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医馆初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章 医馆初成

 

自从在长安城里小有名气后,前来林府求医的人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但每日能诊治的病人有限,毕竟是在林府,也多有不便,看着许多人因无法及时就诊而失望离去,林晚心中满是愧疚。经过深思熟虑,她终于下定决心开设一间医馆,要将现代医学知识化作良药,惠及更多百姓。

筹备医馆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首先便是选址问题,长安城寸土寸金,既要交通便利又要宽敞明亮的宅院实在难寻。裴宴之得知她的想法后,连夜翻阅地契卷宗,三日后便带着她来到朱雀大街这处三进院落。"此处原是商贾旧宅,前后门都临街,便于百姓就医。" 他指着青石板路上往来的行人,眼中藏着笑意,"且离裴府不过两条街,若你有任何需要,我策马片刻即至。"

长安城朱雀大街的一处宅院前,红绸翻飞,鞭炮齐鸣。“济世堂” 三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林晚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裙,站在医馆门口,笑意盈盈地看着热闹的开业场景。

医馆的内部布置凝聚了林晚的无数心血。她将现代医院的分区理念融入其中,进门便是宽敞明亮的候诊大厅,墙上挂着手绘的人体经络图与药材图谱。问诊室里,她特意让人打造了可升降的诊床,床面铺着可拆卸的竹席,每日都要用煮沸的艾草水和配好的药酒仔细擦拭消毒,药房里,樟木药柜井然有序,每个抽屉除了传统药名,还贴着她亲手书写的简易功效说明,比如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病房则按照病症进行分隔,伤寒、痢疾、风邪等不同区域用竹帘隔开,地面洒着雄黄粉防虫驱秽。

"姑娘,这为何要将不同病症的病人分开?" 负责照料病人的小丫鬟阿巧捧着铜盆,望着分隔病房的竹帘满脸疑惑。

林晚正往艾叶水里撒硫磺,闻言首起腰解释:"不同病症可能会相互传染,就像有的咳嗽发热会通过呼吸传播,痢疾会借由粪便扩散。" 她用镊子夹起浸了药水的棉布,示范着擦拭桌面的手法,"你们每日要用这药水擦拭门窗桌椅,接触病人前后必须用皂角水反复洗手。" 阿巧瞪大眼睛,看着林晚将病人用过的痰盂倒入石灰坑深埋,这前所未闻的护理方式,让在场众人既惊讶又佩服。

医馆开业首日,晨光刚爬上屋檐,便迎来了第一位病人。一位面色蜡黄、身形消瘦的老者被家人搀扶着走进医馆,干枯的手指攥着浸透冷汗的帕子。林晚快步迎上前,先示意学徒端来温水让老人漱口,这才在诊床边坐下。"老伯,您哪里不舒服?" 她摊开崭新的病历簿,用炭笔记录着家属的描述。

"夜里总咳嗽,胸口像压着石头,吃什么都没滋味......" 老人说话时气息微弱,喉间发出拉风箱般的声响。林晚将三根手指搭在他腕间,感受着沉细如游丝的脉象,又让老人伸出舌头 —— 舌质暗红,舌苔黄腻。接着她轻轻叩击老人背部,沉闷的回响让她神色愈发凝重。

"老人家这是肝郁脾虚,兼有痰湿阻肺。" 林晚取出银针在火上炙烤,"我先施针疏通经络,再开些疏肝健脾的汤药。" 她找准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手法娴熟地刺入银针,又点燃艾条悬在关元穴上方。随着温热的气息渗入体内,老人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这药要文火慢煎两个时辰,头煎二煎的药汁混合后分三次服用。" 林晚将写好的药方递给家属,特意在旁边画了煎药的示意图,"饮食上切记清淡,可多喝山药薏米粥,千万不能吃肥腻之物。三日后我要查看舌苔,调整药方。" 家属千恩万谢地离去时,日头己升到中天,而济世堂的门槛,正不断迎来新的病患。

裴宴之赶来探望。他看着忙碌中却依旧神采奕奕的林晚,眼中满是骄傲与心疼:“累坏了吧?” 说着,递上一块手帕。

林晚接过手帕,擦了擦脸,笑道:“看到病人康复,再累也值得。”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皆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意。

随着时间推移,济世堂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长安百姓慕名而来,连周边州县的病人也远道求医。林晚还收了几个聪颖的弟子,将现代医学知识倾囊相授,希望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者。

在林晚和裴宴之的共同努力下,济世堂成为了长安城里悬壶济世的典范,而他们的爱情,也如同医馆门前那棵古槐,历经风雨,愈发枝繁叶茂。


    (http://www.xwcsw.com/book/EHDHDA-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