧时间长、火力旺、烟小的优质木炭,一些大户人家和酒楼饭馆应该会感兴趣。

中午时分,两人在一个卖炊饼的小摊前汇合,各自交流了打探到的信息。

“李响兄弟,看来咱们这木炭和改良铁器的法子,还真有点搞头!”王铁柱兴奋地说道,手里还拿着一个啃了一半的炊饼。

李响点点头,心中也初步有了计较。木炭和改良铁器,可以作为近期的主打产品。藤编竹器可以作为辅助,先小批量生产,看看市场反应。

“不过,铁柱大哥,咱们也得注意,这县城里龙蛇混杂,做买卖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咱们初来乍到,得小心谨慎,一步一个脚印地来。”李响提醒道。

就在两人商议着下一步计划的时候,旁边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只见不远处,几个穿着衙役服饰的人,正气势汹汹地围着一个挑担的老汉,似乎在争执什么。

那老汉穿着破旧,满脸愁苦,连连作揖求饶,但那几个衙役却不依不饶,其中一个长着三角眼,一脸横肉的衙役,一把就将老汉的担子给掀翻在地,里面的几串山楂滚落一地。

“他娘的!说了让你交保护费,你还敢跟老子磨叽!”三角眼衙役,姓刁,人称刁三,是县衙里出了名的泼皮无赖,仗着自己是捕头的妻舅,平日里横行霸道,专门敲诈勒索这些小商小贩。

李响和王铁柱对视一眼,都皱起了眉头。这光天化日之下,也太嚣张了。


    (http://www.xwcsw.com/book/GJHJIE-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